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是国内知名的导演黄鹤,患重病病危,根据新闻的报道,其曾在2019年患尿毒症,在今年的4月又因为肺部感染休克,如今住进了ICU的病房,病情没有好转的迹象,配图中看到,黄鹤导演的尿毒症是其患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的,有网友在新闻下回复问: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尿毒症?在这里我就跟大家谈谈有关糖尿病和肾脏损伤的问题。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1)

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

我们都知道高血糖会损伤人体的血管,而我们的肾脏基本单位被称为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而肾小球其实就是一团毛细血管球,其作用是对人体的血液进行过滤。所以,一旦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就会导致肾小球的损伤,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恢复的,也就是说肾脏的基本功能随着肾小球的损伤还逐步下降,而这种损伤就会引发肾脏疾病,也就是我们说的慢性肾病了。

肾脏损伤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蛋白的泄露,出现蛋白尿,而往往蛋白尿呈现的方式就是排尿的时候出现泡沫,不过尿液出现泡沫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说有泡沫尿就一定是蛋白尿,所以出现泡沫尿后可以考虑进行尿液检查,来判断是否患病。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2)

不过,由于出现肾损伤导致的肾功能下降在代偿范围内的话,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会让患者忽视疾病,这样的话肾脏损伤会在高血糖的情况下持续加剧,最终达到肾脏衰竭的程度,也就是成为了尿毒症。

所以说,控制好血糖,比如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达标的话,能够大大降低患肾病的风险,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能够降低患并发症的几率。

肾脏损害的风险因素

一般来讲,肾脏损伤的因素主要跟血压和血糖相关,因此跟这两种因素相关的风险人群也就是患肾病的危险人群:

1、长期的血糖失控

2、长期患有高血压

3、年轻的时候患1型糖尿病,一般是20岁之前

4、家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5、家人中有人患肾脏疾病

6、长期的吸烟、酗酒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3)

而对于终末肾脏疾病,也就是肾衰竭阶段,主要的危险因素仍然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其中糖尿病占比接近40%,两者共同占比达到了64%左右,而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衰竭,只有16%左右,另外,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末期疾病的影响。

肾病的检测方法

如果自己属于高危人群的话,推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肾脏方面的检查,比如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等等,如果已经患有肾损伤,最好能够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并且将肾功能检查时间缩减为3-6个月,另外考虑进行尿蛋白的定量检查:

1、尿白蛋白测试(微量白蛋白尿)

主要是通过尿液样本,该样本被检测是否存在一种被称为白蛋白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能会从肾脏渗入尿液。这可能表明存在肾脏损害。在以前的医疗机构测定的尿常规检查中主要测定的是尿蛋白,但现在一般都会加入了微量白蛋白,这种检测有助于发现更早期的肾病,而往往在这个阶段,肾脏损伤治疗后还有恢复的可能。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4)

2、肾功能检查

这个检查主要涉及尿素氮、血肌酐等项目,比如说血肌酐指的是肾脏清除血液中的肌酐的能力,不过这个检测不具有早期性,往往出现血肌酐的问题显示肾功能损伤已经比较严重了。

3、肾脏活检

这个检查,是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一般来说可以进行此操作以确认肾脏疾病或寻找肾脏损害的原因。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5)

4、血压和血糖检测

长时间高血压、高血糖会损害肾脏。所以,不仅要在患有糖尿病时控制血糖,还要控制血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会损害肾脏。

肾脏损害可能会出现的症状

血糖影响到肾脏的肾小球时,其中的毛细血管会受损失去功能,但此时,肾脏会通过代偿的方式来进行,不过会增加了肾脏的功能负担,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直到几乎所有功能都被破坏,肾脏疾病才会表现出症状。这就是为什么早期发现肾病至关重要的原因。

一般来说肾脏出现的明显症状有以下几种表现:水肿,面部或者脚部的水肿,按动不会马上恢复;睡眠质量差或者失眠;没有食欲;没有征兆的体重减轻;头痛,专注力下降等等。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6)

慢性肾脏病分为5个阶段

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目前已经超过了10%,医学上将慢性肾病根据其肾功能损伤情况,分为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肾功能正常,尿液中有可能会出现蛋白质,而且以微量白蛋白为主。

第二阶段:肾功能部分丧失,尿液中会出现持续性蛋白质,一般来说尿液中的蛋白量在标准范围左右波动,运动后尿蛋白增高,平静期会正常,在此阶段之前,如果治疗及时,肾脏可能会恢复正常。

