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

【老号】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

原创:徐英 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 2018.10.3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

杨双喜的父亲是沂蒙山的儿女,40年起就跟着抗日游击吕正操总司令到鲁南抗日干革命,后到白山黑水东北,尔后南下到广西八桂大地,又赴朝抗美援朝,回国后转战南北铁道兵的一名逝去的老兵。按杨双喜父亲的遗愿让子女先后把他的骨灰撒到曾战斗生活的地方,沂蒙山下白山黑水大地,南下路上,朝鲜大同江边鹰厦线贵昆线成昆线。他逝去已32年了,如健在的话l0I岁。不想惊动他了,让他安息吧。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

杨双喜战友故居在河南郑州,1953年9月出生于广西南宁。父亲南下时,杨双喜战友还沒出生,父亲就和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成,同坐一辆吉普车,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加入了抗美援朝保和为国的行列。1954年回国后从沈阳调往北京兵部工作。不就调往江西鹰潭,参与了铁道兵组建后修笫一条铁路鹰厦线。杨双喜的弟弟就出生在江西鹰潭,1958年,杨双喜全家去了云南,参加了铁道兵五师修建贵昆铁路。到1965年铁道兵7师,I0师两个师修建西宁至格尔木拉萨,在郑州成立了铁道兵基地。此时,杨双喜全家从云南返回河南故居郑州。1969年年底遵照毛主席知识青年下乡的指示:杨双喜高高兴兴的去嫩江当土八路“知青”。而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前达拉滨三分场十四连连部当司号员。那时杨双喜天天和他的老领导宋青阳副指导员在一起。弹指一挥,四十六个年轮过去了,非常想念他的老领导宋青阳。在一次微上看到[徐英]筛辑(我的老排长一文),从中发现了老领导宋主任!杨双喜想念的老领导副指导员有了一线希望。继续通过首长和老战友们帮助杨双喜战友,寻找当年和杨双喜战友在一起的老领导宋清阳副指导员。如有老首长,老战友能知道信息,麻烦辛苦老首长,老战友们告知并谢谢了!

杨双喜和战友在铁架桥联接端合影留念。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

宋青阳副指导员,他老家山东乐陵,杨双喜记得他是65年从黑龙江庄河入伍。在连部他对扬双喜非常好,同是山东人(杨双喜的籍贯山东临沂苍山),他记的老领导宋青阳副指导员,他脸黑红黑红,中等个子,一口山东腔,有时爱发皮气,但是对人特别好,真诚实在;有一股山东人的豪爽性格在他身上体现。杨双喜2017年9月骑行露过张家口草原天路,又去丰宁坝上,承德秦皇岛,一直骑到盘锦看红海滩。途经石家庄,好个风光的马垃松环城旅行!

杨双喜和战友们在施工场地合影留念。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1961年3月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

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月,其前身是辽宁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锦州办事处、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设在锦州老城区古塔脚下的大广济寺古建筑内,即现在的锦州市博物馆院内。1963年10月,基本陈列完成并开放。“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闭馆,“九一三事件“后被撤销。1978年得到恢复,修改陈列后重新开放。同年10月叶剑英元帅题写了馆名,各项工作渐入正轨。1985年4月中央批复修建新馆。新馆选址位于市中心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侧,于1988年10月31日落成开放。200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全面的除陈改造工作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集历史研究、文化传播、艺术博览、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军事历史主题公园。纪念馆园区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依山就势在中轴线上建有胜利之门、朱德元帅题词的纪念塔和主体陈列馆。主体陈列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馆藏藏品总计1952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5件,国家二级文物275件。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

辽沈战役用过的火炮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9)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0)

骑行在盘锦红海滩途中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1)

红海滩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1]、辽宁省优秀旅游景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赵圈河乡境内。属于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它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背景,以举世罕见的红海滩、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依托,是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绿色生态旅游景区。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2)

凤凰地处湖南湘西自治州南部,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历史悠久。关于县名,据《凤凰厅志》记载:“凤凰之名因山受”。在县城以西五十里有一名山,其山处于群峰之中,形状若鸟,昂首展尾,人们为取吉祥,称为凤凰山。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3)

“凤凰营,即凤凰山。在县治西50里”。由此可见,凤凰县的美名来自凤凰山。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属楚国疆域。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凤凰曾属不同的县郡,名称也多次的变迁,直至1957年才最后定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4)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5)

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 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治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南方长城——“湘西边墙”,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6)

古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7)

不知道古城夜景,比如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把凤凰古城称作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时,他有没有看到过凤凰古城的夜景?假如看到了,他将如何来赞美凤凰古城的美丽啊!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8)

既然来到凤凰,不观赏她的夜景是重大遗憾。夜色中的古城同白天就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凤凰,让我这个六年前来过的人也刮目相看:岸上,四周山峦在黑暗中渐渐消失,只留下沱江边上吊脚楼的轮廓、通体发光的万名塔、线条毕现的风雨楼、两岸酒吧高挂的大红灯笼,还有白天看到的山顶宝塔,此时也如仙宫般悬在半空……凤凰,把古典建筑、民族风情与现代光影艺术的多种元素糅合在一起,创造了属于它自己的美妙梦境。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19)

