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高频考点分析两次工业革命)

一、考情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学科教师资格笔试考试的重要专题,而两次工业革命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年教师资格的考试题目,我们发现它多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影响。

二、知识详解

(一)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2)资本:殖民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技术知识的积累;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5)市场: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高频考点分析两次工业革命)(1)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4.影响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

(2)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①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并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步上升,工人运动兴起。

②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社会。

③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3)世界格局的变化: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媒介,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东方从属于西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世纪东西方贸易往来中以东方为主导的状况,这种变化一方面加剧了东方的落后与贫困,另一方面也猛烈冲击了它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最终确立。

(2)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通过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金: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4)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用于工业生产。

2.中心:美国和德国。

3.主要发明

(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不断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不断涌现;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化学工业的建立:无烟炸药、人造纤维。

(4)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