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有理说不出(民间故事欲擒故纵)

孟获在泸水北岸打了败仗,只好边战边退 ,退到了锦带山。为了甩掉追击的蜀军,他率众部绕山绕水,在丛林中扎下营寨,准备休整。 但当他回头看时,却见远处的山林里隐约有蜀军在移动。

孟获爬上高高的岩头手搭凉棚细看, 见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东一伙西一群躺在地上睡觉, 刀矛兵械乱七八糟地丢在地上,军旗也无人看守,随意挂在树上。

孟获指指蜀军,对部将说: "都说诸葛亮善于用兵,但他的军队不成阵列,是一群乌合之众。像这样的军队咋个打得赢我们! 哪个敢去抓他个把人,让我们的将士们开开心!”

蛮将忙牙长把手中的大刀一举,说 “我去抓王平来!”

忙牙长翻身上马,直奔蜀军 ,在半路上正遇王平。两人战了几个回合,王平就勒转马头逃走。这时,孟获带领的蛮兵追上来, 扑下山坡,想活捉王平。

孟获尾追王平,在峡谷中追了数里路,冷不防,蜀将张嶷从左边冲杀出来 ,张翼从右边冲杀过来,王平从正面掉回头来,三面夹攻,打得蛮兵溃不成军。 孟获见势头不对,带了几十个蛮兵,往锦带山逃走。

锦带山,山高坡徒,峡谷中荆棘丛生 ,孟获只好丢下战马,徒步在山谷间逃命。走不多远,突然山谷中一声鼓响 ,埋伏在谷中的蜀将魏延飞奔而至,孟获还未回过神来,就被活捉。

魏延押孟获到诸葛亮帐前,诸葛亮问: “我们蜀汉一向对你友好,没哪样对不起你,你为何要反叛?”

孟获义正辞言地回答: “西蜀的地盘原本是人家的,你们以强凌弱,占了人家的地盘,自称为帝。我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你们打进了我们的地盘,反而说我们是反叛,是何道理?”

诸葛亮问:“现在我们把你生擒活捉,你服不服气?”

孟获回答:“这里山徒路窄,遭你们伏击,我不服。”

诸葛亮说:“你不服气,那就放你回去。”说着,叫部下摆出酒宴,让孟获吃饱喝足后,送了他一匹好马,回蛮军去。

民间故事有理说不出(民间故事欲擒故纵)(1)

蜀军众部将见诸葛亮亲自送孟获离开本寨,大惑不解,向诸葛亮:“孟获是南蛮的大首领,作战饶勇,难以战胜。我们好容易才把他捉住,丞相怎么轻易就把他放了?”

诸葛亮笑笑,解释道:“擒孟获如囊中取物,但如果他口服心不服,我们一走,他又会东山再起。要是把他杀掉,南蛮就永远不会安宁。如果让他口服心服地投降,他就会长久地归顺蜀汉,南蛮就成为我们巩固的后方,我们就可以精中力量北伐曹魏。”众部将听诸葛亮这一席话,心中半信半疑,但孟获已走,不信也没有办法。

孟获回到蛮军,召集各洞酋长(洞:古代云南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汇集了十余万军队,渡过泸水,占据重要的关津渡口,依山傍崖,高竖古楼,准备了充足的弓弩炮石,把泸水北岸的木排竹筏统统划到南岸,让蜀军无法渡江,等待与诸葛亮决战。

诸葛亮见孟获盘踞在泸水南岸,随即率领蜀军南下,驻扎在泸水北岸。等众部将安顿士卒完毕,诸葛亮召集赵云、马岱、张翼、王平、关索等将领,到帐中商量渡江的事。

他吩咐马岱:“离这里约一天多路程,泸水下游有一渡口,名叫沙口。那里没有蛮兵把守,江宽水浅,你带三千军队,扎筏渡江,到峡山峪截断蛮军的粮草通道,断其后路。到约定时日,我率主力军渡过江去,一举生擒孟获。”

