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高等教育面临结构性变动)

20年来,“用工荒”几乎成了中国制造业的连续性发作的慢性病,至今无法健康运转。逼迫着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进行结构性调整。最新公布的关于高职院校的政策表明,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来高职本科的招生规模,非常重要。可能和未来整体经济机构、产业规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高等教育面临结构性变动)(1)

1999年,高校扩招,高等职业教育开始招生,当时针对高考独木桥的说法,把高职招生定性为“美丽的立交桥”。时至今日,高职的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职正在逐步退出统一高考序列,部分地区高职招生实施自主招生、登记入学的方式。同时,进一步降低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2020年、2021年持续扩招200万人,采取与普通高考不同的招生方式,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的农民、在职企业员工等群体,生源多元化。

并不是说中国高职院校缺乏。截止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4.4%,高职院校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国高校平均录取率已经超过了90%,但本科录取率在40%左右,大量的考生是被高职专科院校录取。

实施20多年的高职教育并不美丽,同时,也没有完全实现“立交桥”的教育功能。高职教育在全社会学历消费的夹缝里沦为三等院校,高职招生曾经走过一段唯分数论的弯路,导致高职生源不乏是缺乏学习能力和动手积极性的学生,和制造业的用人技术标准存在脱节现象。社会需要高职提供专科或本科的学历,而企业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生源的压力下,定位模糊。2010年之后,全国高职院校开始逐步遭遇生源荒的现象,目前,一些地区高职院校的生源能完成招生计划的40%就已经很不错了。

中国鉴于人口红利的已经消失,二胎成为高职生源最少需要十年以上。可想而知,制造业有多么尴尬。以前一般在春节后,企业会遇到“用工荒”,但目前的“用工荒”困境从春节一直延续到了年底,四季都有“用工荒”的隐忧。早先统计表明,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为1.19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人,且严重缺乏,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中国产业结构向制造业转型,高职教育必须与之匹配。最新公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来,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这是自1999年以来第一次明确高职本科的招生比例。

10%的高职本科是什么意思?目前高职招生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50%,也就是说未来高职本科每年招生50至60万人。如何来完成?

高等教育必须进行结构性变动。意见明确: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

第一,会有部分地方的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高职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的高校不是研究型和教研型高校,一般都是应用型高校。一些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会根据本地实际状况转型为高职本科。北京的十四五规划提及这个核心点,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

第二,重新组建高职本科院校。从2018年开始,一些地方通过合并、重组或转设的方式组建包含高职专科、本科的高职院校。这样的职业大学全国目前大约有30所左右。这些职业大学未来将是招收高职本科的大户。、

第三,一些现有高职院校根据当地产业规模和用人状况,适度调整升格为高职本科。虽然严控高职院校升格和改名,但借着这股东风,各地会有少部分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升格为高职本科。

第四,这次意见喊话资本介入,这也是双减之后教育首次对资本放开限制,意义重大。意见提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透露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不是没有资本介入职业教育,而是目前没有形成规模,这次政策放开,将会冲击高职教育的格局,三五年之内会涌现一批社会力量办学的高职教育。资本的初衷是盈利,如何规范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高职教育的招生、培养、就业如何走入良性的健康轨道?核心在于产业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待遇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这个问题不是教育领域所能协调的,需要整个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不断调整和适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