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

鸠摩罗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高僧,佛学造诣极深,是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鸠摩罗什在译经上的成就更是前无古人,我们熟悉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是出自鸠摩罗什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1)

克孜尔千佛洞前的鸠摩罗什塑像

当然了,我们对鸠摩罗什的认识,除了他在佛学和译经上贡献外,一些通俗小说作品当中鸠摩罗什的描绘,更符合大众对鸠摩罗什重情重义又精修佛法的高僧形象的想象。

但无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三藏法师第一人,还是“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红尘僧,鸠摩罗什的确是中国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也是是后凉、后秦政权兴衰的见证者。

从鸠摩罗什的经历,来了解一下这段十六国历史:

西域时期:周游列国,修习佛法——从后赵覆灭到前秦崛起

公元344年,鸠摩罗什在西域龟兹国出生,这一年正是东晋建元二年,晋康帝病死,晋穆帝司马聃继位。之后东晋经历何充、司马昱掌权,再到谯国桓氏桓温北伐,可以说是东晋王朝实力发展较强盛的阶段。

而相对应的中国北方,经历后赵—冉魏—前燕—前秦的政权更迭。

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2)

先是后赵石虎在公元334年篡位,直到公元349年,石虎称帝。这段时间,虽然石勒已死,但后赵政权依然是北方霸主,对西北前凉、东北前燕等势力,后赵都多番讨伐,不过成效并不显著,后赵也因石虎的穷兵黩武而逐渐衰落。

等到石虎死后,后赵内部崩乱,随后北方重新陷入纷乱,紧接着氐人前秦政权在关中建立,不过此时的前秦政权并非当时北方主角。当时北方诸胡当中,最为强大的是来自辽地的鲜卑前燕政权。

冉闵趁后赵内部混乱之际,建立的冉魏政权,也被南下的前燕政权覆灭。慕容氏一路南下,占据了关东大片土地。不过,慕容儁、慕容恪相继死后,前燕由慕容评和可足浑氏掌权,进而开始逐渐没落。在逼走前燕名将慕容垂之后,苻坚派王猛率军覆灭了前燕政权,于是开启了前秦在北方的霸业。

在石虎死后到前燕、前秦相继鼎盛的过程当中,南方东晋也多次北伐,褚裒、殷浩、桓温都曾率军北伐,在前秦发动灭燕之战的前一年,桓温率军北伐打到前燕国都邺城附近,不过被慕容垂用计在枋头击败。

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3)

公元370年,前秦覆灭前燕,而在西域的鸠摩罗什早已经是西域有名的高僧,佛学造诣不凡,声名流传在西域各国之中。中原的政权更迭,并没有影响到丰饶富庶的西域,鸠摩罗什的佛学造诣也日渐深厚。

而这种安定的局面,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发生了改变。

后凉时期:吕光劫罗什到凉州传法十数年——后凉由盛转衰、后秦崛起

前秦覆灭前燕之后,又相继覆灭仇池、前凉、代国等势力,等到公元382年,苻坚有心经营富饶的西域,便任吕光为特使持节、都督征讨西域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筹备十万大军征讨西域。等到苻坚发动前秦对东晋之战前夕,公元383年1月,吕光自长安出发,出征西域。

吕光的到来,改变了鸠摩罗什的一生。

383年12月,吕光抵达西域焉耆,焉耆及附属国相继投降。不过,当时鸠摩罗什所在的龟兹国,坐落于柴达木盆地之中,是西域诸国当中颇为强盛的国家之一。龟兹国并不想轻易向吕光臣服,便据城抵抗吕光军队,当时西域狐胡、温宿等小国都一起联合龟兹抵抗吕光。

在吕光与龟兹陷入鏖战之际,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返回北方之后,各势力纷纷反叛,关中纷乱。不过,此时的吕光并不知道东方变故,正全力对抗西域联军,最终以战法配合精兵,大败西域联军,攻破龟兹国都。此后,西域诸国都彻底归附吕光。

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4)

光既平龟兹,有留焉之志。时始获鸠摩罗什,罗什劝之东还,语在《西夷传》。光于是大飨文武,博议进止。众咸请还,光从之,以驼二万余头致外国珍宝及奇伎异戏、殊禽怪兽千有余品,骏马万余匹。——《晋书·吕光载记》

