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面团可以自己做什么小零食(罕见这名90后将面团)

昨天小编在刷搞笑视频,刷到一个页面,着实被吓了一跳,那人拿起榴莲,皮都不剥就直接开吃了。后来才知道,那是用面做的榴莲,视频里看上去如真榴莲一般,就连内部也做的一模一样。

其实这种面食学名叫做面塑 ,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逢年过节用面粉做面鱼、面羊等面食的风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七夕》中就有对捏面人的记载:“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后来出现了专门捏面人的师傅,用模子或手将面团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摆到街市上叫卖,由于其形象逼真还可以食用,很受人们欢迎,尤其是孩子们。

用面团可以自己做什么小零食(罕见这名90后将面团)(1)

用“面塑”表达美好祝愿

嫁娶丧葬、传统节日、祭祀活动、寿诞满月,人们都要捏制面塑艺术品,或祝贺或怀念或祈盼,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如今,面塑已经被列入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90后的赵世川,就是合水面塑的传承人。他们的村子里,每逢过年过节时,就有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面鱼”“面羊”的习惯。

用面团可以自己做什么小零食(罕见这名90后将面团)(2)

合水作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间面塑艺术历史悠久,异彩纷呈。赵世川的奶奶在他小的时候常常给村里的人捏面花、做礼馍(红白喜事用的花馍),做的花馍有花鸟、鱼虫、蝴蝶、水果、蔬菜,还做小兔子、刺猬、鸡、牛、羊等各种动物,这些造型美观、色彩亮丽、形象生动的花馍吸引了赵世川的目光。

用面团可以自己做什么小零食(罕见这名90后将面团)(3)

后来,在奶奶和妈妈做花馍的时候,他也会随手拿起面团自己乱捏。八九岁的时候,在母亲的耐心指导下,赵世川捏得小动物已经有模有样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和面塑结下了不解之缘。

面团成就诗意人生

赵世川的一双巧手,能将五颜六色的面团“幻化”成憨态可掬的老寿星、温婉可人的仕女、威风凛凛的关公,它们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用面团可以自己做什么小零食(罕见这名90后将面团)(4)

面塑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是精美的民间艺术。在岁时节令风俗中,面塑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各个展现生命及生活意义的仪式中,更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合水面塑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做法有捏、挤、压、挑、剪。辅之以黑豆、枣、红豆和各色食用颜料镶点,描画。塑做方法有蒸、烤、炸、烙等。一只顶针,一把木梳,一把面刀,便可做成各种花卉、植物、动物、人物等。

赵世川介绍到,在面塑过程中醒面需要12小时,蒸制需要25分钟左右,出锅密封放在通风处15天左右可使用,放置时间越长可塑性越好。他说,作品的优劣,保存时间长短,就在于面团蒸制的好坏。

面塑中最难的是保存

在做面塑中,最难的就是保存,赵世川说:“奶奶之前都是用中药材防腐,蜂蜜保湿。以前的保存时间短,现在有食品防腐剂了,也加蜂蜜、香油、糖浆、甘油等保湿。解决了传统面塑保存难,开裂的难题。”

用面团可以自己做什么小零食(罕见这名90后将面团)(5)

赵世川总结到,做面塑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还需要细腻的观察力,对色彩的搭配、事物的结构、艺术知识等都需要了解,这样才可以做的得心应手。他比较喜欢做人物面塑,但人物的面部表情、衣饰纹理、手脚等都很难塑造,经过十几年,千百次的经验积累,才做到了捏啥像啥。

“小面团”走上国际“大舞台”

由于赵世川对面塑的热爱与执着,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合水赢得了“青年面塑艺术家”的美誉,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创作的面塑题材越来越丰富,有祥禽瑞兽、仙花芝草、戏文故事、神话传说及民俗风情等。

用面团可以自己做什么小零食(罕见这名90后将面团)(6)

他的代表作品有《贵妃醉酒》《千手观音》。2009年,赵世川的面塑作品《天姿》被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并被北京民族文化宫录用担任民族宫宴会面塑展台设计者。2016年,赵世川又将合水面塑带到埃及参加中埃文化年展演,受到埃及民众及当地华人华侨的赞扬。

在旧社会时,面塑作品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极大的重视,让小玩意儿也走入了大艺术殿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