第三阶段:肾功能中度丧失,尿液中的蛋白量逐渐升高。

第四阶段:肾功能严重丧失,也就是临床的糖尿病肾病阶段了。

第五阶段:肾脏衰竭,肾脏病的终末阶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尿毒症。这个阶段肾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体的需求了,需要马上进行相关的治疗或者干预了。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7)

肾脏疾病可以预防吗?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糖尿病和遗传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无法保证所有人的肾脏病都能够在早期发现、预防。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大大减少发生肾脏损害的机会。即使发生了这些事情,这些事情也可以帮助减缓持续的损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逆转早期的肾脏损害。

研究表明,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够减少三分之一的人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如果已经发现了患有微量白蛋白尿的人中,控制好血糖能够减少一半的人发展为大量白蛋白尿的风险。甚至如果严格控制好血糖,有可能在肾脏病早期,逆转微量白蛋白尿。这可能需要糖尿病患者做到以下方式:

1、控制血糖水平

控制好血糖水平是保持肾脏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如果刚患糖尿病,或者年轻人,应该控制在6%以下;另一方面,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波动应该较小,应该控制在3.33mmol/L以下,甚至更低,并且两者应该达标。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8)

2、控制血压

糖尿病患者应该将血压保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有助于保护肾脏。如果医生开了药,请务必按医嘱服用降压药,很多人听信传言,认为长期服用降压药会损伤肾脏,其实必要的降压药有助于保护肾脏。

3、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时要当心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比如常用的布洛芬等,这些药物会影响肾脏,尤其是长期或过量服用时。

4、规律体检

通过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糖的情况,以及早期的肾脏损伤,这样能够尽早预防。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9)

5、注意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的感染有可能出现上逆,而导致肾脏感染,不要延误治疗。

6、注意影像学检查时采用的显影剂

这类药物有可能对肾脏损伤,所以在去进行相关检查之前,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让其判断评估风险。

肾脏损害的治疗

除了上述所有要保持肾脏健康和最大程度减少进一步损害外,一旦损害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比如采用药物控制炎症以及减少尿蛋白漏出等,由于患者情况不同,采用的药物有较大的区别,这里就不单独说了,我们主要谈谈终末肾病的治疗,也就是尿毒症的治疗。

尿毒症的治疗主要通过透析和移植,而透析分为两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对于血液透析,医生首先进行外科手术在患者手臂上制造透析的接入点,然后人造肾脏会从血液中清除废物,血细胞,蛋白质和其他重要物质留在血液中,而血液中较小的代谢废物,例如尿素,肌酐,钾和多余的液体,会穿过透析膜并被冲洗掉。一般来说,血透每周进行2-3次,每次持续3-5个小时。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10)

腹膜透析

在腹膜透析中,血液的过滤发生在体内,而不是外部机器上。腹膜透析有两种主要类型: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自动腹膜透析(APD)。

进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时,将装满透析液的塑料袋固定到腹部的试管中,数小时后,将含有代谢废物的液体排除。这个过程时间相对较短,但每天要进行4-5次。

使用循环腹膜透析(CCPD),使用一台机器将透析液送入腹部并且进行多次循环,一般是在晚上睡觉时使用。

腹膜透析主要是方便患者在家中使用,免去整天去医院的可能,不过腹膜透析不能将所有代谢废物都完全排除,还需要患者通过饮食来控制。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11)

肾脏移植

这个估计大家都了解,就是将其他人的肾脏移植给患者,让其恢复正常的肾功能。

不过,移植之后,患者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以使身体不会排斥新的肾脏,不过这个样的话,会让人体免疫水平失衡,患者更容易受到癌症,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侵害。

肾脏疾病的预后

首先,控制好血糖、血压等问题,能够大幅减少患肾脏病的可能,当然也能减低肾脏持续受到损伤的情况,根据研究发现,如果控制好肾脏损伤的因素,24小时尿蛋白控制在500mg以内,预期寿命跟正常人接近。

而且,对于肾病的终末阶段,透析和肾脏移植均可显着提高预期寿命,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相比,接受透析或肾脏移植的年轻患者往往存活时间更长。

糖尿病引起肾病的原因和预防(为什么糖尿病会损伤到肾脏)(12)

而两者比较,进行肾脏移植比透析治疗更能提高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统计资料显示,接受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通常可以生存4-24年,但肾脏移植的尿毒症患者则可以达到9-61年(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总体健康状况以及手术的成功程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