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考点(语文考前抱佛脚)

语文考前抱佛脚:做好考点回顾,应考心中有数

语文课外阅读考点(语文考前抱佛脚)(1)

文 | 山野村夫

  • 语文学习、备考重在平时积累,临考前,再做知识点的复习,收效不大,甚至适得其反,产生恐惧心理。此时,不妨再看看试卷类型、考点设置以及解题、答题技巧,或更有益于应考。

一张表,回顾高考语文试卷的题目设置与考点

  • 虽网传2016年高考分甲乙丙三套卷,但高考力求“稳中有新”的原则,试卷类型变化应该不大。就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试卷类型来看,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六个大题,18各小题。六个大题分别为: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作文,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其一即可。试卷分值150分,其中作文60分,其余试题90分。

题目考点分值
一、现代文阅读1~3理解概念、句子,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9
二、古代诗文阅读4~10(一)文言文阅读:断句、文化常识、筛选概括分析、翻译。19分(二)诗词鉴赏:鉴赏语言、形象、表达技巧、作者的情感态度。11分(三)名句默写:初高中必背64篇。6分3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做)11小说或散文;筛选概括信息,分析鉴赏人物、语言、结构,探究主题、观点。25分25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12人物传记;筛选概括信息,概括、分析传主经历、精神品质;分析文本特征;探究主题、观点态度。25分25
五、语言文字运用13~17选择题:13题正确使用成语,近义成语辨析;14题辨析病句;1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轮考。9分简答题:16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即嵌入式补写;17题图文转换,数据分析类和图片解读类。11分20
六、写作18材料作文: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60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设置及考点详解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标全国卷常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考查内容

  • 多为阐释文化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介绍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文本;文本多为社科类文章,内容有极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极强的历史厚重感。

  • 考查形式

  • 3个单选题。

  • 常见设题陷阱

  • 以偏概全。增删、改动原文的范围限制、程度轻重,以部分代整体、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以普遍代特殊。

  • 混淆时态,弄混已然与未然。故意将文中尚未确定、还未实现的设想、推测说成是既成事实,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词语。

  • 因果混乱。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选项中涉及因果关系,一定要找到原文,细致比较,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是否因果倒置。

  • 混淆模态。将可能与必然混淆。在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选项中,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语。

  • 主次颠倒。混淆问题的主要与次要矛盾、主要与次要原因、主要与次要方面,遇到此类选项,要仔细审读原文,弄清楚哪些是“主要”,哪些是“次要”。

  • 混淆是非,肯定与否定颠倒。命题者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故意将原文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原文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 无中生有,原文无此信息。即选项所说内容原文没有涉及或根据原文无法推断出来。

  • 混淆条件。重点关注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才……”,充分条件关联词“只要……就……”。

  • 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命题在解释概念、转述文意时,故意通过漏字、添字、改词、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或故意弄错对象。

  • 文言文阅读:传记文、断句、文化常识★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文化常识)、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古今异义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归纳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标全国卷常考考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化常识,断句;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句子。

    • 考查内容

    • 以传记文阅读为主;重点考查实词、文化常识、筛选信息、概括分析、断句、翻译句子。

    • 考查形式

    • 实词、文化常识、筛选信息、概括分析、断句为3个选择题,翻译为简答题,两个句子。

    • 答题指导

    • 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重在平时积累,考试时注意结合语境、带入检测,虚词作用看语法。

    • 断句题。首先看虚词,断首尾。句首发语词夫、盖、今、且、惟、斯等,句首发语复音词有且夫、若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句中或分句开头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句末虚词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其次看对话,曰、云等为对话标志。第三找动词,排除法。断句题多为选择题,一般是两个选项为一组,仅某个句子不同。只需先排除两个选项,再进行辨别即可;辨析时,只需找出句中的动词,确保除表情态、时间、原因的状语外,所断开的的句子必须至少有一个动词。

    • 文化常识。一看自己最熟悉的选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排除,命题者常会在“众所周知”最熟悉的地方设置陷阱;二看“选文的意思”,找到原文进行比照。三看解释,只要符合课本中、选文中的意思,即为正确选项。

    •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题目,以记叙文六要素来判定,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一一分析选项的正确与否。

    • 翻译口诀: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句不离文、词不离句;联想推敲,辨别仔细;字字落实,坚持直译;补充省略,调整词序;时地人名,不必翻译;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诗词鉴赏:常考情感态度,注意人物形象★

