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一束鲜花寄托哀思)

追寻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一束鲜花寄托哀思)(1)

① 一名小女孩在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默哀。

追寻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一束鲜花寄托哀思)(2)

② 深圳边检总站民警职工开展英烈纪念活动。

追寻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一束鲜花寄托哀思)(3)

③ 在深圳革命烈士陵园,市民向烈士纪念碑鞠躬。

追寻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一束鲜花寄托哀思)(4)

④ 清明假期,市民和社会团体纷纷前往深圳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 图①③④由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图②由深圳特区报记者 田语壮 通讯员 刘崧辰 王剑霜 摄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罗莉琼)昨日是正清明,市民怀着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带着鲜花到墓园、烈士陵园祭扫。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昨日我市迎来祭扫最高峰,截至4日14时,全市殡葬服务场所共接待祭扫群众144768人次,祭扫工作安全有序。

随着文明祭扫的理念渐入人心,记者在墓园采访发现,鲜花、水果、无烟祭扫渐成新常态。“每逢清明寄哀思,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居家追念先人。今年,我们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在网上预约后派代表前来墓园祭扫母亲。”市民张先生表示,和往年一样,他们带来了母亲最爱的百合花,以绿色、环保的方式寄托对母亲的哀思。张先生坦言,他喜欢在朋友圈晒深圳的蓝天白云,燃放爆竹、烧纸钱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无烟祭拜的方式更文明。

记者注意到,不少带着孩子到墓园祭扫的市民,除了给先人擦拭墓碑、献花等传统的祭扫,更注重生命教育。市民刘小姐告诉记者,清明是给孩子上一堂生命教育课的时机,给孩子讲述亲人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故事,也教会孩子生命只有一次,要珍爱生命。

为了倡导文明祭扫风尚,市殡仪馆追思苑连续两天开展“鲜花换纸钱”的活动,昨日派发鲜花3000束。西丽报恩福地墓园开展鲜花义卖服务,为市民提供平价鲜花。

与往年不同,今年入园祭扫的市民需要提前预约,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后再入园。为了给祭扫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我市多个墓园在入口测温处备有酒精、消毒洗手液、口罩、测温枪等防疫物资,并提供公交车接驳服务。西丽报恩福地墓园现场设置了三个服务台,为祭扫群众提供免费毛笔、描碑文油漆等,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市民可以免费使用轮椅。

作者:罗莉琼

来源: 深圳特区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