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最大化是怎么计算的(利益最大化的计算)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卷董卓以袁绍之故,戊午,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馀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效用最大化是怎么计算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效用最大化是怎么计算的(利益最大化的计算)

效用最大化是怎么计算的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卷

董卓以袁绍之故,戊午,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馀人。

译文:董卓因袁绍起兵反抗他,戊午(十八日),杀死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袁家少儿以上的五十馀口。

两方发生军事冲突或者战争,砍杀对方亲属的案例数不胜数。处置以否是双方的最高统帅决策最优的结果。从董卓的利益角度来分析处置袁氏家族的利益计算。

一,不处置的结果。

A,道德名声,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不杀袁氏家族,董卓获取道德上的好名声。中国是以德治天下,统治阶级普遍推崇儒家思想。

B,作为人质,把袁氏家族软禁监控起来作为人质,可以作为日后与袁绍谈判的筹码。

C,交换俘虏,战争肯定会有双方的重要将领被对方俘虏,以方万一可以把袁氏家族作为交换俘虏的备胎。

二,处置的结果。

A,名声受损,杀了袁氏家族在统治阶级同僚中肯定是名望受损,他们这些人明里暗里在工作会有小动作拖后腿。

B,震慑对手,一箭双雕既打击了士族阶级使之不敢明面反对董卓,又震慑了关东联军的同盟们,掂量掂量对抗的成本和代价。

C,切断联络信息通道,关东联军的军阀大部分都是和洛阳城里的权贵有血缘关系,暗地里都是有秘密联系通道。通过处理杀掉袁隗袁基,切断京城与地方的联系通道,使之无法获取信息情报。震慑京城的权贵,提高输出信息情报的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董卓处理袁氏家族的决策,是经过通盘计算,两权相害取其轻,达到了利益最大化的计算结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