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积分兑换靠谱吗(小心积分兑换藏猫腻)

前不久,家住南京的吴先生遇到一件烦心事。他在南京鼓楼区一超市门口遇到穿着某通信公司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用手机积分免费兑换礼品。

经过一番查询,这个人说他的积分不够,需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能领取礼品,说着接过吴先生的手机操作起来,并给他的微信好友们转发广告短信:“麻烦帮我关注一下,还差15个关注就完成了,关注以后不用回复,我能看到,谢谢你了!”

等吴先生阻止时,他的手机已经被用来发了数十条“广告”。无奈之下,吴先生只能给好友们发去致歉短信,表示自己在办业务,是工作人员拿他手机群发的。

微信积分兑换靠谱吗(小心积分兑换藏猫腻)(1)

手机被陌生人操作转发微信朋友群

无独有偶,来自河南濮阳的罗阿姨在公园闲逛时,也遇到一位热情的工作人员说可以给她兑换积分,用罗阿姨的手机将一些广告群发给她的微信好友,又顺手把广告信息删除。罗阿姨“蒙在鼓里”,直到有多位好友打电话问她手机是不是中毒了,把广告截图发给她,她才发现自己“中招”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根据吴先生提供的广告信息调查发现,这是一个名叫“南0京本地通”的微信公众号,注册时间是2020年6月28日,账号主体是一家来自四川成都金堂县的百货店。

记者发现,该微信公众号里面并不是所谓的南京本地资讯,而是在连载《最佳女婿》、《爱过才懂情浓》这类小说。 罗阿姨提供的广告信息显示,这个名叫“家乡故事速递”的微信公众号,注册时间是2020年6月30日,账号主体是一家来自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商行。另一个微信公众号是“当地故事速递”,注册时间也是2020年6月30日,账号主体是另一家尤溪县的商行。这两个账号的头像显示都是“濮阳”。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由吴先生提供的位于南京鼓楼区的这家超市进行暗访,超市门前摊点有两张桌子,上面摆放着水杯、数据线、本子、玩具、食用油等物品,立着一块“积分兑换礼品”的牌子……

“工作人员”不断招揽着进出超市的顾客,让用户扫描桌上二维码发送短信查询积分情况。如果积分多,他们就会向用户介绍可以兑换的礼品。用户选定礼品后,再由他们操作积分兑换。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里面却大有乾坤。登陆他们的积分兑换后台,记者发现一共有530、1050、1580、2100、3150、5250五个不同的兑换级别。

如果用户有1730积分,他们会操作兑换1580积分,后台到账收入显示13.166元,而用户实际拿到的礼品是一个水杯和一根数据线,加起来成本不超过4元钱。

积分越多,收入越多。5250积分的到账收入达43.750元,用户可以兑换到的一般是价值10元左右的食用油、小风扇、小音响等礼品。短短一天,后台显示积分兑换收入达503.72元。

实际上,按照该通信公司官方所公布,100积分可兑换1元话费,也就是100积分相当于1元钱。而1580积分在这里却只能换取进价很低的水杯和数据线。用低廉礼品向用户兑换积分,再拿用户积分跟商家兑换,赚取其中差价,成了他们的“买卖”。

上述通信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于积分兑换业务,顾客可以选择在网上或者营业厅进行积分兑换,目前没有对外承包积分兑换的业务,但也不排除部分小营业厅会有这样的业务承包。

积分兑换背后的灰色利益链

记者调查发现,如此手机积分兑换只是他们骗取用户信任和关注的噱头,更多灰色利益链潜伏在积分兑换之下。“积分兑换我们都不爱做,不赚钱。”这个摊点的负责人刘强(化名)透露。

实际上,如果用户表示手机上的积分不足,他们就让用户通过关注公众号并群发给微信好友,这样才能领取礼品。“这就是一个南京本地的平台,平时会发一些跟南京相关的信息在上面,你现在积分不够,关注下这个公众号,群发给你的好友就行,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摊点的人员推销说。

刘强说,只要你和朋友关注微信公众号,他们就会获得至少1元的报酬。顾客点开这个叫“南0京本地通”的微信公众号发来的链接,“精彩内容免费看,点这里!点这里!”

其实,跳出来的不是南京本地资讯,而是打着色情擦边球的低俗连载小说。看完前七章,如果想要继续往下看,就要关注另一个微信公众号,关注后可以再免费看十章,之后的每章需收取40书币。

记者在付费界面看到,50元可购买5000书币 3000书券,100章节的小说约82章节需收费,完整看完需3280书币,约33元。该摊点只是南京市区的众多摊点之一,他们内部有着完善的商业流程。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最近,他们在南京栖霞区、鼓楼区有近10个摊位,所做的大多都是公众号群发、辅助和积分兑换。而在全国各城市都有类似公司,彼此之间互相交换业务。

“只要是市场那边接到了有公司有地推需求,我们都会接,APP、小程序下载注册、微信公众号涨粉,我们都做过。”摊位负责人表示。

兼职大学生被骗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每天近10个摊点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他们会在网上招募各种兼职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来之前并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工作。

“室内协助,一天100元,工作轻松不累。”看到“优选兼职qq群”里招聘兼职的信息,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朱同学想赚点零用钱,就报名了。来兼职的人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有附近还未开学的大学生,也有辍学谋生的年轻人。

“我每次转发前,都告诉他们需要群发给微信好友,他们同意后,我才操作。但没想到这个公众号根本就不是发布南京资讯的!感觉自己被骗了,也忽悠了其他人。”朱同学气愤地说。

记者在“优选兼职qq群”里看到群人数达367人,而这样的兼职群,朱同学有近10个。

“说好的提成和补贴,最后加起来还不到20块钱。如果不是做满三天才退押金,我第一天就不做了。”来报名的钱同学说。

据钱同学介绍,这些摊点多在居民区密集、人流量大的超市门口或者菜市场里。在超市门口,就会多做积分兑换和保洁产品的推广,顺带让大家关注公众号;如果是在菜市场里,直接扫码送礼品是他们的惯用套路。

钱同学说,这样的摊点很受青睐,不少叔叔阿姨争抢着用手机扫码让他们操作兑换,“小姑娘,好了没啊,杯子我能拿走了吗”“我儿子积分多,下次我带我儿子来”……

江苏诺法律师事务所樊国民律师表示,如今各类骗局层出不穷,令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防不胜防。为了保证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手机操作应由本人进行,或者在本人的监督下进行,不要交给陌生人进行操作。参加积分兑换活动的,应通过营业厅或者公司官网等正规渠道进行积分兑换。一经发现不法活动,应第一时间报警,避免给更多不明真相的用户造成损失。

樊国民说,涉案单位和个人,除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外,情节严重的,或将承担刑事责任。各通信公司应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广而告之,并积极联合公安机关,共同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实习生 李玉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