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一种智慧(劳动教育不妨多些创新思维)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劳动教育是一种智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教育是一种智慧(劳动教育不妨多些创新思维)

劳动教育是一种智慧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作者:井水明

今年9月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这从制度层面解决了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问题。要让劳动教育发挥最大效果,还需要全社会与时俱进,多些创新思维。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劳动教育。家长不重视劳动,学生对劳动也提不起兴趣,再加上劳动课的师资不济、课程单调,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现象等存在,无法起到应有的育人作用。随着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不少学校纷纷尝试成立劳动研学基地。伴着怡人的秋色,学生们走进乡村、步入田野,在劳动研学基地中种下一棵棵蔬菜。翻土、浇灌、养护……在一派紧张忙碌中,他们既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也充分感受了收获的喜悦,让人们看到了上好劳动课的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而新技术的发展又促进着劳动方式的变革,劳动方式一旦发生变革,就需要新的劳动教育方式与其相适应。当前,新技术革命浪潮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性劳动逐渐取代重复性劳动,劳动也从生产转向了创造。要适应发展形势,我们的劳动教育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动手,还应引导学生动脑。劳动教育要由传统意义上要求学生重复简单做做家务等体力活,向引导学生走进乡村、步入田野,亲手经历种植的全过程,体验木工、烹饪、布艺等创造性劳动转变,让他们认识到到,依靠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创造美好生活,才能让劳动教育有新意、有意义。

对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科学谋划,创新劳动教育思维,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时,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个性,建设“融合创新”的课程体系。比如,建设相关劳动教育基地和实验室,由劳动教育教师指导学生种花、养鱼,体验劳动过程,从中学会观察、分析、总结,使学生从劳动中收获知识和成长。将劳动教育与创客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大胆进行发明创造,参与创意机器人项目等,并在项目合作中培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着做”的正确劳动观。学校还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服务社会中,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公益主题活动,如学雷锋环保实践、重阳节服务老年人、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学习包粽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让学生养成“公益的劳动争着做”的良好习惯,增强社会担当。

劳动教育实际是一种“开放创新”教育,具有形态丰富、内容多元的特点。学校不妨多一些创新思维,让劳动教育更有吸引力。我们相信,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劳动现场,在跨学科、跨场所、跨主体、跨行业的各种劳动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劳动与创造能够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正确劳动观,就一定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助力,进而促进学校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给学生更高质量、更完整的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