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

(所有未注来源图片均为电影截图)

据说所有《哈姆雷特》电影里,最受好评的是1964年的柯静采夫版。

IMDb评分印证了这个说法。紧接在苏联版之后的,是著名的英国奥利弗版和1996版。

著名电影史学家Richard Dyer说:“荒谬的是,对莎剧改编最有力的两部电影作品[《哈姆雷特》与《李尔王》]并不是在英国,而是在苏联诞生。”

Paradoxically, the two most powerful films of Shakespeare plays [Hamlet and King Lear] were made not in Great Britain but in the Soviet Union.——Richard Dyer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

Гамлет (苏联)

哈姆雷特

导演:格里高利·柯静采夫(Григорий Козинцев, Grigori Kozintsev)

编剧: 格里高利·柯静采夫(Григорий Козинцев, Grigori Kozintsev)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 Пастернак, Boris Pasternak)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主演: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Иннокентий Смоктуновский, Innokentiy Smoktunovskiy)

米哈伊尔·纳兹瓦诺夫(Михаил Названов, Mikhail Nazvanov)

埃尔扎·拉津娜(Эльза Радзиня, Elza Radzina)

安娜斯塔西亚·维尔金斯卡娅(Анастаси́я Верти́нская, Anastasiya Vertinskaya)

尤里·托卢别耶夫(Юрий Толубеев, Yuriy Tolubeev)

音乐: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 Шостако́вич, Dmitri Shostakovich)

片长:140分钟

出品时间:1964

电影片头(1‘35“ )

· 肖斯塔科维奇所作的序曲为电影振奋开场!肖氏配乐与时下商业交响乐不同,无多余配器,干净利落,动静分明。它不求全面占领,而是以点状高峰组织音乐流线,有直击要害之感。

· 这个视频结尾处礼炮齐鸣,与音乐辉映,直让人想起柴可夫斯基拿大炮当乐器的《1812序曲》。

· 这一序曲是男主角哈姆雷特的音乐主题。肖斯塔科维奇共为电影设定了三个人物主题,另外两个分别是以铜管和打击乐为特点的鬼魂主题,以及大键琴与弦乐组成的流畅优美的奥菲莉亚主题。

· 哈姆雷特主题中的力度来自对比,它通过简化中间层次而获得——因为过多中间层次会形成干扰性细节。音乐经常在至强至弱之间跳跃切换,醒耳作用明显。

· 这种刻意追求两极化,强化二元对立的做法贯穿整部电影。

· 导演柯静采夫通过剔除多余元素,令这一部历史题材电影摆脱繁文缛节,拥有了简约内核。他建立的二元系统,除了声音的强弱二元对立,还有画面的明暗二元对立、线条的简繁二元对立、场景的内外二元对立。

二元系统1:音乐-强弱

二元系统2:画面-明暗

· 在黑白片时代,追求高对比度的导演不在少数。《哈姆雷特》利用明暗反差令画面醒目,与肖斯塔科维奇处理音乐的手段如出一辙,并且同样有效。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2)

明亮背景形成剪影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3)

或相反,明物暗景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4)

有时使用局部光形成明暗对比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5)

甚至使用点光源

· 大量深色块面的作用,不仅在于加强对比效果,更为了吞没暗部线条,过滤细枝末节,排除干扰,突出主题。

二元系统3:线条-简繁

· 虽然电影是在俄罗斯与爱沙尼亚交界处的一座古代城堡里拍摄,但90%的场景并不复古也不华丽。相反,空间轮廓走的是简约路线,不乏现代韵味。

· 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只在10%的场景里出现的繁琐装饰。如果说简洁线条属于男性主题,代表了阳刚、光明,繁琐线条就属于女性主题,代表了阴柔、幽暗。

简约线条可以有力地限定空间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6)

属于男性主题的决斗,环境装饰极少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7)

繁复装饰出现在奥菲莉亚的闺房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8)

繁琐线条还映射了懦弱、犹疑和计谋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9)

· 繁琐装饰基本趋向平面化,取消了凹凸,它们就像贴图一样附着于各个表面,而这些表面本身则轮廓简洁。所以说,简洁线条在等级上高于繁琐线条,前者负责勾勒空间与形体轮廓,后者则不参与轮廓塑造。

二元系统4:场景-内外

· 本来对于其他电影,室外场景丝毫算不得新鲜,但此前各版《哈姆雷特》都没有像柯静采夫这样,想方设法将人物推进自然环境。室外场景的大量应用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个版本的特色。

· 而与自然外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留了人工感的室内场景。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0)

室内场景沿袭了舞台感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1)

室外大场景则充分发挥了宽银幕优势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2)

大自然中,真正的轮廓仍是人和人工物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3)

画面平衡由黑衣人控制

· 虽然重点冲突都发生在室内,但柯静采夫的《哈姆雷特》至少在开头和结尾都走向了室外。并且充分发挥宽银幕的优势,提供了广阔视角。而银幕上将影子投射在汹涌海面的城堡加强了石头牢笼的意象。

·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看起来是柯静采夫主动采取的策略。他有意抽离中间层次,追求二元化而不是多元化,避免面面俱到,让要害之处凸显,从而换来了足够的力度。

· 柯静采夫和肖斯塔科维奇此后还合作了另一部莎剧电影《李尔王》(1971年),风格近似,并获得了一样多赞誉。

· 导演柯静采夫从默片时代开始拍电影,早期作品带有当时盛行的表现主义味道。1929年的《新巴比伦》就已经展示了他的野心。

(以下图片均来自 kinopoisk.ru):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4)

格里高利·柯静采夫(导演)

Григорий Козинцев

Grigori Kozintsev

1905-1973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5)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翻译 编剧)

Борис Пастернак

Boris Pasternak

1890-1960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6)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饰哈姆雷特)

Иннокентий Смоктуновский

Innokentiy Smoktunovskiy

1925-1994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7)

米哈伊尔·纳兹瓦诺夫(饰克劳狄斯)

Михаил Названов

Mikhail Nazvanov

1914-1964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8)

埃尔扎·拉津娜(饰乔特鲁德)

Эльза Радзиня

Elza Radzina

1917-2005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19)

安娜斯塔西亚·维尔金斯卡娅(饰奥菲莉亚)

Анастаси́я Верти́нская

Anastasiya Vertinskaya

1944-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20)

尤里·托卢别耶夫(饰波洛涅斯)

Юрий Толубеев

Yuriy Tolubeev

1906-1979

哈姆雷特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哈姆雷特有一千个)(21)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音乐)

Дми́трий Шостако́вич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

References:

  1. Jack J. Jorgens. Image and Meaning in the Kozintsev Hamlet[EB/OL]. [2016-04-05]. questia/library/journal/1P3-1311415031/image-and-meaning-in-the-kozintsev-hamlet
  2. John Riley. About this Recording-SHOSTAKOVICH: Hamlet, Op.116[EB/OL]. [2016-04-05]. naxos/mainsite/blurbs_reviews.asp?item_code=8.557446&catNum=557446&filetype=About this Recording&language=English
  3. en.wikipedia/wiki/Hamlet_(1964_fil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