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

6月13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收购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的案件公示。根据公示信息,星纪时代已与魅族科技以及涉及交易的股东签署协议,星纪时代收购珠海魅族79.09%的股权。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

至此流传已久的吉利收购魅族事件落下帷幕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2)

湖北星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为吉利旗下手机公司

吉利收购魅族补齐短板为上上之策

汽车跨级玩手机,吉利是想在手机市场分一杯羹吗?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3)

吉利控股集团2021全球销量超220万辆,全年营收达1016亿元人民币;而魅族这边则是从2018年的2000万台出货量锐减到21年不到50万台,而且手机的单台利润也就几百块还不算营销费用。所以吉利真要靠卖手机赚钱显然是成立的。

吉利收购魅族的真正原因是看上了魅族flyme的团队以此补齐短板。

目前吉利在售比较热门的几款车型星越L、星瑞,领克全系、极氪001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车机!一水的重灾区。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4)

星瑞的车机问题占据投诉第一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5)

吉利旗下的极氪001作为以智能标榜的电动车也难逃干系,用户对于它的外观、内饰、用料、底盘、操控那是绝对好评,唯独对于车机颇感无奈。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6)

这下就很好解释吉利为何选择了魅族。魅族自己的flyme系统当初最大的优势是啥?就是流畅呀,能把“一核有难,九核围观”的联发科Helio X20超级正向优化到与同时代的骁龙820相当的水平,而且系统UI和易用程度也不逊色与IOS,同配置的安卓手机在flyme系统的加持下起码能再多战半到一年。

而且魅族自己本来就有Flyme for Car车机系统,所以会极大提升吉利车机方面的短板,电动车除了三电技术还能形成差异化的就是智能化。这个趋势不仅仅是电动车燃油车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下半场不就在这儿了吗。未来智能座舱、人机交互、车机互联、辅助操控等等,都必须依托这样的系统团队来完成。

当然汽车厂家造手机吉利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7)

早在2021年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就有意无意间透露出打造特斯拉手机的意思。

随后又在特斯拉官网发布视频说,该手机可以具有与星链连接、 脑机连接功能,还有 Marscoin采矿系统,带有太阳能面板充电和超声波指纹传感器,以及高速摄影、绑定控制您的汽车和您的 flamethrower。虽然说我们都知道马斯克是出了名的“爱吹牛”但这些公能其实对马斯克来说其实也不成什么问题。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8)

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采访中蔚来品牌创始人李斌在对话中也谈到了此前传闻的蔚来跨界造手机问题。“我们考虑做手机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给蔚来车主一款车机互联体验最好的手机,而不是从商业成功的角度去思考。”话语间也明确了造手机这件事。

根据蔚来自己的调研,在他们的客户当中,50%以上的客户都是使用的苹果手机,然后剩下的差不多40%是华为手机。很显然苹果和华为都有自己成熟的生态系统,包括苹果的carplay和Hicar车机互联系统。

汽车厂商开始踏足手机市场,那手机厂家又是否坐以待毙?

答案显然不是,手机厂商的动作要更快。

目前已知的有三星、索尼、苹果、华为、小米、富士康、oppo、VIVO。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9)

三星第一款汽车SM5

其中三星在90年代是进军过汽车市场的,奈何但好景不长,三星汽车刚开始运作后不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三星集团不得不出售一些子业务和其他非核心子公司,于是三星汽车也成为了这个名单中的一员,后于2000年被雷诺汽车收购。

被收购后的三星汽车虽然不再踏入汽车领域,全球汽车市场这么一大块面包丢了实在可惜。就有了三星汽车零部件部门除了常见的动力电池、车载汽车设备、汽车芯片等,三星还早早布局了自动驾驶领域并投资了多家自动驾驶供应链企业。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0)

索尼在2022CES展会上也公布了自己的概念车VISION-S 02,就公布的信息得知做你这款车有40个传感器,包括18个CMOS图像传感器,18个毫米波以及超声波雷达,以及3枚激光雷达,这堆料程度国产车看了都汗颜。当然已索尼目前的实力还没有整车制造的能力与其合作的则是本田汽车公司,新车预计2025年开始发售。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1)

苹果乔老爷子还在世的时候就表态过要造车,不过一口难吃个胖子再加上苹果是有名的细节控,所以就先从最擅长的软件领域下手了成立“iOS in the Car”计划,也就是我们熟知的“CarPlay”。无广告、无弹窗、没有繁杂的程序,简直的界面,流畅的使用体验等等都是深受欢迎的原因。苹果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布局多年虽暂未公布其成果但已苹果的调性,一经面世势必会有有所惊艳,但就目前而言苹果的造车还是比较坎坷的,早前流出的和韩国现代起亚造车最后因为现代起亚并不想只做“代工厂”不欢而散,苹果正在谋求下一个合作伙伴有消息说是“iphone car”预计会在2024或2025年推出。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2)

“三线车企变黑马”赛力斯作为作为重庆小康(重庆小康与东风集团组建)旗下品牌,在未与华为合作之前就是个名不经传的小品牌,通过与华为合作之后品牌逼格直接拉升。它首发华为鸿蒙OS,核心动力来自于华为Drive 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其从设计开始,华为就深度参与,大部分技术也来自于华为。虽然对于问界m5这辆车外观方面比较有争议但它的搭载鸿蒙系统的车机系统是真香。打个比方如果问界m5的交互系统称作是成年人,那理想和小鹏就是刚上小学的孩子,特斯拉和极氪就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3)