水中,静静流淌的沱江把勾勒青瓦木舍的激光灯、千姿百态的霓虹灯、五彩缤纷的店铺灯、华丽辉煌的红灯笼……白的黄的红的蓝的全部倒映在江面上,随流拖曳,如梦幻般地在水中捏合掺揉、模糊扩散、碎彩斑谰,犹如重新打造了一个动感的水上凤凰。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0)

人越来越多,细露中光可鉴人的青石板路上,到处是步履悠闲的游客,熙熙攘攘,漫无目的。叫卖纪念品的小贩也比白天多了许多,灯红酒绿的酒吧放出大功率音响,让人可以感到一种心情的肆意倾泻,凤凰古城的宁静被彻底地敲碎了。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1)

走在回宾馆的路上,不时可以听到临水的酒吧里,深巷的茶楼里,传来漫不经心的吉他和轻柔随意的歌声,在或幽或闪的灯光下,年轻人正刚刚进入喧嚣的夜欢

我象不象神话里表述的托田李天王?(玉帝新任命的扬天王)。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2)

车窗外,细雾蒙蒙中的那青山绿水,是湘西特有的风景。途中经过矮寨,坐在车里远观了横跨于大峡谷上空的矮寨大桥的风姿。继续往前走,几分钟过去,便到了德夯苗寨。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3)

德夯苗寨 德夯,深藏在武陵山脉中部,距吉首市24公里,名字是苗语的译音,意为“美丽的大峡谷”。位于峡谷深处的这几十户苗家,紧紧相依于翠谷中,全是灰瓦木屋,木屋间穿插着青一色的石板路和石板桥。整个村寨四周山势雄奇,于自然和谐中显得恬适幽静。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4)

景区内风景 在寨里沿着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山路行走在峡谷中,只见谷中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溪流潺潺。一路上不时有当地居民搭建的简易木棚,出售一些当地食物、小商品,也提供了一些木凳供游客歇息小坐。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5)

湘川公路,I937年蒋介石主持修的国民党军队撤往大后方重庆的公路,用了一年多时间,死伤近千民工。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6)

湘西骑行德夯苗寨矮寨大桥②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7)

德夯苗寨:

德夯,深藏在武陵山脉中部,距吉首市24公里,名字是苗语的译音,意为“美丽的大峡谷”。位于峡谷深处的这几十户苗家,紧紧相依于翠谷中,全是灰瓦木屋,木屋间穿插着青一色的石板路和石板桥。整个村寨四周山势雄奇,于自然和谐中显得恬适幽静。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8)

湘川公路是民国时期湖南省著名的七大干线之一,从修筑的个案分析中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面对不同时局所做出的具体反应:实现从清剿中共、平靖西南到抗日备战的重大转变。事实上,不仅其修筑背景复杂多变,交通备战脉络下的修筑进程和建成后的影响也值得深入探讨。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29)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0)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1)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2)

湘西骑行茶峒,茶峒地处湘西州花垣县西北边境,距县城25公里,北临张家界荷花机场(距离147km),东临铜仁机场(距离120km),南靠枝柳铁路吉首站(距离71km),西靠渝怀铁路秀山站(距离50km),更有吉茶、张花高速以及G209、G319国道在县城交汇,自古以来有西南门户之称,是湘黔渝三省(市)边区重要的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3)

边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一脚踏三省”。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引得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1。为与国内其它以边城为名的地方相区别,媒体常以边城茶峒指称该地2。这里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界以一河相隔,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4)

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茶峒城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离开花垣县城25公里地,在酉水河边,茶峒小镇安静地伏在那里。它的模样浮现在沈从文的记忆里,是这样的:“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这种展现优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5)

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情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6)

茶洞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7)

一脚踏三省.刘邓大軍就是从这里进军大西南

边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一脚踏三省”,刘邓大军从这里进军西南的。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引得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为与国内其它以边城为名的地方相区别,媒体常以边城茶峒指称该地。这里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界以一河相隔,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8)

边城茶峒景点还有保存完好的古镇城墙,太平开西征将士牌位,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宿营指挥所,清政府在边城设置的协台及练兵校场,古朴典雅的国立茶师(今茶峒中学)等等。另外,还有“龙凤呈详”、“酉水回澜”、“水帘百尺”、“银泉涌翠”、“仙人石室”、“龟蛇献瑞”、“虹桥月影”、”石炉飘烟”等八大景观,美不胜收。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39)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0)

湘西骑行芙蓉镇④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1)

