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活常识教学 童忆园-学龄前教会孩子这3件事

每位父母都希望培养出“天才儿童”,恨不得从出生就教孩子认字、数数,以为这样做,孩子上学后成绩就会好了。

但我们却忘记了:学习首先是得硬件基础好,也就是身体和头脑的准备,这也是最重要的前提。

那么今天童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孩子在学龄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学会准备好

◆ ◆ ◆

准备的工作包括两个部分:身体和头脑

身体,指孩子学习、做事时的身体姿态是否坐姿正确;头脑,是指孩子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活动中,遇到困难是否会自己思考或者寻求帮助,是否可以听从并且遵守游戏指令”。

儿童生活常识教学 童忆园-学龄前教会孩子这3件事(1)

正确的坐姿,需要在孩子小时候有意识地培养,比如吃饭时让孩子坐在餐椅上

坐姿好了,孩子的专注力也就提高了,也就可以专心地去吃饭或玩玩具了。

2岁以后,可以引入“Give me five”的游戏,当孩子坐在桌子旁时,我们可以伸出手掌,然后每个手指代表一个检查的方面:

  • 我的身体坐直了吗?( My body is up tall)
  • 我的眼睛在看了吗?(My eyes are looking)
  • 我的耳朵在听了吗?(My ears are listening)
  • 我的嘴巴不说话了吗?(My mouth is closed)
  • 我的脑袋在思考了吗?(My head is thinking)

这五步就是把“准备好了”细化了,一开始孩子是懵懵懂懂的,有时也不会完全遵守我们的指令。

但只要我们坚持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句“准备好了吗”,不仅是一个姿势的改变,更是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萌芽。

儿童生活常识教学 童忆园-学龄前教会孩子这3件事(2)

第二件事:让孩子学会负责

◆ ◆ ◆

有不少孩子上学后,没人监督就不做作业、爱赖床、上学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明白自己要对自己负责。长久以来,他的所有起居安排都是父母负责的,吃饭是追着喂,玩具乱扔,家长跟着收拾。

从小到大,孩子没有机会去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了,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然,这种思维模式就会一直伴随孩子到上学,当年追着喂饭的妈妈就变成了盯着一起做作业的妈妈。

所以,也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家长越帮忙,孩子越以为“我不做没关系,反正家里有人可以帮我;我犯错了也不是我的错,而是别人的错”。

因此,在学龄前要帮助孩子学会负责

爸爸妈妈要明白“界限”:哪些是孩子的事,哪些是我们可以帮助的事,然后不越界,除非孩子主动寻求帮助。

比如,孩子不吃饭了,那就尊重他,虽然会担心孩子会饿,但不让他体会到饿的感受,她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儿童生活常识教学 童忆园-学龄前教会孩子这3件事(3)

孩子玩具弄的一屋子都是,不用碎碎念,但要告诉她:“这是你的玩具,玩好需要归位。”

也许带着孩子一起收拾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才能对玩具负责。

再比如,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也是在告诉孩子: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

事虽小,但都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今后才能对学习有自发性。

因为他会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也不是老师的。

三:帮孩子从“个人”逐步向“社会人”过渡

◆ ◆ ◆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4 2 1的模式,很多孩子在家是“老大”。

随意使唤爷爷奶奶做事而且根本不说“谢谢”,自己喜欢吃的菜盯着吃完一盆;家里所有好吃好玩的都是他的,不开心就发脾气……

也许,在我们眼里,还挺“可爱”,可一旦到了社会,这种行为就是“没教养”。

学校,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在那里,他需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要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

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儿童生活常识教学 童忆园-学龄前教会孩子这3件事(4)

而不合群的孩子,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他们的学习表现。

然而,这些过渡不是突然发生的,所以,在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动物、尊重环境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家庭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是一步一步互相作用影响的。

所有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担当的个体

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当孩子独立又有担当时,成绩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你觉得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