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史与地理的关系(百科全书-地理篇-环境问题)

环境史与地理的关系(百科全书-地理篇-环境问题)(1)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百科全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环境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生物圈,生态系统及生态平衡。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诞生和生存的空间,它包括了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其中,大部分生物都集中生存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它们分为以绿色植物为主的生产者、以动物为主的消费者和以微生物为主的分解者,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平衡的整体。

生态系统: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种生物都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空气、水分、阳光、热量和营养物质,又会不断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和排泄各种物质,死亡后的残体也复归环境。例如,食草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物,肉食性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物,各种动植物死后,尸体成为微生物的营养来源,微生物的活动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每个区域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这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持续保持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使生态系统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并保持生态平衡。这种稳定通常是比较容易保持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的压力超过其承受限度时,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常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破坏,而后者往往是现代社会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

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例如,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等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例如,由于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由于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一些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呈现加速灭绝的趋势等等。

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一、酸雨污染,二、气候变暖,三、臭氧层破坏,四、土地沙漠化,五、森林面积减少,六、物种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七、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八、水土流失,九、城市垃圾成灾,十、大气环境污染。

每天一个小知识,让学习改变自己,让积累创造财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