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

王君安是当今越坛与茅威涛、赵志刚、萧雅比肩的尹派四大小生之一。

四人中王君安最年轻,也最得宗师尹桂芳的“宠爱”。因为王君安12岁考入尹桂芳一手创建的芳华越剧团之后,便一直在尹桂芳的呵护下成长。她是尹桂芳的关门弟子,扮相俊秀端庄,嗓音明亮糯雅,表演细腻,字正腔圆,台风潇洒,被称为最“像”年轻时代的尹桂芳的弟子。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

王君安艺术照

然而就在1996年,当王君安在越剧舞台上如日中天,深得万千观众喜爱之际,她却毅然离开了越剧舞台,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开始打工求学之路。

在取得美国天主教大学的金融管理学士学位之后,2006年王君安又回到祖国,又成为芳华越剧团的一员。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2)

王君安剧照

2010年秋天,在恩师尹桂芳逝世十周年之际,她在福州和上海等地推出题为《问•君安》的越剧尹派专场演出。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3)

《问•君安》专场演出海报

专场演出从形式到内容都颇有新意,由戏里和戏外两部分串联而成。戏里选择的是几个王君安曾演过的尹派经典代表剧目;戏外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王君安给老师写一封信开始,表达王君安对尹老师的栽培感恩之情,对尹派艺术传承责任的认识,对芳华越剧团培养之恩的感情,以及对自己未来艺术发展的展望。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4)

王君安剧照

戏外,王君安着便装,深沉委婉,如泣如诉,一一叙述了自己的从艺经历,特别是尹桂芳如何手把手教会她演戏、做人的过程;戏里,王君安穿上不同的服饰,为观众献上了梁玉书、柳梦梅、申息、贾宝玉4个尹派经典形象,让观众在她的所思、所想、所做、所演中,体会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再次领略尹派艺术的无穷魅力。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5)

王君安剧照

王君安在第二场的“独白”中说:亲爱的老师,我心中一直对你有一份愧疚,那就是当年离开芳华去美国求学之时,我都没来得及向你辞行……

王君安为什么说她对尹桂芳有一份愧疚呢?说来话长,一言难尽。

王君安1970年出生在浙江嵊州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从小天资聪颖,喜欢文艺。是母亲首先发现她的文艺天赋,并将她推向考场,一试即过。

1982年,才12岁的她远离家乡,来到福州芳华越剧团当了随团学员。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6)

王君安与尹桂芳

不久,王君安的艺术天分便得到芳华名誉团长、“越剧皇帝”尹桂芳的特别赏识,于是她有幸成为尹桂芳的嫡传关门弟子。

虽然那时候的尹桂芳因病半身不遂,但思路清晰、目光炯炯,她倾注心血,无私忘我地用多种方法将表演艺术传授给王君安。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7)

尹桂芳(1919——2000)

1986年炎炎夏日,剧团排练尹派名剧《红楼梦》,王君安被尹桂芳“钦定”演贾宝玉。尹桂芳特地从上海请来电影导演黄祖模和著名作曲家连波进一步打磨完善这部名剧。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8)

王君安与作曲家连波

当时王君安虽在台上排练,但心里却忐忑不安,唯恐坐在台下观看排练的的尹桂芳对她不满意,因此唱做方面都显得有些紧张。

排练之后,王君安抱着准备“挨克”的想法来到尹桂芳面前。可是尹桂芳却亲切地挽着她的手,温和地说:你唱得不错,就是有些拘谨。你年纪轻,嗓音明亮,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新的发展,不必什么都要像我。君安,你要大胆些,放开来再排一遍!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9)

王君安与尹桂芳

王君安顿时就被尹桂芳这番话打动了,如沐春风,如尝甘霖。她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因而感情越来越投入,手脚也越来越放开,戏自然也越演越好。

尹桂芳还注意在关键几处,点拨王君安,不顾病体不适,用左手为她做示范表演,不断使王君安领悟到塑造贾宝玉形象的“秘诀”:化演员的自我为角色的自我,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合一,恰如其人。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0)

王君安剧照

后来,尹派《红楼梦》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三十多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上海观众对王君安的表演尤其赞赏,他们把对尹桂芳的喜爱全部转嫁到王君安身上。

尹桂芳坚持每晚到场,一是为王君安把场,随时调整改进,同时煲汤给王君安当场喝,增强体力;二是谢幕时上台答谢观众对芳华剧团的支持,对王君安的支持。

通过这出《红楼梦》,16岁的王君安可以说在福州和上海一举成名,从而也奠定了她在芳华越剧团和越坛的地位。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1)

