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

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国在咸阳宫以最隆重的九宾之礼迎接燕国使者荆轲与秦舞阳来朝。荆轲能获得秦国如此高规格的礼遇,除了有秦王宠臣蒙嘉的力荐之外,还带来了秦王最想要的两件礼物:秦国降将樊於期头颅和督亢地图。

荆轲手捧盛有樊於期头颅木匣,副使秦舞阳手持地图来到咸阳宫。

面对强秦君臣,秦舞阳表现异常紧张脸无血色,一种说法是秦舞阳因为愤怒而色变,另一种是因为恐惧,无论是哪个原因,作为荆轲的副手,秦舞阳的表象是相当不称职的。这些异常表现引起了秦国朝臣们的非议,荆轲连忙替他开脱道:“他生长于北蕃,没见过大世面,请秦王谅解!”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1)

秦王让荆轲献上地图,随着地图徐徐展开,一把闪烁着幽蓝光芒的匕首出现。千钧一发之际,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抓起匕首就刺,裂帛之声响起,荆轲左手只剩下了秦王的半幅衣袖。秦王受惊,趁机腾身而起,绕柱而逃,边躲避荆轲的追赶一边去拔佩剑,慌乱中怎么也拔不出来。

突然出现的变故,让秦国君臣乱作一团,按照秦律,群臣是不能带武器上朝的,只得徒手参与拦截荆轲。秦王在臣子的提醒下,负剑、拔剑砍向荆轲,荆轲左腿被砍断,匕首随手掷出,击中铜柱。

荆轲的刺秦已经没有了成功的可能性,绝望之余道出了此次行动失败的原因: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2)

最初燕丹与荆轲制订的策略并未刺秦王而是劫秦王。至于副手秦舞阳并非荆轲中意的助手,而是太子丹强烈推荐下荆轲无奈的选择。可以说,荆轲刺秦王之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太子丹。

荆轲刺秦王的背景‍

燕太子丹与秦王嬴政的第一次交集是在赵国。太子丹是质子的身份,嬴政是质子嬴异人之子,几乎相同的社会地位让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嬴政回秦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秦王。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两人再次相遇,一个是强秦之王,另一个是弱燕的质子,身份之间的巨大落差已经决定了两人已经回不去曾经的好朋友时代。秦国不可能因为一个燕太子而改变踏平六国的脚步。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3)

丹逃回燕国后,一直寻求报复秦国的办法,可惜因国力远远不及秦国而毫无反击。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秦灭赵,燕国被灭的几率大增,恰逢樊於期叛秦投燕。为了化解危机,太子丹请教师傅鞠武。鞠武提出将樊於期送往匈奴然后西联三晋,南联齐、楚,北和匈奴的策略。

由于鞠武提出的策略并不能短时间生效,所以并没有被燕丹采纳。鞠武为燕丹推荐侠士田光,田光年迈已不堪刺秦重任,他推荐了相交甚密的卫人荆轲,同时田光还点评了燕丹的三位门客,他们都是怒形于色的人,不能重用。

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

荆轲前往秦国的首要目的是效仿当年曹沫柯地会盟时的举动,逼迫秦国将六国土地归还,如果完不成这个任务,退而求其次刺杀秦王。

这一点从今天看来是燕丹想得太肤浅了,齐桓公当初谋求的是霸业,提倡的是“尊王攘夷”,齐国并无吞并宇内之心。反观荆轲出使之时,秦国已经是以统一天下为任了,秦王一人的生杀根本改变不了天下大势,就算荆轲能成功,秦国基本上没有签署归还六国土地盟约的可能。

太子丹急于求成,荆轲原本要等一位朋友作为助手一起前往秦国,可是太子丹的种种表现让他不得不提前出发。田光先生已经点评过秦舞阳,怒形于色。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秦之一统为大势所趋,并不可能因一人而废。燕太子丹一意孤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