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优秀小学教师(盘山道小学优秀教师教你拓展思维)

河东区优秀小学教师(盘山道小学优秀教师教你拓展思维)(1)

个人简介

魏丽丽,河东区盘山道小学语文教师,天津市普教系统优秀德育教师,河东区教育系统优秀团干部、校级先进教师,区“三研”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先进个人。河东区中小学首届优秀微课评比活动获二等奖,多次在区教研会上做区级观摩课。《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在天津市第三届“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获小学组一等奖。

文章的精彩体现在语言上,语言的精彩体现在重点词句上,有些词句看似普通,实质却有丰富的内涵。因此,理解词句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那么,理解词句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

联系文本结合具体语境

词句的深层含义,往往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有关。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例,课文在介绍叶圣陶老先生为“我”批改作文时有这样一个词“密密麻麻”,我们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一下:认真读读“密密麻麻”所在的句子,就能发现“密密麻麻”联系上文指“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联系下文指“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再结合书后的“资料袋”,叶老的辛勤付出便跃然纸上,我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联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

理解词句,除了联系文本,还可以联系

生活,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借助亲身体验来理解意义抽象的词语、句子,化难为易。

《生命生命》是一篇哲理性散文,其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在理解时就可以采用联系生活的方法。比如,“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想想,怎样做是“好好地使用”?怎样做是“白白地糟蹋”?杏林子在看到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自己的心跳后,猜猜她会选择哪种人生态度?这样链接生活,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读懂了句子,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借助插图辅助理解词句

课文的插图形象而直观,可以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辅助理解词句的作用,学习时,我们可以借助插图,加深理解。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配有一幅“肖复兴去叶老先生家做客”的插图,在体会“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这句话时,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中的环境和人物:叶老的书房整洁明亮,墙上悬挂着一副对联“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他面带微笑,正和“我”亲切地交谈着。这些从插

图中获取的信息对我们理解这句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想象“画面”理解词句内涵

课文中的词、句具有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再透过想象的“画面”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深层内涵。例如,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品读德国街道优美风景的语句时,同学们可以围绕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展开想象,读着这两个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样,想象着画面再读课文,感受就更深了。

搜集资料加深词句感悟

有些文章,由于年龄、经验的限制,我们在阅读时常常存在着不理解的地方,这时结合文本适当搜集资料,既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又能加深对关键词句的感悟。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笑谈‘碰壁’”这件事中鲁迅先生对小周晔这样说道:“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看似谈笑的话语中包含着怎样的含义?同学们可以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而体会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整理渤海早报记者许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