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抬杠 他的相声艺术看到了师爷侯宝林大师的遗风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抬杠 他的相声艺术看到了师爷侯宝林大师的遗风(1)

  相声大师侯宝林在舞台上无论是眉宇之间还是举手投足都透着一个“帅”字。相声演员要想成名响蔓儿除了好的作品支撑,还要有鲜明的个人表演风格。帅、卖、怪、坏必须得占一样,而老侯爷则是将“帅”发挥到了极致,潇洒大方的台风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即便在台上使《夜行记》、《跳舞迷》、《酒鬼》这类内容略微犯犬的作品也依旧不失风度。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抬杠 他的相声艺术看到了师爷侯宝林大师的遗风(2)

  在侯门弟子及再传弟子中,能继承老侯爷帅气台风的凤毛麟角,其中关门弟子师胜杰表现的尤为突出。除此之外,或许最容易被大家想起的就是素有“小侯宝林”美誉的刘文亨先生,怹的表演也是以帅著称。其他门下弟子如黄铁良、马季、贾继光、康达夫等人的表演风格都很难跟“帅”联系到一起。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抬杠 他的相声艺术看到了师爷侯宝林大师的遗风(3)

  其实,侯门传人还有一位不折不扣的“帅”材,从清新俊逸的台风和字正腔圆的柳活中都能依稀看到老侯爷当年的风采,他就是北京相声名家王谦祥。说北京相声名家并不确切,因为王谦祥地道的天津人,只是跟随恩师马季学艺一直到后来舞台生涯都落脚在北京。而他与李增瑞近60年的搭档关系也成为相声界捧逗搭档的楷模。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抬杠 他的相声艺术看到了师爷侯宝林大师的遗风(4)

  回顾“祥瑞组合”过往的作品中,都遵循着两个原则。其一,坚守是老侯爷主张的说文明相声,王谦祥、李增瑞的段子里不仅找不到半点荤包袱和粗口,甚至都没有低级趣味的包袱。不管是创编段子还是传统活在内容语言上都是经过斟酌提炼的。其二,台上不靠撒狗血来哗众取宠,像他们两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换包装》、《突发奇想》在表演中适度引入了道具(皮搋子)和探戈舞蹈形式恰到好处的增加幽默效果。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抬杠 他的相声艺术看到了师爷侯宝林大师的遗风(5)

  在相声界流传着一个说法叫“一柳三火”,意思是演员使柳活段子更容易受到观众欢迎。王谦祥恰恰充分利用了自己优越的嗓音条件,与李增瑞搭伙表演了大量歌柳、戏柳的段子。比如耳熟能详的《罗成戏貂蝉》可以说是老二位的把杆儿活。这个段子从梁子上看与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马季的《王金龙与祝英台》如出一辙,对于这类柳活段子的使法是相对困难的,因为假如一味去模仿师父、师爷的路子,这个段子很难被观众认可,毕竟大多数观众会认为你嗓子再好能好过你师爷侯宝林吗?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抬杠 他的相声艺术看到了师爷侯宝林大师的遗风(6)

  王谦祥、李增瑞在使这块活时更注重细节铺垫,虽然卖的也是逗哏的这口唱,但在人物心理活动和反应上更合情合理。两位一帅一怪的搭配个性鲜明,王谦祥文雅潇洒、范正儿,李增瑞表情动作适度夸张、递腿儿精巧,时不时还抖出蔫包袱。他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演的诸如《恋爱与离婚》、《省略语》、《学外语》等段子放到现在来听依然能让相声爱好者津津乐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