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一斤等于18两的时期(称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

历史上有没有一斤等于18两的时期(称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1)

在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着称的身影,女人喜欢用称来测量自己的体重,以保持自己苗条的身材,在市场上,称测量着每一件东西的重量,让我们的消费更加安全,也给我们的市场带来了规则化、制度化,另外,在工农业以及科学研究方面,都是扮演者不可缺少的内容形式。

然而,称可不单单只是在现代社会中意义重大,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发明了称,并且十分巧妙地运用称,以达到古代社会所需要的内容,但是,古代的称和现代的称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称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称的演变过程吧!

一、称的历史渊源

1、称的问世

天平是最古老的称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器,他是最早的称的形象,出自古埃及王朝,天平秤的发明其实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应该就是利用挑的扁担原理,继而继承和发展才发明了天平秤,这也凸现了人类的大智慧。其实,对于称的来历,我国一直都有着两种传言,一种是鲁班制作成的木杆秤,一种是范蠡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杠称。

经过了漫长过程,称才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一开始人们对于称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了解,所以在民间并不常用,只有官府在缴纳梁税的时候才会使用。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统一了度量衡,改一斤为十六两,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半斤八两”之说。在社会中难免会有一些人投机取巧,不老老实实的做生意,还有缺斤少两的现象,正是针对这个现象,人们添加了“福禄寿”三星,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在古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人们对此深信不疑,所以给市场带来了安稳。

历史上有没有一斤等于18两的时期(称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2)

2、杆秤的出现

杆秤作为中国独立发明的传统衡器,杆秤并不比电子秤“科学”性差,它在中国应用了数千年,其社会价值可以说是无所不在、难以语言描述清的。相交于电子秤而言,杆秤比起电子秤更具人情味,它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用杆秤做出的生意也正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中国人讲究的是一定原则下的往来人情,不同于外国硬性原则下的精准计算,于是在生意中也不为硬邦邦的金钱来往,更像是一次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

杆秤的兴衰沉浮记录了社会生活变迁史。在大工业文明向手工艺文明挑战的全球大背景下,中国曾以“科学化、现代化、合作化”等理念指导,对传统杆秤及其生产,从意识形态、工艺方式及产业制度上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限制、批评、改造、打击。尽管如此,在电子秤已广泛应用于商业计量的今天,传统杆秤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二、称的发展演变过程

1、各个朝代的度量衡

在出自汉朝时期的《汉书·律历志》中,就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汉朝在称量东西时的所用的计量方法,按我们现在的考察来说,汉朝时期的一斤是我们现在的二百五十克,因为宋代的社会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富强,所以在以后的朝代中,都有借鉴宋朝的方法,但是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所需要的进行了改良。在古代中,有需要十分准确的测量重量的地方,那就是药店,因为抓药多一分少一分都会闹出人命,所以药店里的称量工具一般都会非常精准,会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抓药。

历史上有没有一斤等于18两的时期(称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3)

2、称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

一斤十六两的制度在我国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了方便测量,人们对于称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东西,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为了人们方便计算,改为了一斤为十两,并且两我们之前称量的单位直接改为国际上的称量单位,砝码也要使用标准砝码,只是为了精准测量,这就可以大大防范了“十称九不稳”的现象发生,保证了杠杆的准确性。

弹簧秤是根据“胡克定律”发明出来的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只是用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一些重量比较小的东西,因为弹簧本身就容易发生形变,还容易收到温度和湿度条件的束缚,所以弹簧称的称量结果容易出现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相信大家都知道弹簧测量计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弹簧秤,弹簧秤有着一定的弹性滞后性,所以一般我们在使用弹簧测量计的时候一般都会多次测量,找到最佳的测量结果,还要考虑到弹簧本身的因素是否对测量结果有所影响。

随着科技的日间进步,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发,电子产品逐渐进入到千家万户中。人们对于称重的精确性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这如果一直都只是依靠着人工去服务测量的话,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人们的精准度还不一定非常乐观,所以这就迫切地需要一个电子称量工具的出现。

历史上有没有一斤等于18两的时期(称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4)

3、逐渐发展的称

由于我国对生产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新中国时期的称也是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对于称也做出了较大改良,和之前的称比起来,新中国时期的称更加精准,也避免了一些道德沦丧的人,利用称来偷工减料,给市场带来不利影响。新中国时期称的发展也给后来人们发明和改良称带来了方便和基础,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改良是功不可没的。

电子秤就是在样的背景下被发明出来的,他通过杠杆系统、光感系统和电子线路三部分组成,电子称的出现,使之前使用的杠杆称迅速被淘汰,现在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电子秤的身影,比如说,在超市里称量物品,甚至家庭中也会常备一个电子秤,为了时刻知道自己的体重,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秤了,但是,在以后,我们将会发明更加先进的测量工具的。

三、称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的影响

1、称出现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称的出现是必然的,不管是谁发明的,所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杠杆原理。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使用,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文献中就有记载过一个小型衡器——木衡,这就是当时人们对称做出的继承和创新,到了唐朝和宋朝时期,在称量工具方面更是有了巨大的进步,发展也是越来越成熟,由之前的非十进制还为了十进制,更加方便人们计算和统计。

历史上有没有一斤等于18两的时期(称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5)

从称的发明来说,称本来就是为了更加公平才被制作出来的,诸葛亮曾经说过:“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这也就说明了古人把称不单单只是用来称重,更用来称人心,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公平不单单是古代社会中追求的,对我们现代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称的制作,蕴含着我们祖先的讲究和准则,更有着对我们做人做事的一种警告。

2、称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

称的发明,本来就是为了在交易中能够更加公平公正,千百年来,手杆秤一直都是华夏国粹,它统领了我们两千多年的中国的计量,作为度量衡的标准,在商业发展中,度量衡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俗话说,要想使一个国家灭亡,先打破他的经济效益,而度量衡一旦失去国家的控制,这个国家的经济势必会出现崩塌,经济动乱便容易引发暴动,从而发生内乱,所以说,称的标准的不能随便更改的,否则,必将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这也就是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的一个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秤日间普及,传统的杆秤已经不多见了,但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电子秤也是离不开杆秤的工作原理的,只不过在中间注入了新的血液,另他形成了新的形式,从而影响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我相信,我们将来的科技将会更加进步,会发明出更加先进的称重工具,但是不管是什么,我们都不能忘记,传统的杆秤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历史上有没有一斤等于18两的时期(称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6)

四、总结

称的发展贯穿着我们国家的历史,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古代人来说,称是衡量的重量,也是衡量的人心,制称人都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制作,赚钱的事情都是其次,因为称决定着公平,所以多年前的制称人也是一个无私的奉献者,俗话说“先做称,再做人。”这也就体现了做称人的底线和原则,也正是因为如此,制称的这一门手艺被称为“百工之首”。

而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称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物品,人们买东西需要看看称是否缺斤少两,但随着高新技术的逐渐深入,我们的测量工具将会越来越精细,让一些想要投机取巧的人无懈可击。

参考文献:

1、“称”的发展史

2、《我国古代权衡器简论》

3、《中国度量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