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敲(印第安挽歌丧钟为谁而鸣)

 

美国建国初期

1789年华盛顿宣誓就职新联邦的总统,在他日程表上最醒目的外交活动就是修复和印第安同盟的关系。新宪法将维护印第安关系的权力上交到联邦国会,禁止各州私下和印第安部落联系,因此华盛顿希望能通过统一的外交缔约根结双方旷日持久的敌对关系,同时切断英国在北美的魔爪。为此,华盛顿紧急召令正在法国卸任驻法大使准备担任第一任国务卿的杰斐逊立即回国主持谈判事宜。

华盛顿那时候已经和印第安人在各种场合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在他看来,印第安人是一个日渐消亡的民族,他们要么会逐渐死绝,要么会继续向西迁徙,要么会被美国人彻底同化。而那时候的印第安人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仿佛时间静止的印第安人不同,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西方的武器、医疗、工艺他们都学得很快,虽然对农业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但在美国进入工业化之后,他们很有可能会日渐融入新的工业社会。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日后1812战争中印第安的部落首脑都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混血儿,从William Weatherford这个名字上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印第安人。

1789年的对印谈判是当时美国的一桩大事。几乎所有印第安部落大首领齐聚当时的首都纽约,得到了纽约人民的夹道欢迎,华盛顿甚至为此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游行和正式的国宴,这对于致力于打造勤俭共和国的华盛顿来说是不多见的。当时联邦政府的高规格待遇甚至让英法驻美大使嫉妒,认为太抬举这些野蛮人了。从各个角度看得出来,华盛顿非常重视这次谈判,还做出了很多让步和保证。比如当时一位部落首领写信向华盛顿抗议美国人侵占他们土地的时候,华盛顿书面承诺双边协议将会约束这种不法行为,“得到协议保护的土地都是你的,只有你自己的转让可以改变土地的所有人。”而且为了帮助印第安人进步,华盛顿甚至派遣基督教传教士去教导他们私有产权的意义,让他们重视起自己手上的土地。不仅如此,协议中还提出美国将会为印第安部落的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从野蛮社会进步到文明社会,而每个种植玉米的印第安人将会得到每年250美元的补贴,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第二年,国会立法恢复英国人当年的做法,禁止私人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并且惩罚发生在印第安土地上的犯罪行为。

可局面很快就失控了。华盛顿这一不得人心的做法遭到各州政府的抵制,佐治亚州顶风作案,无视国会法案和华盛顿下达的总统令,擅自转让2400万英亩印第安部落的土地。有了佐治亚的前例,纽约很快也出台了独立的印第安政策,和当地的印第安部落直接谈判。马萨诸塞州也紧跟脚步,和印第安部落协商缅因地区的独立建州问题。这一系列挑战联邦和宪法权威的行为让华盛顿束手无策,华盛顿最后甚至在1796年公布了给切洛基部落的公开信,向对方保证联邦政府将遵守协议来保存切洛基作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完整。

可在蜂拥而至的移民潮面前,华盛顿的保证很快就被更大声的抗议盖了过去,而那时候联邦政府没有常备军,更不可能为此和作战经验最丰富的纽约、马萨诸塞民兵打内战。随着华盛顿下台,建国初期的美印蜜月期也随之终结。后来联邦政府的不作为再度把印第安部落推入英国人的怀抱。但因为华盛顿敏锐地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采取了明中立暗亲英的做法,抛弃了在独立战争期间援助美国的法国人,英国和美国的关系暂时回暖。

路易斯安那购地

杰斐逊上台后没多久,在亚当斯执政期间一度紧张的法美关系得到缓和。可这时候法国也迎来了一代雄主拿破仑,称霸欧洲之后没多久,他把目光投向曾经失去的北美殖民地,虽然实际上打算用来流放犯人,但名义上要在北美腹地建设一个新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的这一计划一旦成功将是美国发展的巨大障碍。