马岱领兵到了沙口,众将士见水很浅,很多人脱掉衣服就下水渡江。哪知渡到江心,一个个倒在了水中,救上岸时,个个口鼻出血而死。诸葛亮得知,连忙去寻访土人野老。

一土人野老告诉诸葛亮:“泸水本是毒水,沿江河谷毒气弥漫, 现在又正值五月,毒气汇集于江面。若白天渡江,必死于江中。 在这种时候,我们本地人都不敢渡江。”

诸葛亮问:“请问什么时候可以渡江?渡江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土人野老说:“若渡泸水,须待夜半水冷,毒气散去,饱吃晚餐后,口含姜片,渡江即可无事。 ”

诸葛亮听后大喜,马上叫马岱挑选了数百个身强力壮的官兵,由土人野老引路,抄小道返回沙口,在午夜时分,乘木排竹筏,顺利渡过了泸水。

马岱渡过泸水,直奔峡山峪,切断了孟获得运粮通道,缴获了数百车军粮。蛮兵探子连忙回报孟获:“蜀军打着‘平北将军马岱’ 的旗号,已经暗渡泸水,切断了峡山峪的运粮通道。”

喝得酩酊大醉的孟获笑道: 泸水是毒水,蜀军难以这么快地渡过,来得最多不过马岱等数十人。 ”随即派忙牙长去战马岱,但才到峪口,就被马岱一刀斩了,打得蛮军大败而回。

孟获发怒道: “谁敢去提马岱的头回来?”

堇荼那往前一站,说:“我去!”孟获大喜,即派堇荼那去战马岱。

堇荼那打马到了峡山峪口,正碰上马岱。 马岱指着堇荼那破口大骂:"过去你被张疑将军活捉,本应叫你头体分家,只因丞相宽大为怀, 把你放了。今天你却忘了赐命之恩,恩将仇报,又为孟获卖命, 你还知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二字!”

堇荼那听了,无言以对,便勒马回寨。孟获见堇荼那不战而回 ,火冒三丈,要叫人将堇荼那斩首,幸有众酋长再三说情,才得以免死, 被孟获手下打了一百大棍,押送回营。

民间故事有理说不出(民间故事欲擒故纵)(2)

堇荼那在床上疼得翻来滚去,怒气回肠,心想: 蜀汉与我无冤无仇,我来帮助你攻打蜀军,你却把我打得皮开肉绽, 这回老子就一不做二不休,把你孟获当见面礼,去投奔诸葛亮。堇荼那养好伤后,趁夜深人静,带了二、 三十个心腹,悄悄潜入孟获寨中,趁孟获酩酊大醉,一拥而上,把孟获按倒, 捆绑起来,连夜起程,向诸葛亮寨奔去。

诸葛亮见孟获,问:“这回你服不服?”

孟获回答说: 这一回是我手下的人加害于我,又不是你把我捉住,我怎么会口服心服?”

诸葛亮说: "我再放你一回。”诸葛亮令部下摆出酒宴,让孟获酒足饭饱后,又亲自送出营寨。

孟获在回营寨的路上边走边想,想出了一个对付诸葛亮的办法。 回到营寨,他把亲弟孟优喊来,附耳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阵,然后派孟优亲自前去。

第二天一大清早,孟优带了几十个蛮兵,扛了几箱金银珠宝去见诸葛亮。 进到诸葛亮大帐,孟优扑通一声跪在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问:“孟优亲自前来我寨,有何要事?”

孟优说:“家兄孟获为感丞相活命之恩, 特让我送来些金银珠宝,作为丞相军队的开销。家兄随后便来,再送蜀帝一些贡品,恳请丞相笑纳。”

跟孟优一起去的蛮兵中,有几个曾被蜀军俘虏,诸葛亮非但不责备他们,还给了银两盘缠,放他们回去,因此对诸葛亮感恩戴德。

当孟优和诸葛亮说话时,不约而同地悄悄努努嘴,向诸葛亮递眼色。诸葛亮得知有诈,他安顿好孟优后,就出帐亲自去安排接待蛮兵的事。回来时, 装做高兴的样子,忙叫摆酒设宴,款待孟优一行。

