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框架(努力提高自我认知)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框架(努力提高自我认知)(1)

聊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跟大伙儿分享几个实例:

1. 一对成年的姐弟聊天儿,当姐姐知道弟弟已经挂了省城医院的专家号,准备带老婆孩子去看病时,姐姐一再在电话里进行干涉和指正,称孩子的普通体检没必要要省城,弟妹的小病也可以就近找医生看,并说开车的费用高,孩子太小坐车会闹等细节。姐姐对弟弟的关心和担心,从长达半个小时的通话中,可以听出非同一般。

2. 两个朋友一起出差,住同一间房。一个特别爱刷手机,不管是追剧、打电话还是刷抖音,手机总是处于外放状态,而且声音还会处于最大音量。另一个人实在受不了,要求手机声音调小一点,从此手机的声音倒是小了一半,但讲电话、视频的声音依然铿锵有力。理由是:大家都这么熟悉,又没有什么秘密,干嘛要遮遮掩掩?

3. 在一起工作了很多年的同事,自以为和对方很相熟,日常说话也很随意,也会用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亲昵的称呼或口头禅。突然,在一次亲热称呼对方“乖”的时候,对方明确表示抗议,称不喜欢这样的称呼和说法。那一瞬间,说者委屈恼怒却又百思不得其解。

这样和情形是否熟悉?你、我或者我们身边的人,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

说实话,这三种情况,我都曾在生活中亲手制造过。五年前,我的弟妹曾因为我过多地关心他们的小家庭而将我拉黑。三年前,我的儿子曾明确说过我有时候讲话声音太大。而第三种情况,则是我昨天的亲身经历。

类似前两种情况的现象,我经过学习和自我提升,现在不再犯那样的错误,但在生活和工作中却几乎每天都可以碰到,第三种情况,是我始料未及的,本以为自己现在修炼得已经很好了,却不曾想“好心被人当成了驴肝肺”。

由此,我不禁又开始思考“自我认知”这个问题。

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水平,跟学历和经历有关,更和自我反省有关。亲情关系中,不论是父母子女,还是兄弟姐妹,很多都会打着上“为你好”的旗帜,对一个成年人进行各种干涉和指导,总担心自己爱的人走弯路、吃亏上当。

这是对自己、对亲人、对亲情认知欠缺的一种表现。我们对亲情的认知,没有随着年轮的增长而前行,没有认识到那些比自己小、从小被自己爱护和照顾的亲人,或许如今比自己懂得更多,各方面比自己更优秀。

就算是表面看起来,他们还是不如自己强,可他们也是成年人,有他们自己喜欢和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再如何爱他们,那些强行堆砌在对方身上的东西,也未必特别适合他们。这样打着“爱”的旗号,往往让对方无奈,也让自己委屈。

网上的文章、视频等信息多如牛毛,有价值的却并不是很多,于是,就有人提到了“视觉垃圾”,认为那些不优质的信息,是影响人们视觉的东西。我认为,和视频垃圾相对应的,应该还有“听觉垃圾”。

在网络里自动闪出一则消息,就算它再垃圾,人们可以选择关掉,还是有选择的。可身边那些“大嗓门”和从手机外放里蹦出来的声音,我们却没得选。

中国人讲情面,若是认识的人声音大、手机音量大,我们会出于情面不好意思要求以方“闭嘴”。若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则更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原则,任由自己的耳朵受污染,也不愿礼貌地提出合理的要求。

那些制造声音垃圾的人,大概率就是一个完全没有自我认知的人,若是有人当面说他声音大,她不会想到是自己影响到了别人,可能还会说出一堆出乎意料的话,令“受害者”更加委屈。

昨晚我被同事“噎”了一下后,反思了半天,觉得我的“自我认知”还欠缺许多!我认为和她很熟,以前和她说话都那样亲昵,还认为她也喜欢那样的语调。其实,我根本就不是特别了解她,只是从她日常对我的态度和行为中,感受到她对我的友好的,而我回报给她的友好方式,却并不是她所喜欢的。

当时被她“噎”着的时候,我感受很没面子,有点委屈,可后来细细一想,确实是我自己说话欠妥,不该认为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是她受用的方式。我很感谢她能当面说不喜欢,这样我以后就知道不再那样跟她说话了,也知道了,她是一个在称呼上喜欢一板一眼的人。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德之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德之人,就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没有犯和他类似的错误。

一个经常自我反省的人,自我认知必然会一天一点进步,对人和事的掌控,也必然会更精确,便不会再做出“替弟弟当家”“不顾他人感受”“自以为是”等行为了。只有每个人都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