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那如梦一般的高考(回首1982年高考的记忆)

新华网西宁6月6日电(卡娅梅朵)时至六月,2017年的高考即将启幕,无数的学子背负着青春的理想与家人的期盼走进考场。

时光倒流,回到35年前。1982年8月底,一列绿皮火车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17岁的三珠才让坐在硬座车厢里,看着窗外忽明忽暗的光,脚边是沉甸甸的行李。这趟列车行驶的终点是北京市,对于那时的他来说,北京是那样陌生,又充满无限吸引力。

当年7月,1982年的高考落幕,全国共有187万人参加高考,本科录取32万人,录取比例仅为17%。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人都把高考当做是学生唯一的出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的状况,让考生经历了难忘的备考岁月。

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就读的三珠才让,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

四十年前那如梦一般的高考(回首1982年高考的记忆)(1)

图为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82级2班第三小组全体同学合影。后排右二为三珠才让。(1984年初夏,拍摄于北京市海淀区)

步入大学校园,改革开放的气息扑面而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汇聚一堂,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梦想之路。“我从青藏高原小县城的普通家庭来到了大学校园,在大学四年间我学会了摄影,学会了弹吉他,学会了英语,学到了很多终生受用的知识。原本腼腆的性格,也在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中变得开朗。”三珠才让回忆说。

在那个属于青春的时代里,他和大学同学们一起,在图书馆孜孜苦读过,在宿舍热烈研讨过,唱过最流行的歌曲,在舞会上跳过交际舞,在绿茵场上挥洒过汗水……1986年,大学毕业的三珠才让填报了申请书,回到了家乡工作,至今已过去三十余年。翻着校园里的老照片,三珠才让说到,“回想起我的高考记忆,不再只是当时的学习和考试,更多的是鲜活的青春。”

四十年前那如梦一般的高考(回首1982年高考的记忆)(2)

大二那年,三珠才让(右一)和舍友前往香山游玩拍照留念。(1983年秋天,拍摄于北京市香山)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高考这个被视为通往梦想的“阶梯”,已走过了40年的风雨路。这一路上,它见证了无数的青春,承载着许多辉煌的梦想。尽管被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但每当高考来临的时候,总能唤醒许多人的记忆。

高考四十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当年风华正茂步入考场的青年男女,如今或许已为人父母,正在校园外企盼着孩子走出考场。岁月流逝,高考带给人们的记忆却不褪色,它将永远尘封在青春里,随着生命的长河一起流淌。(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