孟优见诸葛亮满心欢喜的样子,以为诸葛亮什么都不知道, 连忙密令一蛮兵飞报孟获,叫他夜半子时,领兵包围蜀军营寨,以放火为号, 里应外合,火烧蜀军,活捉诸葛亮。

孟获得知消息,高兴得连拍大腿,于夜半子时,领兵三万 ,分成三路,把蜀军营寨团团包围。 孟获亲自带着百来个骁勇的心腹,径直冲向诸葛亮的大帐。

他们进了第一道寨门,寨门大开,无人把守。到第二道寨门,门虚掩着 ,也无人把守,他们很快就冲到了大厅。进了大厅,见大厅里灯烛辉煌, 宴席桌上杯盘狼籍,孟优等几十个人东倒西歪地睡在地上,旁边并无一人。

孟获弓身去摸摸孟优的鼻子,想看看孟优是不是还活着,一股酒味和药味直冲鼻子。孟获猛叫一声: “大事不好!孟优他们喝了蒙汗药,中计了,快快撤退! ”

蛮军将士连忙背的背,抬的抬,直往外跑。刚到一道寨门,忽然四面鼓角齐鸣,火光冲天,蜀将赵云、马岱、 王平从三面包抄过来,活捉了孟获、孟优等一干人等,把他们押到诸葛亮帐前。

诸葛亮笑着问孟获:“你们以礼诈降 ,想活捉我,现在反被我活捉,这回该口服心服了吧?”

孟获回答: “这一回是吾弟喝了你下的蒙汗药,误了大事。 是中计,不是兵败,我咋会心服口服?”

诸葛亮说:“那就再放你回去。”说着,叫部下拿来解药,让孟优等人酒醒还原,饱餐一顿,送出寨门。

孟获回到蛮军,加紧扩充人马,准备粮草, 在乌蒙山西一带,同诸葛亮大战了几天几夜,双方各有伤亡,但终因兵法不敌诸葛亮, 只得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西洱河。

到了西洱河,孟获西靠点苍山,东临洱海, 切断了西洱河上的大桥。以河为界,由他率领两万多蛮军将士,驻扎在西洱河的北岸, 留一万多蛮军将士,由孟优率领,隐蔽于西洱河南岸的深山密林。准备等蜀军追到时, 趁其不备,南北夹攻,把蜀军埋葬在西洱河。

诸葛亮因对滇西北的山形地貌不熟悉,恐遭埋伏, 只好走走停停,慢慢尾随在蛮军后面,所以虽经长途跋涉,但并不疲劳。

到了西洱河 ,诸葛亮登上山头,观看了山形地貌,把蜀军分为三路,由东、南、西三个方向, 把孟优的军队团团围住。让蜀军白天大放土炮,放得山林里浓烟滚滚,炮声震荡山谷;晚上三面举火,呼喊的嘶杀声震得山鸣谷应。

叫人以孟优口气,用蛮文写了信, 用箭射到北岸,要孟获赶快前来救援解围。

孟获看了信, 心急如焚,连忙带领蛮军众部,连夜渡过西洱河,去救孟优。

蛮军刚登上南岸,诸葛亮就指挥三军,一齐扑向蛮军与蛮军撕杀起来,从天亮杀到黄昏天黑。

忽然狂风大作,龙卷风拔地而起 ,刮得枯枝落叶乱飞,天昏地暗,沙石满天。孟获、孟优抵挡不住,连忙往北岸撤。

孟优摸黑顺着沙沟往东北方向走,走到西洱河岸边,见一条竹筏,刚上竹筏, 等候在岸边的张翼用大刀在孟优胸前一横,吓得孟优目瞪口呆,活活被擒。

孟获摸黑顺着峡谷往西北方向走,快到河上唯一的一座由天然岩石生成的天生桥时,心里好不高兴, 加快脚步奔出仅一人能过的峡谷,不料扑通一声,跌进了陷井,被堵卡的魏延一把抓住。

张翼押孟优去见诸葛亮,诸葛亮笑着说:“留你一条性命, 回去告诉孟获,蜀帝说了,他如若归降,让他世世代代都当蛮王,永镇蛮邦。 ”

孟优听了,兔捣蒜一样连连嗑头,三步并做两步走回蛮寨去。

魏延押着孟获去见诸葛亮。诸葛亮拍桌骂道:“亏你还有脸面来见我!你说这回该咋个办?”