当时吕光平定西域,志得意满,而西域富庶距离中原万里,于是吕光便有了割据西域的志向。但是当时已经是西域高僧的鸠摩罗什,正在吕光军中,知道吕光的志向之后,便劝吕光返回东方。吕光于是大宴将士,将士都有归乡的意愿,于是吕光携带大量奇珍异宝骏马,返回中原。

当然了,吕光东归,并未忘了鸠摩罗什,于是鸠摩罗什的人生此时发生了转折。

吕光率领大军长途跋涉,回到凉州之时,羌族姚苌杀掉苻坚,前秦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当时吕光杀梁州刺史梁熙,进入姑孰,自立为凉州刺史,护羌校尉。之后吕光得知苻坚被杀后,下令三军缟素服丧,谥苻坚为文昭皇帝。随后,吕光自称凉州牧、

在平定凉州诸多叛乱,稳定凉州局势后,吕光于公元389年,自称三河王,公元396年,吕光又称天王,建立国号为大凉,史称后凉。此时的后凉政权,国力达到鼎盛。

不过,当时羌族占据关中之地,姚苌于公元386年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后秦政权,对凉州和关东之地虎视眈眈。只是当时后秦正一心清除前秦残部,图谋北方河东等地,无暇西顾。可这并不意味着后凉就可以安稳在凉州壮大,在纷乱的十六国浪潮之下,后凉内部纷乱遂生。

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5)

先是吕光派西平太守沮渠罗仇、沮渠曲粥,护佑吕纂和吕延攻打西秦战败,吕光杀沮渠罗仇、沮渠曲粥,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起兵反凉,与堂兄沮渠男成一起推举段业为盟主,建立了北凉政权。随后后凉内部叛乱频生,郭黁、杨轨等人相继起兵反凉,鲜卑族秃发乌孤也建立南凉政权。

于是后凉陷入北凉、南凉和西秦,以及关中后秦的对峙之中,公元399年,吕光病重,传位给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不久之后便去世。不过,吕光死后,后凉内部也出现叛乱,吕纂杀吕绍篡立,后又被吕超杀死,之后吕超拥立吕隆继位。不过吕隆并没有吕光和吕纂的血性,面对401年后秦的讨伐,吕隆请降,后凉灭亡。

自吕光在公元386年自立,到公元403年吕隆投降后凉灭亡,将近十八年十年,后凉、北凉、南凉和西秦及后秦政权,在西北多番交战,而这十数年的时间里,当初被吕光带到凉州的鸠摩罗什,也一直被滞留在凉州。

公元389年,吕光称天王后,册封鸠摩罗什为凉国国师。吕光还命能工巧匠,在姑孰建造了恢弘寺庙,命名为鸠摩罗什寺,以供鸠摩罗什在此弘法演教。于是,在此后的十数年间,外界虽然战火不断,但鸠摩罗什一直在寺中安心修法,一直到后秦攻入姑孰城,鸠摩罗什在凉州的安心修行的阶段才结束。

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6)

鸠摩罗什寺

之后,鸠摩罗什的人生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后秦时期:长安城内译经十数载——后秦由兴到衰

当初后秦姚苌死后,其子姚兴并没有急着发丧,而是整顿军队攻打前秦苻登,终于在废桥击败苻登大军,之后姚兴才为姚苌发丧,自己才正式继位称帝。姚兴的隐忍不凡,仿佛预示着他未来的成就。

此后姚兴击败苻登,又先后占据了陇东、河东等地,后秦国势迅速崛起。公元399年,姚兴趁东晋正处在司马道子父子掌权昏庸,江左内部接连纷争的机会,出兵攻占洛阳,至此淮水、汉水以北诸多土地都归后秦占据,后期国势一时无两。

之后姚兴将目光转向关陇河西之地,于是发兵西进,先是击败西秦乞伏乾归大军,逼迫乞伏乾归投降后秦,紧接着后秦大军渡过黄河,轻而易举攻破了后凉都城。之后又逼迫南凉、北凉和西凉投降,由此后秦成为能与关东后燕政权对峙的强盛势力。

而公元401年,后秦大军攻破后凉都城姑孰之时,鸠摩罗什的人身轨迹又一次发生了改变。

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7)

