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面具纹路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文化的命名,是基于1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干次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资料。自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直到1949年以后才对三星堆一带展开科学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1986年,四川广汉这个地方开始闻名世界,在广汉的三星堆中发掘出一座距今四千八百年的古城。考证结果证明,这座古城就是辉煌灿烂的古蜀国的中心都邑。考古人员们发现了1720余件奇特的青铜器、玉器、金器、漆器等,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青铜纵目面具!

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青铜面具纹路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1)

商代晚期 纵目人面具 高66、宽138厘米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三星堆博物馆藏

“青铜纵目面具”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型的大耳呈飞扬之势,向两边充分伸展;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柱状向前纵突;短短的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至耳根,口缝深长上扬,舌尖微露,就像是在微笑。

三星堆青铜面具纹路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2)

仔细瞧,额头中间有一个方孔,在之前这个孔中可能有精美的额饰。将这些夸张的五官结合在一起,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非常的狰狞和怪诞。但这也正代表着商代中晚期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

三星堆青铜面具纹路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3)

最早制作青铜纵目面具的蜀国工匠,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人和兽的形貌巧妙地结合起来,面目威武、神情严峻,有没有一种神秘静穆、威凌八方之感?但你们也不要害怕,看着我的大大耳朵和瞪得比铜铃都大的眼睛,有没有想起传说中的顺风耳、千里眼?这样一想是不是就亲切很多了?

三星堆青铜面具纹路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4)

三星堆青铜面具纹路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5)

作为三星堆遗址的标志性器具之一,青铜纵目面具究竟代表了什么?又有哪些意义呢?

学术界现在有很多看法,但大致分为三类:

1.与古蜀蚕丛氏有关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石椁为纵目人冢也。”

现在一般认为,青铜纵目面具的形象符合古代文献中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可能是古蜀先民在神庙中祭祀崇拜的蜀人始祖蚕丛的象征。

三星堆青铜面具纹路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6)

2.当地本民族的形象

三星堆出土各类文物中,人、鸟、兽的眼部造型都很奇特,有学者称之为“眼崇拜”,也有研究者对各类眼形器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纵目属于鸟形眼球,属于方形鸟眼球的外延,而青铜纵目面具上的眼睛与其他青铜人头像一样也是外眼角斜挑的杏眼形,说明也是当地本民族形象。根据文献记载,早期蜀王多以鸟为名,如柏鹳、鱼凫、杜宇等,推测蚕丛纵目,或也是鸟类,由此认为以前的蜀人都以鸟为图腾。

三星堆青铜面具纹路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7)

3.王国重器

因为青铜纵目面具最为夸张的是凸出的双眼和舒展的大耳,因此有人称之为“千里眼”、“顺风耳”。夸张的造型表明其具有超人的神通,在当年三星堆王国的祭祀或信仰活动现场,其极有可能被放置在重要的中心位置,当为王国重器。

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目前还是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大家们觉得它是做什么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