常言是小米出品必属精品且具有性价比。

雷军“1000亿”现金造车,现场放话“亏得起”。相比于某个先PPT融资,再逃去国外的新势力车企来说,小米显然更有信服力,也是少有的几个没有收购自己从源头开始建厂的互联网企业。

目前最新消息小米总部落户北京,超级工厂已经开工建设,前段时间公布了还整车焊接招标信息。一边是建设一边的技术研发也开始跟进,小米在“自动超车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及芯片”已经申请了多个专利。

从时间节点来说小米造车是有点晚,不过小米有目前最完成的生态机构覆盖穿戴、全屋智能、通讯、家电、酷玩等等众多领域。时至今日小米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已经轻车熟路。雷军还是蔚来和小鹏的早期投资人,现在还是重要股东。他的工匠精神、爆品意识、圈内圈外的口碑,加上小米十年的人才、资金、用户储备,相信小米给交出不错的答卷来。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4)

号称世界最大代工厂富士康也有造车梦。

2021年10月18号富士康一口气发布了3款新车。型号分别为Model C、Model E、Model T,定位轻型SUV、豪华轿车、巴士,均基于鸿华先进公司自主平台打造。其中Model E百公里加速仅2.8秒,动力输出达到750匹马力,续航750km水平实力可见一般。虽然说富士康造车在命名和外观上有碰瓷特斯拉和拉法第的嫌疑,但无可厚非一口气能拿出三种不同级别的车技术储备还是相当厉害的,个人也对富士康造车持看好态度。因为富士康很像我们国家的发展史都是从“代加工”学习到“自加工”创造的过程。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5)

被大家称作的蓝绿大厂的OOPO和VIVO也出现了造车名单里。早先这两家被称为最会营销的厂家旗下手机也被人吐槽“高价低配”但实际上早年的OPPO和VIVO手机的品控是相当不错的对安卓系统优化也处在第一正营。近两年蓝绿厂的进步也很大扩散海外市场、自研芯片、专利申请跻身全球前十。不够这次oppo造车主战场并没有选择在热闹的国内市场,而是转头盯紧了印度市场,目前正在尝试进入EV电动汽车领域,首辆电动车预计在2024年之前在印度市场发布。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像百度、创维、格力等等互联网和家电企业也已经高歌猛进。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6)

百度早先在汽车领域还只是一名参与者,主研发自动驾驶和车机互联业务但是后面随着2021年“集度”公司的成立也宣布着百度正式进入汽车制造行业,而且前不久集度汽车采用元宇宙发布会的形式带来了一款概念车ROBO-01。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7)

创维造车要追溯的话可以远了,创维汽车按照倒叙:创维→天美汽车→开沃新能源→南京金龙(重组)→创源天地→南京东宇&南京特种汽车配置厂。所以论造车资质和资历创维倒也不算新手。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8)

格力这边咱们的董大姐向来都是风尘仆仆,说声造就开干。格力在18收购了珠海银隆新能源后就开始了造车之路。不过格力造车貌似和格力手机命运差不多雷声大雨点小,造出来的车子嘛似乎并没有人买单,介于单价的原因呢也米有像格力手机一样被内部消化掉。目前已处于游离边缘。

车企和手机厂家如此“不务正业”到底为哪般

  1. 传统三大件变两大件,造车简单了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19)

汽车行业堪称“工业之王”几乎涵盖了你能想到的一切制造类别,所以其实汽车制造的门槛并不低,只是新能源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在少了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两个难啃的大骨头之后,难度是有所降低的。而且这时候大家都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手机厂家显然也可以来试试水的,这也是各路厂家现在能踏入这个行业的原因。

  1. 先发制人抢占生态圈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20)

中国的科技消费品升级最成功的就是国产智能手机天团了,可以说是逆风开局翻盘到目前世界第一的局面。在市场反馈的及时性,对外观设计、上下游的整合上,国产智能手机军团大大小小的仗打了快十年了。早就锻炼了一帮队伍了,按照过去的历史经验,他们总能整出一点意外之喜,智能家居、智能互联、智能穿戴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智能手机发展至巅峰的后时代产物依旧成功。

这点反应到未来的智能汽车上也同样受用,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都是对于车企来说还是劣势。二手机才是那个上游,也使得让汽车拼了命地往上游。所以与其未来可能受人牵绊倒不如先发制人。

三、新能源加速推进,市场大蛋糕再次显现

手机品牌集体造车(手机厂家造汽车)(21)

截止2022年3月底数据我国汽车保有量4.02亿辆,其中新能源仅有891万辆。

我们国家每年的汽车销量保底在2000万以上,如果按照每台车15万平均单价来算,每年的汽车市场就有3万亿的市场!现在路面上还有3.9多辆的燃油车随着新能源政策的不断推进这些车型未来都要逐一替换这个市场无法估量!

最后总结

车企造手机,手机厂商造汽车。车企想用手机业务重建自己的生态圈,手机厂商则想用把自己现有的生态圈扩散至汽车市场。至于说为什么在明明可以合作的当下大家为什么选择各自来活儿,总的是来说还是汽车这块儿市场蛋糕太大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