草堂寺

在后凉国君吕隆投降之后,迎当时在姑孰鸠摩罗什寺滞留十数年的鸠摩罗什到长安,并让其居住在长安城西南逍遥园内,并起名为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场地。之后鸠摩罗什率众僧侣,在草堂寺中译经。姚兴以国师之礼对待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则专心在长安主持规模宏大的译经活动十余年,鸠摩罗什诸多佛经翻译作品,就是在此期间完成。

不过,与鸠摩罗什在长安城中专心译经的处境形成对比的是,后秦政权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强敌窥伺,在经历巅峰之后,后秦在与周边强敌的对抗中,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先是后秦与鲜卑北魏政权关系破裂,北魏拓跋珪派军侵扰后秦土地,之后姚兴率军攻打北魏,结果大败。姚兴遣使求和未果,幸亏当时柔然进攻北魏,拓跋珪引兵而还,这才给了姚兴喘息的机会。东进北上受挫的姚兴,趁江左内部正值桓玄叛乱,出兵攻占东晋大片土地。还重创了仇池政权,后秦国力得到了一定补充。

公元406年,姚兴调凉州刺史王尚回长安,任命南凉国主秃发傉檀。秃发傉檀占据凉州之后,逼走后秦军队,由此后秦失去了对凉州的控制。而且,当时东晋刘裕消灭桓玄之后,遣使到后秦,向姚兴要求归还之前侵占的东晋十二郡土地,姚兴担心多面开战不利,不想与刘裕为敌,便归还了这十二郡土地。由此,后秦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8)

之后,后秦的最大敌人赫连勃勃崛起,赫连勃勃背叛后秦建立大夏政权,成为后秦的北方大敌,接连击败后秦军队。但当时姚兴觉得,可以趁凉州秃发傉檀被赫连勃勃击败的机会,出兵收复河西,便并未全力应对赫连勃勃。不过,后秦在河西的战事接连受创损失严重,在北方与赫连勃勃的作战中,也损失严重,导致诸多原本臣服后秦的势力都转投赫连勃勃。

接下来数年间,大夏与后秦之间连年交战,后秦大都不占优势,导致北方大片土地丢失。不仅如此,刘裕北伐南燕,南燕向后秦求援,姚兴派遣军队驰援南燕。可面对赫连勃勃的威逼,姚兴只得命援军回返,之后刘裕覆灭南燕政权,这也让后秦要直面东晋刘裕的威胁。随后,仇池杨盛反叛,后秦出兵讨伐被杨盛击溃。这无疑印证了当时后秦的衰落。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结束了自西域到凉州再到长安城的数十年东行之路。鸠摩罗什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翻译经律论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鸠摩罗什圆寂之后的后秦政权,也迎来了最终的覆灭。

公元414年,后秦国主姚兴病重,太子姚泓和皇子姚弼之间为争夺皇位,发生权位之争,影响了后秦内部的巩固,被赫连勃勃趁机攻下杏城。等到姚泓即位,东晋刘裕率军北伐,彼时关中混乱,无力抵抗刘裕大军。再加上西秦和胡夏政权威胁,北魏又无心驰援后秦,随后都城长安被破,后秦覆灭。

鸠摩罗什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十六国历史的亲历者)(9)


鸠摩罗什的亲历、见证

鸠摩罗什作为“离红尘最近”的高僧,其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而且他还是十六国历史的见证者,亲历了后凉、后秦政权的兴衰。

当初已经是西域高僧的鸠摩罗什,随同吕公到凉州,之后在凉州弘法十数年,而他也见证了后凉政权由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等到姚兴攻入姑孰城,再把这位后凉国师迎入长安城,这时正值后凉的衰败之时和后秦政权的鼎盛之期,随后的十数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城专心译经,后秦政权却也逐渐走向了衰败。

姚兴对鸠摩罗什十分敬重,不仅给他提供了专门译经场所,还亲率群臣听鸠摩罗什讲经,并竭尽全力为鸠摩罗什的译经工作提供便利。可是随着姚兴对佛事的过度推崇,更让后秦举国礼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导致后秦百姓苦不堪言,影响了后秦正常生产的进行,进一步导致了后秦国力的衰退。再加之外部与强敌连年征战,最终让后秦走向了覆灭。

昔日长安城内,翻译出“能度一切苦厄”经文的鸠摩罗什,或许对外面的连年战事有过烦心吧。只不过吕光、姚兴或许都并未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告诫”放在心上吧。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