孟获说:“丞相说该咋个办就咋个办!”

诸葛亮说:“四次被我活捉生擒,还不服气?把他推出寨门斩首!”

孟获毫不畏惧,振振有词地说:“这回被擒,是上了你们的鬼当!如若你敢再放我一回,我定与你决一死战。那时再被你抓住,我才口服心服!”

诸葛亮站起身来,说:“这回得说话算数,再放你一回!”说罢,让摆出酒宴,送孟获回蛮寨。

民间故事有理说不出(民间故事欲擒故纵)(3)

孟获回到蛮寨,见了家弟孟优,伤心地说:“这回地盘被人家占了,三万多兵马只剩下几千,我们兄弟二人迟早还要被擒,哪里有安身之地?”

孟优说:“离这里三里多路,点苍山上有一大洞,名叫秃龙洞,洞主朵思大王与我交情甚深。我们兄弟俩且暂时到他那里躲避一时,然后再出洞筹集兵马粮草,与诸葛亮决一死战。”

孟获认为弟弟说得有理,就由孟优带路,攀藤附葛,爬岩过涧,到了秃龙洞。

朵思大王见到多年未见的孟优,还有名震三迤的蛮王孟获,心中大喜,特设大宴款待。席间,孟获兄弟说了此次来洞的原委。朵思大王说:“二位只管放心,住在我这里,就如住在保险柜。”

孟获道:“只是诸葛亮诡计多端……”

未等孟获说完,朵思大王又道:“通此岩洞的只有一道大门,一道后门。大门前是悬崖绝壁,我们用大石头把大门严严实实地堵死,飞鸟也飞不进来。

后门外边的路,全是羊肠小道,道路窄狭,崎岖难行,路上常有毒蛇猛兽,且沿途又有四个毒泉:一名哑泉,泉水甘甜,人若喝了,就成哑巴,七天之后就死;二名灭泉,泉水为滚烫的开水,人若沾了,皮肉就烂;三名黑泉,泉水清沏,人若沾此水,手足就会变黑而死;四名柔泉,泉水冰凉,人若饮了,全身就会瘫痪。蜀军如若来此,长途跋涉,沿路无水,必定要喝此水,到那时,纵然诸葛亮有神兵百万,也要葬身于此。蜀军就会不攻自溃。”

孟获兄弟连连称是,就在洞中住下。

孟获兄弟回蛮寨后,有二十来天不见踪影,诸葛亮心生疑团,派出探子四处查看。听探子回报,说孟获兄弟藏于秃龙洞,即领兵前去捉拿。

蜀军从大清早走到中午,才爬到了半山腰。山路难走,烈日照顶,狭路两旁岩石蒸发的热气烤得脸庞烘热,口干舌燥,忽见一潭清幽幽的山泉,大家就争先恐后地去喝。那泉水甘甜凉爽,喝下去后,水到哪里就凉到哪里,着实喝得痛快,但喝了一个,不能说话一个,尽都成了哑巴。

诸葛亮见此情形,知道是中了毒,沿着山泉登上山顶,想弄个明白。当诸葛亮和随从穿过了荆棘林,通过了杜鹃山,隐约见高岗上一片古松丛中有一古庙,即喜出望外地往古庙爬去。

进了古庙,见里面有一老者。诸葛亮询问老者:“我军到了山腰,喝了山泉的水,都成了哑巴。请问长者,这是哪样原因?”

“到秃龙洞的路上,有哑泉、柔泉、黑泉、灭泉,四个泉都有毒。你们喝的,可能是哑泉。”老者回答说。

“请问长者,有没有解毒的药?”

