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佛教的成语故事(一丝不挂竟源于佛教)

有什么佛教的成语故事(一丝不挂竟源于佛教)(1)

赵朴初在《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下面带您盘点一些跟佛教有关的成语:

冷暖自知

有什么佛教的成语故事(一丝不挂竟源于佛教)(2)

不能把外界的评价,当作内心唯一的评价标准。

“冷暖自知”这个词,在佛教禅宗里用来比喻通过亲身领悟,把握禅理的真旨。它出自《坛经》六祖慧能和道明禅师(原名慧明)的对话。

“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现在我们常常用“冷暖自知”,指自己经历的事只有自己知其甘苦,其实,生活和禅宗的修行一样,只有自己的感受最为真切。

皆大欢喜

有什么佛教的成语故事(一丝不挂竟源于佛教)(3)

心中常怀欢喜,才能皆大欢喜。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去。”

“皆大欢喜”原为佛陀讲经结束后的习惯用语,是说参加法会的大众听闻佛陀慈悲智慧、平等利他的开示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

禅宗云门宗大师文偃禅师曾说过“日日是好日”。就是说,我们要以无分别心看待当下万事万物,欢喜并非仅指甜蜜和快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值得去体验,去玩味。

希望我们以欢喜心去“承当”,以欢喜心去“奉献”,以欢喜心去修行。当我们满怀欢喜心过生活时,生活最终就会处处皆大欢喜。

一丝不挂

它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

“一丝不挂”之“丝”有两解:一解为一绺衣饰;另一解为一根钓丝。

可见“一丝不挂”本是禅语,譬喻超然洒脱,绝无患得患失的念头,丝毫不受尘俗牵挂,是很高的修持境界。

后世把这个词用以泛指毫无牵挂,如《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中说:“把世情荣枯得丧看作行云流水,一丝不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