可杰斐逊并不担心,反用强大的英国沦陷于美国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例子警惕拿破仑。果然不出所料,法军在北美远征的第一站海地就遭遇挫败,在这几个岛上死伤甚至比之前任一场战争还要惨重。而这时候英国缓过气来继续在欧洲对拿破仑发起挑战,北美新帝国的梦想也就随之破灭。这时候杰斐逊开始游说法国把这块地卖给美国了。

路易斯安那地区并不等于现在的路易斯安那州,而几乎囊括整个中部大平原地区,也就是整个印第安人居住地。因为印第安人没有建国,而该地区早就被法国依据“先占”原则宣示了主权,成为了法国领土的一部分,所以通过购地,美国成功的将印第安事务从对外事务变成了美国内政。很快,杰斐逊开始了对印第安人驱逐政策。

首先杰斐逊和南部各州州长达成私下协议,在南部各州放弃对西部领土宣示州权的前提下,帮助南部各州驱逐当地的印第安部落。与此同时,杰斐逊加强了对印第安生活的改造,在印第安人中间大力推广农耕文化,因为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对于土地面积的需求远小于游牧生活,同时加强对印贸易,希望借此让印第安人生活和商品社会联系更紧密,也就对美国经济更依赖,逐渐放弃对土地的需求,最后同化到欧美式的先进生活方式中来。而这一系列社会改造过于激进,引起印第安人的反弹,不仅让印第安联盟最终完成,还把他们推到英国一边。而这时候因为杰斐逊的亲法政策,英国和美国的关系远不如华盛顿—亚当斯时期。加上杰斐逊的禁运政策对自身经济伤害也非常大,而同时又大力裁军缩减军费开支,亚当斯打造的联邦军名存实亡,让英国人认为收复北美殖民地的时机日渐成熟了。

丧钟为谁而敲(印第安挽歌丧钟为谁而鸣)(1)

在1634至1638年的Pequot战争中,印第安人遭到杀戮

1812战争

美国独立之后逐渐自视甚高,1803年购地之后更是认为统一北美大陆是美国的昭昭天命,开始唆使加拿大从英国独立并入美国。随着杰斐逊时期美英关系恶化,国会鹰派成天叫嚣对英不惜一战,认为自己当年能打败英国这次一样可以赢,还打算和法国两面夹击摧毁英帝国。

面临鹰派压力的第四任总统麦迪逊在没有正确评估国家战争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对英宣战,挥师北上加拿大。可这时候因为英军主力在欧洲战场被拿破仑拖住,所以在加拿大给英国打前锋的是印第安联盟的战士。因为北方亲英的联邦党人公开反战,并且拒绝发兵,导致联邦政府的计划全盘打乱,在五大湖的西线和新英格兰的东线都遭到重大失败。美国不仅没有打下加拿大,反而让英国人在印第安人的援助下直捣首都华盛顿,一把火把白宫和国会山烧了。

丧钟为谁而敲(印第安挽歌丧钟为谁而鸣)(2)

1812战争中,美国国会山被焚

这时候,南部的印第安人在西班牙驻佛罗里达总督的暗中支持下袭击了美国殖民者,屠杀了五六百手无寸铁的民众,剥了大约250人的皮。更让美国人义愤填膺的是,印第安人连女人和小孩也不放过,而这一做法已经违背了当时盛行的社会风俗。南部民众纷纷投身民兵部队,在未来美国总统杰克逊将军的带领下,打败印第安联军,迫使他们签订城下之盟,割让2000万英亩的土地。杰克逊南下佛罗里达驱赶英军,并在新奥尔良战役大败英军。

印第安人在1812年战争中极其残暴的行为彻底扭转了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印象,将美国的复仇行为正当化,从此之后对印第安人的政策一边倒的以驱赶围剿为主。在战争结束后3年,为了对那些逃亡佛罗里达的印第安刽子手复仇,杰克逊罔顾联邦政府与西班牙政府的购地谈判以及英国的外交抗议,率领4200人再度入侵西班牙佛罗里达殖民地,并将之兼并。而杰克逊也是历任总统中最仇视印第安人的一位,他任内推行的“印第安人迁徙”政策被史学家看作是种族清洗政策。而即使如此,他的迁徙政策造成的影响也远不如舆论宣传的那么惊人。据统计,杰克逊强制“迁徙”了45000多印第安人,因“迁徙”死亡的人数最大估计为15000多。