“从这里下到谷底,再往西走,山崖上有一古庙,顺山崖流淌着一小股清泉,流经古庙,然后进入落水洞,不知去向。唯有此泉可解四泉之毒,庙后山坡上有一种草, 名芸香草,既可解毒,又可解渴,过路人等,都含此草过山。”

诸葛亮叩谢老者后,马上跟几个随从直奔古庙。 到了古庙,果然见一清泉。诸葛亮叫随从哑兵喝了几捧清泉,真的立见奇效。哑兵喝下清泉不久, 就连打饱咯,口吐白沫,吐完白沫,声好如初,哑兵高兴得又唱又跳。随后, 他们又到山坡上采了些芸香草,沿路用树枝做标记,速速回到营中。

回到营寨,诸葛亮派兵士到大竹林砍了许多龙竹,把龙竹锯成数节, 打通竹结,作为打水工具。 派兵士们不分黑夜白天,轮流去打水回来,既解了泉水之毒,又解决了饮水困难,一时军威大振。 诸葛亮随即调集三军,把秃龙山团团围住,准备设妙计进入秃龙洞,智取孟获。

孟获在洞中听见人喊马叫,伸出头来四下看时,见蜀军密密麻麻洞周围全是,惊慌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 守洞门的蛮兵来报:“洞外有一彪人马,为首的叫杨锋,他自称是银眼洞洞主,听说大王被围困洞中,特领一万精兵,前来助战解围。”

孟获喜出望外,亲自将杨锋等迎接进洞。 朵思大王也非常高兴,设宴款待。席间,孟获突起疑心:秃龙山周围全是蜀军,杨锋等人怎么会进得来?莫非是诸葛亮玩的诡计?遂问杨锋:“周围全是蜀军,你们是咋个进来的?”

杨锋慢条斯理地回答:“我们到风雪丫口 ,正是午夜,上前探路时,堵卡的蜀兵受不住寒冷,躲进洞里睡觉。我们趁其不备,冲入洞内 ,把他们捆绑在石柱上,口塞布条,即顺利过关。”

孟获听了,心中的疑团即散,连声称道: “杨兄真有办法!真有办法!”

杨锋本与蜀军无冤无仇,但孟获在锦带山与诸葛亮大战时, 强令他征集了数千人马去助战。 当时,杨锋压根儿就不想去,但孟获是势压三迤的蛮王, 自己是一个小小的洞主,得罪不起孟获,不得不去。

到了锦带山自己受了重伤,数千人马被俘,自己被押到诸葛亮面前时,心想肯定要被斩首, 数千人马也不知要落得什么下场。

没想到诸葛亮宽大为怀,以礼相待, 给部下发了盘缠,让他们回了老家,派军医治好了自己的伤,临别时还设宴送行。

杨锋对诸葛亮的救命之恩,铭刻心头,心想一定要找机会报答诸葛亮的大恩大德。 现在他听到孟获被围困在秃龙洞,但蜀军无法进洞。于是前去向诸葛亮请战, 愿亲自进入秃龙洞,捉拿孟获,以报救命之恩。

酒过数旬,杨锋见孟获已喝得醉薰薰的,便一拍桌,大吼三声, 随从们一拥而上,把孟获、孟优捆绑起来,送出洞外。孟获质问杨锋: “我们是一方之人,又无冤无仇,你为何要加害于我?”

“锦带山之战,你以强凌弱, 强令我去助战,弄得我全军覆没,如果不是诸葛亮宽大为怀,我的骨头也早烂了!”说着, 把孟获兄弟直送诸葛亮处。

诸葛亮见了孟获,笑着问:“这回你该口服心服了吧?”

孟获用轻篾的口吻回答:“这回若不是洞主之间互相残杀,你纵有十万奇兵, 也拿我没有办法!不是你抓住我,是别人抓住我,我咋个会口服心服?”

