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

历史上主张禁佛的皇帝有三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但是都因为禁佛的原因而离奇早逝,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一位禁佛的皇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1)

太祖弯弓射大雕?诸葛亮射小鸟?

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音“必”)狸,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

拓跋焘出生于平城,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二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骑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焘继位后重用汉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滑台等重镇要地,最终统一中国北方。

在拓跋焘皇帝镇压盖吴起义的同时,发现关中地区的佛寺内藏匿武器,拓跋焘怀疑僧侣与盖吴相勾结,于是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诏灭佛。宣布佛教为邪教,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沙门无少长悉坑之,禁止佛教的传播。

452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杀害,时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这位年轻有为的帝王,正值人生巅峰时期却被离奇杀害,曾多次击败柔然,稳定边境;向南击败刘宋,曾一度饮马长江;西逐吐谷浑。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敢带兵抗击柔然,在整个古代历史上来说,都是罕见,北魏更是在他的带领下统一了北方,如果不是早逝的话,一统天下只是长短问题。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2)

魏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聪明雄断。在位期间,借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一举统一了中国北方,使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混乱局面得以结束,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也是大魏武功鼎盛的时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也极为罕见。此外,他广泛搜罗汉族士人,整肃吏治,修订律令,督课农桑,崇尚儒学,推动了魏朝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位禁佛的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3)

北周武帝,字祢罗突,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

西魏大统九年(543年),宇文邕出生于同州,是宇文泰第四子。据说他“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 宇文泰因此很喜欢他,常对人说:“成吾志者,此儿也。”

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元年(557年),孝闵帝宇文觉受禅登基,建立北周,拜宇文邕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同年九月,大冢宰宇文护废孝闵帝,拥立明帝宇文毓继位。十二月十六日,迁任宇文邕为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4)

这是替身么?陈晓东你真把林依晨给吻了?

武成元年(559年),入朝担任大司空、治御正,进封为鲁国公,兼任宗师。北周明帝十分亲近他,朝廷凡有大事,多同他商议。宇文邕性格深沉,识见宏远,不是因为北周明帝垂问,他始终不轻易发表意见。北周明帝常常叹息道:“此人不言,言必有中。”

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下诏“禁佛、道二教,经书、佛像尽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为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5)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

长期以来,北周和北齐的关系主要是战争关系,双方互有胜负,力量大体均衡。但是自从北周武帝亲政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经过灭佛,国家经济势力增长;二是吸收均田上广大汉族农民充当府兵,扩大了府兵队伍,军事优势形成;三是北与突厥和亲,南和陈朝通好,外交策略上的成功。而北齐,却处于“政出多门,鬻狱卖官,唯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阖境嗷然,不胜其弊”的状况。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6)

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并于一年半后消灭北齐。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讨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时年仅36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

杨坚建立的隋朝知道吧,嗯,杨坚就是夺了宇文家的江山,而隋朝的富有,还真不是杨坚一人就能积攒下来的,而是宇文邕时期政策开明,百姓富裕,加上隋朝对于北周是和平演变,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所以人民相对安居乐业,当时南方的陈朝已经腐败到一击即溃的地步,所以杨坚建立的隋朝,还真不费什么力气,但也没有太大的发展。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7)

如果宇文邕没那么早死的话,率军分五道讨伐突厥,或许北周时期疆域就能超过唐朝疆域了,而隋朝连打个高句丽都大战好几次,最后还玩灭国了,真是无语;这也难怪后来宇文家要造杨家的反了,江山本来就是宇文家的。

第三位禁佛的皇帝:唐武宗——李炎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8)

唐武帝李炎是谁?哪怕熟悉唐朝历史的人也很少听到过这个人的名字吧?

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异母弟。初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会昌。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

公元843年(会昌三年),泽潞镇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欲袭位割据。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次年,刘稹为部下所杀,叛乱平息。李炎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极力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公元845(会昌五年)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9)

李炎在位七年,对内打击藩镇和佛教,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公元846年(会昌六年)4月22日,李炎驾崩于含风殿,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唐朝从中期开始,就有国力日衰的迹象。或许一个朝代维持了太久,让这些皇子皇孙们生活得过于优越,所以皇帝的能力也是每况愈下,是一个不如一个。到了武宗这里,能做到网罗贤能之士,革除弊习,打击宦官、外挡边患、内平藩镇的皇帝还真不在多数。虽然武宗并不是个能干的人,但他敢于纳谏,听取能人的意见,就是他的聪明之处。

黄眉老佛在西天的地位(这三位都是天纵奇才有为之君)(10)

大唐作为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传承接近三百年,能够在唐末最后几十年还能出现一次“会昌中兴”,如果这位才活了三十多岁的有为之君,能多活十几年,或许唐朝还能继续延续下去,可惜历史上连李炎如何死的都没有说,实在是诡异。

也或许是受到南北朝隋唐这三位禁佛帝王的下场,所以唐之后的历代帝王,都不敢再禁佛了,也就导致了佛教在中华大地彻底扎根,“盛世出佛,乱世出道”,古人诚不欺我。

更多内容,请关注黑白历史(微信公众ID:heibail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