    考点

    序号考点分析
    1形象鉴赏诗词中的形象有:人物形象、景物(画面)形象、事物形象(意象)
    2语言鉴赏语言的艺术特色:语言的巧妙运用、句法独到之处、风格个性
    3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含: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4情感态度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注意从作者对诗词中所写人、事和物的态度、倾向中总结。这个考点常与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综合起来考查。
    • 考点的解析、真题回顾、命题预测,请查阅本头条号发布的两篇文章:《高考预测 | 2016年诗词鉴赏考点:情感态度、人物形象》、《高考冲刺 | 用好高考真题,做好查缺补漏》。

    • 考查内容

    • 唐诗宋词为考查重点,体裁上,以律诗、篇幅适中的双调词(上下片)为主,侧重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 考查形式

    • 一般为简答题,2小题,8-11分。

    • 答题指导

    • 一是审清题目,一定要在题干中审准“答题范围”和“答题内容”;二是紧扣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切记随意发挥。

    名句默写:情景式、高中必背为主★

    • 考查内容

    • 初高中必背64篇,以高中必背14篇目为主。

    • 考查形式

    • 情景式默写简答题,3小题6分。

    • 答题指导

    • 考查句子多含有易错、易混字,注意书写。

    • 有关名篇名句默写的真题回顾、答题技巧、命题预测,请查阅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情景式默写为主:近五年高考语文名句默写真题回顾》。

    文学类文本阅读:抒情散文、精短小说★

    • 考点:一是分析综合: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是鉴赏评价: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三是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课标全国卷主要选用小说,探究题是重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重中之重。

    • 考查形式

    • 课标全国卷为4小题,1个五选二的选择题,3个简答题,分值25分。

    • 答题指导

    • 读懂文本,审清题目。尤其是简单题的第(2)(3)小题,一定要沈庆初题干,搞清楚是考查形象、语言,还是篇章结构。答题须紧扣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切记答非所问。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育家、传统文化学者或入选★

    • 考点:一是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二是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三是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课标全国卷选文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述的人物多为潜心钻研的学者,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体现时代精神、充满爱国情怀的重要人物(军人、实业家、商人等)

    • 考查形式

    • 课标全国卷为4小题,1个五选二的选择题,3个简答题,分值25分。

    • 答题指导

    • 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样,重在读懂文本,审清题目。更多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指南,请查阅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高考预测|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或为人物自传》《一张表让你看懂高考人物传记,近五年考了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多,内容繁,仔细辨析是上策★

    • 考点及考查内容

    • 13题多为正确使用成语,辨析易混成语: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课标全国卷重点考查近义成语辨析。

    • 14题病句辨析,辨析六种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机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重点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四种语病的辨析。

    • 1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轮考。2016年考选用句式的可能性比较大,且多与语言连贯结合在一起考查。

    • 16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即嵌入式补写。课标全国卷必考“连贯”题,嵌入式补写题材料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采用简答的题的方式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 17题图文转换。考点分为数据分析类和图片解读类,其中数据分析类分为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图片解读类分为徽标(图标)、漫画、照片(图片)、结构图(流程图)。数据分析类侧重考查概括结论、提炼观点、提出建议,图片解读类侧重考查徽标、漫画、结构图、示意图等。课标全国卷近三年考查了徽标(图标)、机构图(流程图),重点关注数据分析类和漫画、照片类。

    写作:材料作文为首选,审题是关键★

    • 考点

    •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 考查内容

    • 近年高考作文常考的主题包括:①人生哲理,如认识自我等;②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③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类的启发、人与自然的关系等;④理性思辨,如感性与理性、理智与情感、见仁见智、多元包容等;⑤传统道德,如礼貌、谦逊、宽容、助人等;⑥关注现实,如贫富、生存、奋斗、坚守等;⑦人文关怀,如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留守儿童等;⑧读书与做人,如成长、节操、品位等。

    • 课标全国卷重点关注:①精神品质(奉献、节俭、坚强、诚实等);②理想追求(梦想、现实、家国情怀、中国梦等);③科学发展、人与自然(科技、创新、环保、和谐、平等);④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交流、沟通、分享等)⑤人文情怀、传统道德(爱心、亲情、互助、感恩、尊老等)。

    • 考查形式

    • 课标全国卷等仍将以材料作文为首选,体裁不限,60分。

    • 写作指导

    • 正确审题立意,突出中心论点,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 见解深刻,揭示本质;材料丰富,论证充实;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构思巧妙,突出个性。

    • 高考作文真题回顾及写作指导,请查阅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稳中有变:近五年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回顾》

    作者@赵仁亮,笔名山野村夫,个人MeiYing1413,AYW-W5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