“那就再放你回。”说着,诸葛亮为孟获兄弟松了绑,照例设宴送行。

民间故事有理说不出(民间故事欲擒故纵)(4)

孟获兄弟离开蜀寨,曰夜兼程 ,翻越了三座大山,跨过了三个大峡谷,来到了银坑山。孟获一边号令土人入伍,征集了数千兵卒, 叫孟优指挥操练,一边派心腹去请八纳洞主木鹿大王前来助战。

这里所说的洞,与前边讲的岩洞之洞不同,它是一种部落组织。 每洞由若干部落组成,洞的头领叫洞主,洞主下面有若干酋长。 八纳洞主木鹿大王虽与孟获大王相距很远,但两人曾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木鹿大王得知孟获遭难,立即带着象队和由虎豹豺狼组成的兽队,以及数千人马,赶到了银坑山。

一天,木鹿大王骑着白象,身插四把飞刀,手持长矛,带着象队兽队和蛮军,到茅草坝讨战,正碰上赵云、魏延的军队,两军大战起来。

木鹿大王手摇铜铃,口念咒语,喷着圣水,一时狂风大作,乌云滚滚, 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兽队乘机扑向赵云和魏延的军队,咬得他们乱做一团,只顾逃命。 木鹿大王趁胜追击,追得蜀军弃马而逃,爬高坡的爬高坡,爬山岩的爬山岩,躲避象队的攻击。 这时,木鹿大王手下酋长带领的蛮兵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 打得赵云和魏延大败而逃。

赵云和魏延回到营寨,见了诸葛亮,异口同声地说: “蛮军的象队和兽队异常凶猛,无法抵挡。我军如无对付的办法,只好撤退,去攻打昆明。 ”

“李恢的中路军已在昆明突破了蛮军的包围,占领了滇池一带, 把蛮军追赶到了南盘江下游,无需我们增援。蛮邦的象战、兽战 ,我早就听说过,但没想到真的遇上了。 既然遇上,我自有办法。”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

第二天,诸葛亮叫蜀军砍的砍、削的削, 赶做了许多木制的大象和虎豹豺狼,在假兽上安上铁牙铁爪,在肚子里装上火药, 屁股上安上导火索,一字排开摆在阵前。

次日中午,孟获和木鹿大王大摇大摆来到阵前 ,见蜀军摆了许多假兽。孟获手指假兽,嘲笑道: “任凭诸葛亮神机妙算,也抵挡不住我们的兽战, 只好拿假兽来摆摆样子了。活捉诸葛亮的日子到了!”随即,吹起牛角号, 率领象队、兽队和数千蛮兵冲向蜀军。

谁知,刚到假兽面前,假兽一个个暴跳起来,呲牙裂嘴,扑向蛮军的象队和兽队,同它们撕打起来 ,把象队和兽队咬死的咬死,踩伤的踩伤,乱成一团。 木鹿大王见此情形,扣念咒语, 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龙卷风,想用龙卷风掀翻假兽。

诸葛亮见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即登上岩头, 把手中的鹅毛扇扇了几扇,将龙卷风扇向蛮军,把大象和虎豹豺狼吹得眼睛都睁不开, 把蛮兵吹得人仰马翻。随即,又叫蜀军点燃了假兽的导火索。顿时,假兽个个有的嘴冒黑烟,有的口吐火焰,吓得象队和兽队四散奔逃。

诸葛亮带领蜀军紧紧追赶, 追到三岔路口,将要追上孟获,木鹿大王立马挡住路口,不准赵云过去, 让孟获抄小路逃走。赵云叫木鹿大王让路,他不仅不让,还刺来一矛。赵云躲开长矛,一刀挥去 ,把木鹿大王砍在马下。

孟获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跑了一阵,跑得脚酸手软, 又累又饿,见后面无人追赶,便停下在山上找野果吃。

谁知赵云跟踪而来 ,趁孟获不防,一把将他抓住,押到诸葛亮帐下。诸葛亮笑着说:“这回你又被生擒活捉, 该口服心服了吧?”

“这回被擒,不是你蜀军的功劳,是假兽捣乱的结果。要砍要杀, 随你的便!”孟获愤愤不平地回答。

“那你说说,要怎样捉住,你才口服心服?”