芙蓉是,浙江省景宁县生态示范点,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该景区位于距县城13公里的大均乡政府所在地大均村。大均古村始建于唐末五季初期,一千多年来始终是瓯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陆交通枢纽,商贸经济较繁荣,耕读风尚也很注重,形成了大均人重“三杆”的民俗,即笔杆、秤杆、竹杆(撑篙),靠写契、写文书、做生意和撑船撑排谋生。在建筑上形成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朴的前店后院式山区商贸古街风貌和石板街面,有“小溪明珠”、“景宁最高学府”、“浙南芙蓉镇”之美称。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2)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3)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4)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5)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6)

途中小憩与水牛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7)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8)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49)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0)

捞车河村寨:

古朴厚重的土家原生态文化,俊美的山形水系,古木参天的生态环境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亲睐,被专家誉为“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博物馆”、“土家原生态民居博物馆”。该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土家织锦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特色村寨、美丽乡村示范村。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1)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2)

捞车河村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境内,至今保存完好的土家织锦、摆手舞、毛古斯、打溜子、咚咚喹、梯玛歌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太阳河上龙舟、土家哭嫁歌等民俗文化,让该村享有“中国土家之源”、“中国土家第一村”、“土家织锦之乡”、“湖南省级生态村”等美誉,是知名的民俗文化研究基地,是湘西州乃至湖南省民俗文化旅游胜地。2009年,捞车村被确定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3)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4)

听说很久以前,一对年轻的恋人携手过桥,河底突然刮起一阵狂风,一下子把美丽的姑娘卷走。原来,是河里的螃蟹精看上了美丽的娘要把她抢回去做妻子。勇敢的小伙子马上跳入水中,从身后拿出镰刀拼命。妖精太厉害,掀起一个浪花把小伙子甩到岸上。小伙子伤心得哭了起来,要自杀随心上人而去,哭声惊动了水底善良的白龙,他深深地为小伙子的痴情动,于是飞出水面,施法将螃蟹精变成了石头,救出了姑娘,这对有情人终得以重聚。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5)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6)

可白龙因为擅自现形而被罚永不得下凡。人们为了感谢白龙,为白龙积德积福(在湘西“修桥”“铺路”等公益事业被认为是最光荣、最能积累大功德、最让人尊重的善举),便把原来河上的木桥改建成了画廊式的大桥,还在柱子上刻了许多白龙的形象,更称它为“回龙桥”,寄托对白龙的思念。由于此桥又能让人躲避风雨,渐渐地人们便又称它“风雨桥”。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7)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8)

在这浪漫的传说中,既有对美丽事物的赞颂,又展现出湘西人善良的品性。我们不难想到,在湘西,有这样“美丽的地方、善良的人、动人的传说和质朴的情”,自然会是所有人都倾心向往的地方,所以由于这个动人的传说,“风雨桥”也成了情侣们谈情幽会的好去处。夕阳西下,伴着潺潺水声与轻柔的河风,你总能看见并肩坐在桥廊里倾心长谈的浪漫背影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59)

骑行湘西进入重庆境内⑥三省1900公里,重点重庆25天行程。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0)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1)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2)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3)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4)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5)

重庆酉阳乌江边上的千年古镇龚滩,乌江画郎风光。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6)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7)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8)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69)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0)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1)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2)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3)

坐小客轮游乌江50公里到贵州省沿河县百里乌江画廊。沿途的山中,岸边的村民都坐它到沿河县城购物,。停靠没有专用码头,就像公交车一样,每天一班,坐到贵州沿河返回要第二天。我到贵州沿河县,简单玩了一下,租车返回龚滩,行李自行车都在龚滩宾馆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4)

大足石刻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5)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6)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7)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8)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79)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0)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1)

昌州知府体验一把县太爷.升堂。旁师爷红衣者也是退伍老兵,我俩一路骑行。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2)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3)

重庆磁器口古镇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4)

千年古镇,重庆缩影。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辖区1.8万人,面积1.5平方公里,距繁华的主城区仅3公里,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是交通便利、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杀苣言?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任你品味,任你选购。“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5)

解放以后,磁器口繁华依旧,码头上从早到晚,过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誉为”小重庆“。这种繁荣,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脑海中。当年流传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来上千只船上的船公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汽灯,经江水一漾,亮光炅炅,如星辰闪烁。 1958年,码头移至汉渝路,磁器口过去水陆码头的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作用,逐渐消失。为了保存这片蕴藏丰厚历史和文化的遗迹,政府采取培修和恢复明清建筑风格进行开发,将磁器口古镇建设成为了民俗文化街区景点。1997年,重庆新发行的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6)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7)

磁器口: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 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因为水运方便,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干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据统计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各有一地,各为其市。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8)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89)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90)

磁器口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 磁器口古镇蕴含丰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古镇开发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磁器口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每天来自海内外参观、旅游的宾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91)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92)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93)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94)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95)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96)

湘西大山三轮摩旅(老铁兵的湘西骑行记)(97)

作者 徐英 原铁道兵嫩江农场

摄影 杨双喜

责任编辑 浪花一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