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穿汉服对吗(穿青人穿汉服讲贵州话)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

近日“穿青人”在朋友圈成了高频词,这个鲜为人知的未识别民族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汉族人穿汉服对吗(穿青人穿汉服讲贵州话)(1)

未识别民族是哪些民族尚且不明晰的,未被政府官方认定为独立民族的特定群体。

除了“穿青人”外,我国大约还有58个未识别民族,其中穿青人的人数超过67万人,是未识别民族中人数最多的的一个族群;而仅300人的普标人是人数最少的一个族群,已被归为彝族。

穿青人在官方记载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州志》,如今,经相关政府部门批准,自2004年起“穿青人”可在户籍和身份证上填写“穿青人”,并有了民族的数字代码为81,字母代码为CQ。

汉族人穿汉服对吗(穿青人穿汉服讲贵州话)(2)

穿青先民不完全是上个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所认为的汉族移民,也不是部分穿青人所认为是当地土著,而是两者的融合。

穿青人的形成过程,是汉族的少数民族化过程,由于他们受汉文化的影响,普遍使用了贵州通行的官话,母语消失,他们的文化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从而与其他族群相区别。

汉族人穿汉服对吗(穿青人穿汉服讲贵州话)(3)

我们曾经去过黔西北的做专项对口扶贫,在织金县和纳雍县,穿青与各民族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以及“杂村不杂户”的现状。由于种类众多的民族杂居错处,当地的民俗风情很多样化,穿青人来源十分复杂,社会文化与其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频繁。

然而,多民族聚居会产生复杂的族际间的关系。穿青先民在贵州没有受彝族影响,也没有与其他民族隔离而发展为单一民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下,很多穿青人却一直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民族心理”,他们不愿意接受被认定为“汉人”,对民族识别意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汉化色彩极强的穿青人,至今不愿意接受被认定为“汉族”呢?

虽然亲缘关系是被认同为同一群体重要依据,但从穿青人的发展历史来看,汉化过程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汉族人穿汉服对吗(穿青人穿汉服讲贵州话)(4)

穿青人当中有部分祖先是来自江西的随军移民,他们与当地的“土人”走得近后,相互融合,“土人”与汉人同化。

历经几百年的变迁,以服饰为族称的穿青人,因应环境的变化,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受周围民族的影响,逐渐弱化了过去汉族的一些特征,在风俗文化和习惯方面自成一体,也形成了特有的,共同的民族意识的心理需求。

穿青先民虽然比较早被汉化,但他们多数未接受过系统的汉化教育,只是通过传入来的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接触汉文化,他们有自己的“五显”信仰,把“五显神”奉为家神,这与汉人供奉观世音菩萨、如来佛、关公等不一样,他们在文化信仰并非按照汉人的观点而做选择。

汉族人穿汉服对吗(穿青人穿汉服讲贵州话)(5)

据穿青人说,他们只要看到供奉“五显神”的,会视为自家人。穿青人认为“五显神”只保佑有家有室的人,不结婚就得不到五显神灵的眷顾,所以,穿青人非常有家庭观念,他们鲜少有独身不成家的想法。

穿青人十分重视“庆坛”,这是一种类似土著巫术的仪式,祈求丰收和子孙繁衍,从这一点可看出,穿青人与汉人的风俗习惯不同,与土著的习俗相近。

汉族人穿汉服对吗(穿青人穿汉服讲贵州话)(6)

穿青人把妇女在生产劳动中所占重要地位与看作是与汉族最重要的区别,穿青妇女不裹足,农耕以女为主,既要耕田又要照顾家庭,妇女与男人的地位相对平等,对家产有同等处理权,这有别于当时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而当时的穿青社会是以“男逸女劳”为主流,这也是穿青人与汉人不一样的标志。

直到今天,穿青人在一些重大事宜方面,尤其族别归属和族群利益方面的,采取族长议事决策的方式,这种方式与部落时期长老议事一样。族中有一定威望的人承担起调解族群、家庭间的关系,号召、动员、集合族群资源与力量等职责。如果族人有违反族规,有不孝等行为会遭到大家的责骂和惩罚。

汉族人穿汉服对吗(穿青人穿汉服讲贵州话)(7)

从族群整合理论来看,歧视,尤其是跨越社会领域的制度性歧视,会促使次级群体的发展,并保留特有的族群认同。

穿青人尽管一直向汉族靠拢,因汉化而脱离原来的土著群体,在历经数百年的汉化过程中,经济、生活、社会一直在发展,族群认同始终是人们的情感归属,族籍涵盖的信用、名誉、权利和利益等,由此所产生的族群心理,使得有一部分穿青人一直在寻求官方和本家的族群认同,向外界表明“穿青人”的存在。

而一个族称也关系到资源的占有和社会参与,还包含族群的自尊心理,所以,具家族意识、民族意识的穿青人更渴望一个独立的族群身份。

结语

穿青人不是穿越而来的外星人,只是因为我们对一些未识别的民族了解得少而已。几百年来,穿青人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同胞一样,都是实实在在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兄弟姐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