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孔子箴言故事谦恭自知)

孔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孔子箴言故事谦恭自知)(1)

《论语·卫灵公》记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多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战国时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正好从两方面反映出这句话。

战国后期,秦国强大,虎视眈眈地对待各国。秦昭襄王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一块美玉。赵惠文王知秦王惯于背信弃义,一面派廉颇带兵防备,一面派蔺相如前去应付。结果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要侮辱赵王,蔺相如当机立断予以反击,维护了赵王的威信,保持了赵国的国格。立了两次大功的蔺相如,回国后被封为上卿,地位在老将廉颇之上。

孔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孔子箴言故事谦恭自知)(2)

老将廉颇,多年来带兵征战,为赵国立过大功,但他对自己的功劳看得过高,对蔺相如封于他之上很不服气。声言一定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叫他丢丑。而蔺相如则冷静地看到自己贡献不大,对自己要求严格。听说老将廉颇对他不服气,决心一定要让着他。日后在蔺相如出行时,廉颇一次次地挡道,蔺相如一再退让。他手下人看不惯,纷纷责备蔺胆小无能,还有的说受不了侮辱,要离他而去。蔺相如说:“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我为什么怕廉将军。因为我们一将一相,只有团结和好,秦国才不欺负我们。”老将廉颇听说以后,十分惭愧,亲自到蔺府负荆请罪。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

孔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孔子箴言故事谦恭自知)(3)

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不居功自傲(“躬自厚”)对廉颇退让(“薄责于人”),而廉颇则居功自傲,看不起别人,与孔子这句话相反。事实证明蔺相如正确。“则远怨矣”——最后以廉颇负荆请罪的举动,为此画了个句号。

一个君子从来对己严,对人宽,这不是容易做到的。有人往往过高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忽视或原谅自己的缺点,千方百计寻找理由对自己宽恕,为了抬高自己,不惜压倒别人。这样做,不但自己不能进步,还经常得罪别人,招来怨恨,显然不好。孔子提倡自己宽厚些,少责备别人,就是对己严,对人宽,这样做的结果就能远离怨恨。别人不会怨恨自己,自己也心情舒畅。

孔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孔子箴言故事谦恭自知)(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