病毒和武器

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各种病毒细菌才是杀死印第安人的罪魁祸首。很多欧洲人已经产生抗体的疾病,如水痘、天花,对于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的印第安人来说是致命的。而且随着医学进步,欧洲人已经逐渐找到克制很多疾病的方法,但秉持传统生活方式的印第安人并不接受这些西医治疗方式,因此遇到疾病暴发就束手无策。很多疾病并非欧洲人恶意传播,欧洲殖民者自己也深受各种疫病的困扰。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春夏暴发的黄热病,每当这个时候美国各城市都会人去楼空,连费城的联邦政府日常运作都无法保证,这也是现在每年夏天国会要放假的习惯由来,因为当年每到这时候他们就纷纷返乡躲避疫情了。

当然,将疾病作为生化武器使用也不鲜见,但这主要是英军在七年战争时期犯下的罪行,用水痘病人的被褥作为礼物或者商品交给和法军结盟的印第安部落,从而导致印第安人大规模的死亡。但正如我们所知的,这种原始的生化武器一般也就用一次,等幸存者有了抗体再用这些方法就不管用了,而英国人也没有那么多种病原可以多次使用。而且这种手段也只需要使用一次,因为这些幸存者成了新的传染源,会继续传播给其他部落的成员或者新生的部落成员,而印第安人又拒绝现代医学的救治,才把传染病搞成了不治之症。由于西方殖民者自身的野蛮性,以及能够制约其的文明力量尚未发展壮大,反生化武器公约在当时还是痴人说梦。殖民者对敌人采取这种方法在当时完全符合他们自己的道德标准,就像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军队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或者冰冷的现实标准。我们指望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也只是痴人说梦。

最后说说武器。18、19世纪的枪械还很土,连持枪者也时不时被枪膛爆裂炸死,完全无法顾忌对方死活的。因此一旦印美冲突那就是死战,一出手就是要人命。美军在上世纪70年代的肯特大学惨案后才开始率先使用橡皮子弹这种相对文明的弹压方式,之前30年代对老兵抗议的镇压都是真枪实弹,而这也是那时候的世界通用做法。所以指望18、19世纪的美军对印第安人手下留情估计他们自己也做不到,尤其是印第安人一直享有野战上的巨大优势,因此美军交手恐怕都是抱着你死我活的态度去的。而且从某个意义上来说,美军及早解决内部这么一个心腹大患也为日后南北战争局势不会进一步复杂化铺平了道路,设想一下暗中扶持南方的英国政府将数十万印第安人武装起来的话林肯会怎么办吧。

尾声

印第安问题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内事务,而是事关美国独立存亡兴衰的国际问题。如果将印第安问题放到19世纪初的国际大背景中去看,也许我们能具体了解为了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美国何以会对印第安人这么一个他们当年的大恩人痛下杀手。有一点和我们现在的边疆省份问题类似,就是背后同样站着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英帝国。今天我们仅仅从国家利益角度上,可以勉强理解美国人在处理印第安人问题上的逻辑——当境内少数民族以保护民族传统为由勾结境外敌对势力,进而危害国家安全,这种行为任何国家与社会都不能容忍。但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采取极端措施,造成后者几乎种族灭绝,这样的行径还是会被铭记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屠戮完毕之后又来摆出道歉姿态就更是令人生厌。相比之下,当我国内部有少数民族的敌对分子勾结境外敌对势力时候,我国政府则分清敌我,区别敌对分子与绝大部分守法公民,对后者坚持采取扶持优待政策,只对敌对分子采取必要镇压措施,这才体现了现代国家文明的高度。但我们捍卫国家统一团结的决心并不比任何国家要小,此番卡梅伦访华及其对西藏问题态度的转化,意味着西方对此应该已经清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