“如果你亲自抓到我,我就永远口服心服地归顺丞相。”诸葛亮遂设宴饯行 ,将孟获送出寨门。

孟获离开蜀寨,到了乌戈国。 乌戈国离银坑山七天七夜的路程,其国王名兀突。

此人头披长发,满脸都是络腮胡,两眼犹如铜铃 ,不时放出光芒,刀枪不入。他手下有三万多兵将,都身穿藤甲,作战凶猛异常,名叫藤甲兵。

三年前兀突骨脖子上长了碗口大的一个疙瘩,疼得他水难咽气难出,生命垂危,请了许多医生来医,都没有医好, 后得孟获大哥孟节用草药帮他医好,于是对孟节感恩不尽。

因此,对孟获兄弟的到来非常欢迎, 满口答应帮助他们,并对他们说:“请二兄长放心。我藤甲兵所穿的铠甲,遇水不浸 ,渡河不沉,刀枪不入,人称神兵天将,任他诸葛亮神机妙算,也逃不了覆灭的命运。”

他边说边往嘴里塞了几片槟榔、芦子,边嚼边得意地说:“我国东北部有条河,叫桃花水, 两岸长满野生古桃,古桃的花、叶落入水中后,水质特异:我国人饮了,不仅无毒 ,还让人精神倍增。外人饮了,其毒无比,全皆无救。趁此落花时节, 我将蜀军引来渡河,让蜀军不击自毙。”

一曰,兀突骨令奚泥酋长带一万藤甲兵,渡过桃花水,与蜀军大战。

驻守在前沿的赵云与奚泥撕杀起来。双方你来我往,杀了几个回合 ,奚泥佯装不敌,且战且退,退回到桃花水西岸。

赵云指挥手下部将尾追其后, 渡河追赶,结果凡下河口沾水者皆死,只好紧急收兵,退回营寨。

诸葛亮得知消息, 令蜀军原地驻守,不准过河。为探明情况,诸葛亮顺河岸寻访当地土人野老。

在一渡口处,遇上一位手拄藤杖的老者,诸葛亮忙上前施礼询问:“桃花水为何有毒?”

老者说:“沿岸的古桃是野生毒桃,毒性异常,它的花、叶落入河中后,让河水变成了毒水。但说也奇怪,若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喝了,不仅无毒,还让人精神抖擞;若是外地人喝了,没有不毒死的。”

“除了渡河,还有没有过河的办法?”

“办法有是有,就是十分麻烦,还有点危险。”

“请长者详细指点。”

长者用藤杖在细沙滩上边画图,边说:“我们本地人,多用篾子搓成又粗又长的竹索,把竹索的两头拴在河谷的两岸,安上滑轮,就可溜人,如果在滑轮下面安上滑兜,还可以溜牲口。”诸葛亮听了,如获至宝,连连拜谢而去。

诸葛亮回到营寨,派了许多蜀兵上山,剥来了许多篾片,砍来了许多木材,日夜赶做竹索和滑轮,然后在桃花水上游的峡谷间架了上百条溜索,令魏延带了数千人马,悄悄过了桃花水,从背面袭击鸟戈国。

兀突骨派手下名将土安领五千藤甲兵埋伏在丛林地带,等蜀军到来时,将他们拦腰切断,与蜀军大战。蜀军半路遭受阻击,连忙一齐开弓射箭,刹时间,飞箭就象搬家的蜂群,成片地飞向藤甲兵;但见射到藤甲兵身上的箭,不是弹落地上,就是射滑落地,阻挡不住藤甲兵的逼近。

蜀军眼看藤甲兵越来越近,就弃了弓箭,手舞长矛、大刀,与藤甲兵迎面撕杀。撕杀间,见藤甲兵的刀、斧削铁如泥,一刀就砍掉一个,蜀军的刀、斧砍在藤甲兵身上,却像砍在铁柱上,不是砍断,就是砍缺口。双方撕杀了不到半天,蜀军就损失大半。幸亏蜀军俘掳了十多个藤甲兵,由他们作向导,抄山间小道,才退到了野人山。不然,魏延就要全军覆没。

诸葛亮得知魏延失败的消息,内心十分沉重,他想:藤甲兵刀枪不入,果然名不虚传。要是与其硬打,既使我数十倍于藤甲兵,也难免要失败。

他思来想去,心生一计,密令魏延把十多个藤甲兵送到大寨。藤甲兵被送到蜀军大寨,以为是被斩无疑了,一见诸葛亮,个个吓得筛糠,连连磕头求饶命。

没想到诸葛亮笑脸相迎,一一把他们扶起,善言善语地安慰,还设酒宴进行招待。席间,诸葛亮问藤甲兵:“你们穿的铠甲,为何刀枪不入,渡河不沉?”

