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为贼怎么反驳(老而不死是为贼)

作者 李云胜

古人说老贼其实是骂人的,意同匹夫一样,典出《论语·宪问》:“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而不死是为贼怎么反驳(老而不死是为贼)(1)

不久前去世的台湾作家李敖在电视节目《李敖有话说》里也提到老贼,指的是他的邻居裴存藩。

提起裴存藩的名字,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应该不陌生,他是黄埔三期的学生,官至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驻滇干训团政干班中将主任,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当时在云南是和龙云齐名的人物。沈醉在《军统内幕》、林毓棠《云南起义纪实》里都曾提到过他。

就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人,在败退台湾岛后任立法委员,住在台北市敦化南路金兰大厦8楼,每天叼着雪茄烟去所谓的台湾国会上班,直至1989年去世。但台湾媒体竟不知其为何许人也!遍查国会的文牍纪要,四十年间他没有留下直言词组。李敖先生回忆起他这位高邻,猜度一是台湾的新贵是看不起这位遗老的,以为时光不再、英雄已矣;而这位老先生同样也看不起那些新贵们,心里一定在想,想当年老子在云南,住的是西班牙式的别墅,咳嗽一声也会威震滇池。

老而不死是为贼怎么反驳(老而不死是为贼)(2)

这使我想起了前日看到的原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唐先田先生的一篇大作,里面有书家送给他的一副楹联:“杨意不逢无凌云妙赋,钟期既遇有流水佳音。”这副对子似乎应该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藤王阁序 》,原文是:“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曾和卓文君在临邛卖酒,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以至官至宰相。又《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如此看来,不得志或曾得志又失势的,古往今来大有人在,以至于有了自称“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的《相如涤器图》:“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狗监犹能荐才子,当时宰相是闲人。”

其实,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从来都是“士”们关注的问题,禅让是一种,于是有了上古“四杰”,顺便说一下,尧、舜、禹、皋陶中皋陶的封地就在我的故乡安徽六安;世袭是一种,这里面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由于领导才干不可能遗传,继承者能否像他的前辈那样有效地使用权力越来越成为严重的问题;二是这种权力递交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朝廷对官吏的任免权,分散了政治控制力”(余秋雨《山居笔记》);而起源于汉代的“察举”制度,以及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同样也是问题多多,以至于在隋唐年间出现了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度到了后期已越来越走入死胡同,但在初创时期,在破除门阀势力和体现公平性等方面是有着极大的进步性的。

如此说来,作为一项行政人员或曰官员的选拔制度从来就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而迄今为止,也从来没有任何一项文官选拔制度是尽善尽美的,它既有制度本身的缺陷,也有具体操作人员有意或无意的失察。这也就造就了一种千古奇观,一方面是政府和社会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养在深宫人未识”。但现代社会的“士”们要比他们的先辈幸运得多了,人才价值的实现并非只有从政这一条路。

我曾采访过一位山村语文教师,他是84届师范生。他的同学基本上分配在城市里,有的已官至“七品”,而他由于家在农村,又没有任何社会背景,所以至今仍在山村中学教书。在采访中他对我说,刚开始时,他最想的就是调到城里去,但始终未能如愿。时光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他在那里成了家、有了孩子,心也慢慢静下来了。前几年他尝试着给报刊写文章,陆陆续续已经发表了几十万字,在当地的平面媒体那里算是比较有名的写手,有趣的是他的笔名就叫老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