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孩子自控力和专注力(孩子的自控力和创造力该如何培养)

如何养成孩子自控力和专注力(孩子的自控力和创造力该如何培养)(1)

一、负面情绪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分支学科,叫做“发展心理学”,它把孩子不听大人话的现象,统称为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不能避免,只能去化解。孩子矫情,多数情况是因为情绪没有转过弯,如果通过认同他的情绪,并且引导他把情绪转过弯,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情绪的产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绪的表达是后天学习到的。合适地表达情绪,对孩子今后面对社会都是受用终身的。

1. 要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父母要帮孩子分析:你脸红、挥拳头,这就是生气了。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生气的感受。

2. 在孩子表达完之后,家长可以用自己小时候的同样经历,告诉孩子,你的情绪产生很正常。这就是认同孩子的情绪。

3. 等孩子情绪平稳了,就可以引导他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了。家长要给孩子立几个基本原则,比如: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损害财物。

4. 等孩子情绪好了,就能够理性地对待困难了。所以,家长不要怕孩子有情绪,每次有情绪的时候,也正是他面临成长的时候。

二、挫折教育

恰当的挫折教育,并不是要父母有意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各个部分发育并不是同时进行。大脑中负责情绪的部分叫杏仁体,它的发育早,所以人很小就会使性子、发脾气;负责理性的那部分叫前额叶,发育相当迟缓,要到20岁出头才能成熟,所以人到了20岁左右才能熟练地运用理性。

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决定了他们的世界存在更多自然 “挫折”场景,所以不需要家长再人为制造更多挫折来锻炼孩子。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1. 先要破除孩子不必要的完美主义,缓解挫折之后的压力感。对于敏感的孩子,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出错是很正常的事。

2. 在缓解孩子受挫之后的压力感、帮助孩子梳理情绪之后,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鼓励他尝试着解决问题。

3. 孩子大哭大叫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做他的情感后盾。在孩子的情绪平和之后,再给他一些建议,引导他解决问题。

三、自控力

自控力是远比延迟满足更广的概念。真正的“自控力”,是要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做应该做的事。

父母要从全局出发,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自控力,而不是纠结于“满不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个问题。如果孩子要求合理,就没必要事事推迟,也没必要总是故意不满足孩子要求,一味盲目地让他等。长期对孩子的情感不做及时和适当的回应,反而还会伤害亲子关系。

1. 可以把专注能力和自控力一起训练。通过情景性的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意识。你会发现在游戏的情境里,孩子们能克制得久一些。

2. 1岁半到3岁的孩子,慢慢就具备了自控力,在很多情况下已经能做到短暂等待。这里的短暂等待和延迟满足不一样,它是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指向,并且时间相对短。

3. 当孩子遇到挑战性问题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这是因为当他们自言自语时,专注力会更持久,所以不要去打断孩子。

4. 要满足孩子合情合理要求,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已经是被满足的,今后在大原则上不被满足的时候,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接受。不然大事小事都不被满足,孩子会和爸爸妈妈产生疏离感,就容易在今后的更多合作上出现问题。

5. 父母可以在满足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做主,在选择中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既达到了锻炼孩子克制自我意识的目的,也培养了他做决策的能力。

四、倾听与独立思考

要破除“孩子太听话就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这个成见,要意识到倾听和独立思考并不矛盾,还可以相互结合,而且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规范意识的独立个体。

要告诉孩子,倾听是一种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别人把话讲完,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成果,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意见。其实这变相提高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倾听。父母要做好表率,有懂得倾听的父母才有懂得倾听的孩子。父母的倾听,会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自觉地以父母为榜样,学会倾听身边人了。

父母还可以指派给孩子一些简单任务,让孩子练着倾听,然后再执行,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这些指令变得有趣。

五、创造力与试错成长

孩子犯错的时候,也是在错误中学习的过程。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打破常规、最容易产生创造力的时候。如果家长们等不及,用不容置疑的方式去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是剥夺了探索尝试的过程,也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家长要始终注意:成人眼里看到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并不是一样的。

0到2岁的阶段,是孩子感官发育的重要阶段。宝宝喜欢到处摸到处爬,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其实,这是他们在用这些亲密接触的方法探索世界。所以,不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盯着识字卡片看,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明确了“试错同样是成长”这个基本原则之后,要鼓励孩子用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自由表达。

【案例】

作者的儿子喜欢看科普书,有一次看到不同的光波有不同波长,光波穿透不同材质的能力也不同,孩子想出一个游戏,让妈妈假扮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孩子拿着一张纸,请妈妈像那些射线一样,穿透一张纸。妈妈非常配合,马上做出了光穿过纸的动作。

枯燥的物理学知识,孩子居然能用如此有创意的方式表演出来,作者感到很惊喜。自编自导的游戏,能帮助孩子学习知识,这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金句:

1. 孩子矫情,多数情况是因为他们的情绪没有转过弯儿,如果我们通过认同他的情绪,并且引导他们把情绪转过弯儿,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2.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3. 满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已经是被满足的,今后在大原则上不被满足的时候,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接受。

4. 认真倾听,获取充分信息,实际上是孩子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5. 成人眼里看到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容许孩子犯错,避免灌输标准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