一藤甲兵回答:“我们穿的藤甲,是用特殊的古藤制成的。制作过程中,用油浸透,再经太阳晒,经数十次浸晒,所以不进水,遇刀枪,不是砍滑,就是砍不进。”

诸葛亮继续问:“藤甲怕不怕火?”

藤甲兵回答:“藤甲什么都不怕,就是怕火。所以藤甲兵严禁生火,生火者斩。”诸葛亮命令当场试验,果然藤甲见火即燃。诸葛亮大喜,消灭兀突骨,生擒孟获,指日可待。

第二天一大清早,诸葛亮带着赵云、马岱,由藤甲兵带路,到桃花水附近的盘蛇谷观看地形。诸葛亮站在山头上,一边指点着绵延曲折的山谷,一边吩咐如何布阵、设卡。

回到营寨后,他让蜀军制作了许多样子像风箱的炸药筒,在炸药筒内装上火药,安上地雷,潜藏在山谷和关卡,再用引火索把炸药筒连结起来。

部署停当后,诸葛亮命张翼和王平各领一路人马,轮流在桃花水东岸向孟获和兀突骨讨战。

开初那两天,孟获和兀突骨不理睬,但一连数天,岸上又是人喊马叫,又是放炮,惹得孟获和兀突骨心烦意乱,怒火中烧,便领着二万多藤甲兵渡过桃花水,直扑张翼和王平,想一口吞掉蜀军。双方战了几个回合,张翼和王平佯装抵挡不住,慌忙往山谷里逃。

孟获和兀突骨指挥藤甲兵紧紧追赶。等藤甲兵统统进入圈套,诸葛亮把手中的令旗一挥,蜀军的号角一齐吹响,山头的蜀军居高临下,万箭齐发。

孟获和兀突骨知道上了当,连忙叫藤甲兵往回撤。还不等藤甲兵回过神来,炸药筒成堆成片地接连爆炸。

爆炸声像一阵阵炸雷,震得山崖颤抖,浓烟滚滚,炸得藤甲兵丢盔弃甲,人仰马翻。炸药引燃了山谷里的丛林,山谷燃得像火的河流,把藤甲兵烧焦的烧焦,烧伤的烧伤,烧得鬼喊狼叫。

兀突骨见势不妙,叫脱掉藤甲,带着一队人马往回冲,想冲回桃花水,不到谷口,就被赵云的毒箭射死。孟获窜入丛林,直往山顶爬行。到了山顶,见有一条山路,路上并无一人,孟获以为终于找到了一条逃生的路,心中好不高兴。谁知到了三岔路口,诸葛亮带着一干人马早在那里等候。孟获折头想往回跑,被早埋伏好的蜀军挡住去路。他见走投无路,连忙跪在诸葛面前磕头求饶。

诸葛亮摇着鹅毛扇问:“这回被擒,你还是不会口服心服吧?”

“这回被擒,任丞相随便处置,我口服心服了。”孟获连连回答。

“你既然口服心服,那就赐你永为蛮王,永镇蛮邦,如何?”

“多谢丞相再生之恩,孟获愿永为蜀汉之臣,世世代代都不反叛。反者,愿灭九族。”

“蛮邦之族类,其实最重义气,很讲究心相合,意相投,一点也不蛮。”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丞相。今后只要丞相用得着,我肝脑涂地也心甘情愿。”

诸葛亮上前扶起孟获,一起回到帐下,隆重设宴招待,然后,孟获于次日随诸葛亮一起直奔昆明,与李恢的中路军胜利会师。

附记: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说,在云南广为流传,各民族的传说多有不同,与历史文献记载的亦多有差异。传说是真的,但传说不是历史,不必以史正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