王君安艺术照

1991年,芳华越剧团又在上海公演《玉蜻蜓》,观众依旧十分踊跃,盛况空前,年轻的王君安不禁有点飘飘然,在表演时不自觉地卖弄演技。

尹桂芳当即指出并开导她:艺术贵在精妙,对程式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要贪多,要求精。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2)

王君安生活照

她怕王君安还不能理会,就忘了自己行动不便,站起来做手势比划。几个动作下来就气喘吁吁,汗流满面。王君安望着老师疲惫不堪的模样,谆谆教诲的神情,只觉得一股暖流注入心底,抱住老师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由此王君安醒悟到,自己刚有点知名度,理应再接再厉,怎么能在赞扬声中自我陶醉呢?她同时暗暗庆幸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位大艺术家时常对她“敲打”,从此她更坚定了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做人,舞台上认认真真演戏的信念。

1993年6月2日,第三届中国戏剧节在榕城降下帷幕。《玉蜻蜓》荣获多项嘉奖,王君安获得“优秀演员奖”,后又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牌奖等等,成为观众公认的当今尹派“四杰”之一。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3)

王君安生活照

然而1996年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来到了王君安面前。王君安忽然觉得自己小学未毕业就出来学戏,失去了系统学习文化的机会,产生了希望弥补“缺憾”的强烈愿望。于是,她很快就做出赴美国求学的决定。

由于时间实在太紧张,也不知面对老师说什么好,或者是怕老师伤心……总之,王君安没有向尹桂芳辞行便到了美国。

其实,对于王君安的出国,尹桂芳从来没反对过,相反她还托在美国的朋友照顾王君安,使王君安再次体察到老师的博大胸怀。

2000年初,尹桂芳生命垂危,王君安多次想飞回老师身边探望,无奈生活还没安定,学业又紧张,王君安始终无法成行。而尹桂芳也多次示意别人,让王君安不必挂念她,安心学业。

就这样,王君安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和顽强毅力终于在2001年左右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又在当地跟“数字”打了几年交道。

但是国内的许多观众始终没有忘记她,他们为她建立了《望君安盼君归》网站,经常播放她过去的唱段,谈论她的表演艺术。王君安也时常打开网站,与戏迷互动。

随着年龄阅历和岁月的增长,王君安对人生和艺术又有了新的感悟。

她经常对自己说:你不要问国家给予了你什么,你要问自己给予了国家什么?你不要问越剧给了你什么?而要问你为越剧做了什么?为芳华做了什么?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4)

王君安剧照

正是在这种自我反思中,王君安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她有今天的成就,其实是祖国养育了她,越剧培养了她,尹桂芳教导了她……这是她以前年轻时没有意识到的,于是她产生了“要为尹派艺术做点什么,为芳华做点什么”的强烈愿望。

2006年,王君安回到了祖国,回到了芳华的舞台上。她复排了《玉蜻蜓》、《盘妻索妻》等尹派名剧,并在越剧电视剧《牡丹亭还魂记》中饰演了柳梦梅……王君安获得了比之前更多的粉丝和荣誉。

2008年,王君安又成为“越剧尹派艺术”福建省第一位省级传承人。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5)

王君安生活照

面对新的荣誉,王君安一方面欣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另一方面更加感到尹派艺术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值得为之终身传承奋斗,也就更加感恩尹桂芳对自己的精心培养,怀念老师的丰功伟绩,愧疚自己当年为什么走得那么匆忙,没有好好地与老师辞行?

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总是在成熟之后。然而逝者已矣,只能通过另一种形式来弥补,那就是把前辈的艺术和精神传承下去。

所以在尹桂芳逝世十周年之际,在回归越剧舞台四周年之际,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王君安团队推出了《问•君安》尹派艺术专场。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6)

王君安剧照

有人曾说:君安两字其实早在冥冥之中与尹派结缘。君是尹字下面一个口(唱尹派),安是宝盖头下一女字(女小生)。

对此王君安也觉得神奇,所以《问•君安》用在《纪念尹桂芳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王君安尹派越剧专场》上,一语多意蕴,也非常合适。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7)

王君安剧照

问•君安一一学生王君安隔空问候老师尹桂芳:君可安好?

问•君安一一老师在天之灵也牵挂着这个学生:君安你现在可好?

问•君安一一王君安自己对自己的心灵扣问:我能为尹派艺术再做什么?……

更重要的是当王君安对着上千观众道出长久以来压仰在心中的愧疚之后,其实就可以释然一点了。

王君安是率真的,坦诚自己的内心世界,敢于与过去告别,必将获得再塑自己艺术之路的信心和动力。

王君安最后下场(为何王君安对尹桂芳有愧疚)(18)

王君安剧照

从2010年至今,时光又过去十二年,王君安依然前行在传承尹派艺术的道路上,在此祝愿王君安,君要安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