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崇祯为什么丧尽民心(崇祯皇帝十分信任温体仁)

温体仁在明朝的内阁待了七年,担任内阁首辅四年。在崇祯一朝总计十七年的时间里,崇祯皇帝共任用了五十位阁臣,而温体仁是在阁时间最久,连续首辅任期最长的一位,皇帝颇为宠信,荣誉诸多。

但是,与崇祯皇帝的信赖相伴随的,是朝野上下的官员对他持续不断地批判。

温体仁究竟做了什么,惹得一众官员不满呢?在这么多的弹劾之下,温体仁为何仍做了这么久的首辅呢?

本文,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位明末“瘟”臣温体仁。

明朝皇帝崇祯为什么丧尽民心(崇祯皇帝十分信任温体仁)(1)

温体仁(1574年-1638年),字长卿

◆为进内阁不择手段,屡遭弹劾

崇祯元年(1628年)十一月,朝廷内阁位置出现了空缺,崇祯皇帝下令吏部主持选拔候选人。内阁是明朝的权力中枢,多是由朝廷中资历深、声望高的人来担任。

崇祯皇帝此时刚刚即位,吏部自是不遗余力地执行他的旨意,很快就推举出了十一位候选人。

可是,这十一个人中既没有时任礼部尚书的温体仁,也没有此时颇受皇帝信赖的礼部侍郎周延儒。

温体仁自是不甘心,于是便联合周延儒一同上疏攻讦在候选人名单中、入阁呼声较高的钱谦益,称其在天启二年主持浙江乡试时,舞弊受贿,因此不应该入选。

此案的确是钱谦益身为主考官失察,但他实际上并未参与舞弊,而且事后钱谦益主动揭露此事,并受到罚俸三个月的处罚。

温体仁此时旧事重提,一口咬定钱谦益受贿,他说连钱谦益这种品性的人都可以进入内阁候选人名单,一定是在结党营私,暗地里操纵内阁选拔。

因为曾经的阉党势大,崇祯皇帝非常讨厌结党营私,这一次弹劾正触及他心中的痛处,有因为有很多官员为钱谦益上书辩解,反而证明了钱谦益的结党与把持朝堂。

于是,崇祯皇帝下令取消这次的选拔,把钱谦益革职,又将为钱谦益辩解的官员都降职。

明朝皇帝崇祯为什么丧尽民心(崇祯皇帝十分信任温体仁)(2)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1644年)

温体仁作为礼部尚书,在推选过程中未能被列入候选名单,这本身就是群臣的集体意见,认为温体仁在人品、能力、声望等方面并不能够让他进入内阁。

所以,温体仁此等卑劣行径令朝堂官员愤懑不已,纷纷上书弹劾钱谦益,如:

一、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认为温体仁的弹劾动机有问题:

“温体仁资虽深,望原轻,诸臣不曾推他。如谦益有秽迹,何不纠之于枚卜之前?”

章允儒觉得温体仁虽然资历深,但他声望低,所以一众大臣没有推举他,而推举了钱谦益。若是钱谦益之前在科考舞弊,为何温体仁在内阁选拔之前不举报,反而等到现在,着实居心叵测。

二、南道御史沈希诏上书道:

“宋臣欧阳修曰: ‘广陷忠良则指为朋党。’体仁之类是也。”

他认为温体仁就是把很多忠臣一起构陷成朋党。

但是,崇祯皇帝收到了如此多的弹劾,心中更加确信了这些人在结党谋私,在打压温体仁,于是更加相信温体仁所言,非但没有处分他,反而将弹劾他的官员予以严惩。

◆大奸似忠,大佞似信

崇祯三年六月,温体仁终于如愿以偿得以入阁,到了崇祯六年六月,温体仁将时任内阁首辅的周延儒排挤下台,登上了内阁的最高位置。

明朝皇帝崇祯为什么丧尽民心(崇祯皇帝十分信任温体仁)(3)

内阁议事

温体仁的为政风格确保他能久安于位,但他在治国理政上几乎没有建树。他在担任首辅期间,被评价为“大奸似忠,大佞似信”。

如工部左侍郎刘宗周所言:

“频年以来,陛下恶私交,而臣下多以告讦进; 陛下录清节,而臣下多以曲谨容; 陛下崇励精,而臣下奔走承顺以为恭; 陛下尚综覈,而臣下琐屑吹求以示察。”

刘宗周认为温体仁表面上是承奉崇祯皇帝的执政风格,实际上是为个人谋私利,于朝政有弊无利。

官员们的弹劾如同雪花般涌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一、指责温体仁不谋国事,担任首辅期间明朝内忧外患,内有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外有东北战事败战不止,但却未看到作为首辅的他有什么挽救的举措;

二、弹劾温体仁任用亲信,独断专横,打击政敌,因为钱谦益是东林党人,所以对继东林党的复社也非常厌恶,频频打击;

三、华允诚上书“借皇上刚严,而佐以舞文击断之术”,说的就是温体仁迎合皇帝,投机十分明显。

明朝皇帝崇祯为什么丧尽民心(崇祯皇帝十分信任温体仁)(4)

◆崇祯包庇,斥责进言者

与朝堂上下官员纷纷进言弹劾温体仁相对应的,是崇祯皇帝对温体仁的态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一、温体仁最初揭发钱谦益科场舞弊时,尽管后来很多官员们上书斥责温体仁这种小人行径,温体仁请求去职回乡,崇祯皇帝“帝优诏慰留之”,无视朝堂的意见;

二、温体仁指责诸臣结党,官员们使得“皇上孤立于上”,这让内心脆弱、对于朝廷官员结党十分敏感的崇祯皇帝十分信赖温体仁,官员们越是上书弹劾,越是证明了温体仁所说的正确;

三、一部分官员上书除了斥责温体仁,甚至有的在影射崇祯皇帝行事有缺,信任奸佞,导致朝事渐弱,在崇祯皇帝看来,弹劾温体仁就是在弹劾他自己,又怎能不给这些官员们一些教训呢?

崇祯年间,京城到处流传着“崇皇帝,温阁老”、“崇祯皇帝遭‘瘟’了”的民谣,其中温阁老说的就是温体仁。

温体仁通过打击异己、任用亲信、控制朝堂舆论来把持朝政,但面对辽东边事与农民起义,他却毫不作为。

崇祯皇帝的宠信与温体仁的专横狡猾,使得朝堂上下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没有人敢于进言,处死袁崇焕时满朝大臣无人上书制止,居然都表示赞同,袁崇焕死后,明朝在东北已经彻底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尽管温体仁的为政风格精明干练,平时也很廉洁。但在明朝这艘大船将倾之际,作为领舵者崇祯皇帝左膀右臂的他,非但没有理政治国,反而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不择手段,实乃奸臣也。

参考资料:

《崇祯长编》、《崇祯阁臣行略》、《明史 卷三百八 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崇祯朝士论困局与明末政治文化解析—以对温体仁的评价为例》李文玉

《一代奸臣温体仁是如何让崇祯帝遭“瘟”的》吴耀明

创作不易,希望您看到这里,给于池塘点个赞,关注一下,您的关注十分重要,感谢您的支持!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