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先从了解孩子成长的四个阶段开始)

科学育孩,先从了解孩子成长的四个阶段开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提高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高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先从了解孩子成长的四个阶段开始)

提高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

科学育孩,先从了解孩子成长的四个阶段开始。

一个身心健康、积极上进、自律爱学习优秀的孩子,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向往的。

于是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有很多家长就对孩子抱着很大的期望,甚至很早就开始张锣起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殊不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着教着,完全偏离了自己的轨道。

其实,我们很多妈妈并不知道孩子的成长是有章可循的,出了问题,本质上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循成长本来的规律。

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让我们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用科学育孩,我相信大家了解之后,你的内心一定会豁然开朗,因为我本人在学完之后,我就有这种感觉。

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从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依靠自己的动作去适应环境。比如说在地上翻滚、手舞足蹈、爱哭闹等等,通过曰常触摸,感知等一系列的动作,让自己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不断发现,探索,让自己慢慢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多点耐心,不要过多的去干预孩子摸爬打滚,只要是安全的范围,我们都应允许孩子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让孩子健康地自我成长。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6、7岁)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特点:

1、自我中心,这里的自我中心”并非自私霸道,并不是指孩子自私或者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这方面,指的是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表征世界,他相信别人的观点、想法、情绪、体验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哪这个时期的父母可以利用假装游戏来减弱自我中心性,发展孩子为他人着想的个性。

2、前概念性:语言能力非常强,所以这个时期要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比如说我的小儿子3岁的时候就跟外国人学英语,所以现在英语口语就比较纯正。那么在这个时期错过了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后面很难补偿回来的。

3、泛灵论:3-4岁的孩子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就比如说,平时你会看到孩子对着没有生命的布娃娃说话,会感到很奇怪是吧,但是孩子不会,因为这是孩子正常成长的现象。

4、直觉思维: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他们不能对事物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整合,因而思维具有直觉性,缺乏逻辑性。

5、孩子已具备分类能力,所以多鼓励孩子收拾玩具,让孩子分类放好等等分类事物。

这时候的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但常常把自己的意识动机推向无生命的事物上。觉得发生的一切都是活灵活现的。

他们这时候以自我为中心,只从自己的观点看世界,很难意识到其他人的观点。这段时期也是第一次断乳期。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这个时期是孩子步入小学阶段时期,开始去自我中心化了,知道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等但是整体的思维活动他们还是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这一阶段的孩子的认知结构也会发生很大改变。同时也获得了守恒概念,认识到物体形状改变但总量没有变化,能够进行可逆性运算,特别是能够进行两个维度的思考和运算。但此时的运算还需要具体可感的事物做支撑,家长需要运用具体的物品帮助孩子思考解决问题,不要让孩子进行复杂的抽象运算。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哪些喜欢哪些超前教育的父母,这一时期他们就开始给孩子上奥数,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奥数是适合形式阶段运算的孩子去挑战的。

同时这个阶段的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养成信任、自主、勤奋意识品质,从而促进其个性发展。

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以后∽成年)

这时期的青少年进入到了初高中阶段,思维特别灵活了,开始可以进行假设—拥有演绎的思维方式,面对某一个问题时,他会首先提出假设,然后提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然后再进行演绎,从而最后寻找到最正确的答案。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不再象以前一样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这个阶段的孩子同时也出现逆反,因为他们要通过逆反来获得自主成长。。

面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就不要再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该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做决定,培养孩子的独立决断能力,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当在对待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我们也要及时提出建议、正确的指导以及改进的方法,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