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与陈世美相差多少年(本有一线生机的陈世美缘何死于包拯的虎头铡下)

#讲古论今#

本有一线生机的陈世美缘何死于包拯的虎头铡下?

秦香莲与陈世美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的大意就是:

秦香莲嫁给陈世美时,陈世美正在微时,尚未考中状元。

彼时的陈世美与秦香莲可以说是恩爱夫妻,育有一儿一女。

秦香莲勤勉持家,上敬公婆,下抚育幼儿,还得供陈世美同学寒窗苦读。

陈家二老年事已高,基本上没了劳动能力,一双儿女尚未成年,陈世美除了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秦香莲,可不是“妇女可顶半边天,而是家里的顶梁柱。”

好在,陈世美同学很争气,在金殿夺魁,被皇上看中,相貌堂堂的小陈同学被皇上钦点为驸马。

贪恋荣华富贵的陈世美隐瞒了自己已婚已育的事实……

陈世美离开家乡后几年后,家乡遭遇了旱灾,陈家本就贫寒,遇到灾害,如同雪上加霜,不久,二老去世,秦香莲思夫心切,怀抱二老牌位,携儿带女到京城寻找渺无音信的陈世美。

拖儿带女的秦香莲一番打听,得知陈世美竟然中了状元。

秦香莲拖着一双儿女找到陈世美的时候,陈世美拒不相认。

后来,事情闹大了,惊动了包拯。

包拯劝说陈世美认下秦香莲母子三人,奈何,陈世美惧怕公主,担心荣华富贵化为无有,仍是不认。

心知肚明的包拯长叹一声,只好给秦香莲母子三人足够的银两,让秦香莲母子三人返回家乡好生过日子。

秦香莲无奈之下,只能带着一双儿女返回原籍。

不想,在返家途中,陈世美觉得秦香莲母子三人活在世上终是“祸患!”于是,授意韩琦杀掉秦香莲母子三人。

秦香莲母子三人跪在韩琦面前苦苦哀求韩琦饶过她的一双儿女。

韩琦曰:你与驸马有仇,斩草必得除根!

秦香莲大惊之下,哭诉了自己与陈世美的前尘往事。

韩琦始知自己被陈世美蒙骗,险些铸成大错。

陈世美曾于韩琦有救命之恩,今番,韩琦被陈世美蒙骗,欲杀陈世美的“仇人”秦香莲母子三人,待秦香莲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也是心如死灰,一心求死,只是不放心一双年幼的儿女。

韩琦进退两难。

若是杀了秦香莲母子三人,则有违天地良心,若是违背了陈世美的意思,则无法回报陈世美的救命之恩。

韩琦长叹一声,手起刀落,自刎!

韩琦,可谓是悲情又悲壮。

韩琦悲情,是源于正直的韩琦被为了荣华富贵可以抛弃良知的陈世美所救,欠下了陈世美一条人命。

韩琦悲壮,源于韩琦正直,还有尚未泯灭的良知。

所以,被在“谋生的路上抛弃了良知”的陈世美所救的韩琦,这样悲壮又悲情的下场是注定的。

韩琦喷溅出的鲜血,刺激了秦香莲的神经,她决定为了给韩琦讨个公道,也为了给自己母子三人找个活路,秦香莲拿起韩琦自刎的钢刀(此钢刀是驸马府邸之物,有驸马府邸的标记)到开封府击鼓鸣冤。

包拯本就不齿陈世美抛妻弃子的行为,前番劝说秦香莲母子三人返回原籍好好过日子,不过是王丞相一再的做包拯的思想工作,让包拯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此事妥善解决。

包拯再三权衡之下,只得顺了王丞相的意思,将秦香莲母子三人劝返原籍,谁知,陈世美偏要杀妻灭子,触犯了律法。

陈世美抛妻弃子是家务事,可他杀妻灭子,韩琦又不得不自杀,这就触犯了国家律法,不再是陈世美的家务事了。

所以,利令智昏的陈世美死于包拯的虎头铡下,已是必然的结果。

包拯与陈世美相差多少年(本有一线生机的陈世美缘何死于包拯的虎头铡下)(1)

包拯与陈世美相差多少年(本有一线生机的陈世美缘何死于包拯的虎头铡下)(2)

包拯与陈世美相差多少年(本有一线生机的陈世美缘何死于包拯的虎头铡下)(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