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袭人掌握贾宝玉的行踪与心情(花袭人的好名声咋来的)

花袭人是《红楼梦》中丫鬟的佼佼者,作为一个外面几两银子买来的毛丫头,她在贾府没有半点儿根基,却能迅速上位,还获得了“至贤至善”的好口碑。

因为袭人有“贤德人”的好名声,投靠时王夫人才被刮目相看,一下就跳槽成功,获得了姨娘的工资待遇。

那么花袭人的好名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荣国府里那些势利眼的刁奴们为啥都称赞袭人?其实不是因为袭人真贤德,而是因为袭人手段高。

袭人跟王夫人学着装好人,主子们就觉得她本分贤惠;她学王夫人利用王熙凤,推麝月当枪使,这样她自己就不会得罪人;她掏空了宝玉的钱财笼络人心,花钱邀买人心比富家千金薛宝钗还要大方。

花袭人掌握贾宝玉的行踪与心情(花袭人的好名声咋来的)(1)

只要仔细阅读原著就会发现,袭人的口碑其实两极分化很严重,李嬷嬷和晴雯都对她恶评如潮,因为袭人的法子根本收买不了这两个人,还侵犯了她们的利益。

袭人学习能力强,以当家主母为榜样,学做不多话的“老好人”装贤德

王夫人曾拉着袭人的手,连连亲切呼唤“我的儿”!可见在王夫人看来,袭人十分称心入眼。事实也是如此,袭人是比贾元春和贾宝玉更像是王夫人亲生的孩子。

袭人的性情和为人处世,不能说跟王夫人一模一样,但是也极为相似,都是表面老实,内心藏奸,表面贤德慈善,内心阴险狡诈,仅有的区别就是身份地位而已。伪装成“老好人”,只是为了满足她们内心的自私欲望罢了。

花袭人为啥这么像王夫人?当然她肯定不是王夫人的私生女,她是贾府花几两银子买来的丫头。不比家生女儿有老子娘的依靠。可她学习能力强,也特别有眼力见儿,很快就被选中成为贾母的八大丫鬟之一,相当于荣国府几百个丫鬟中的前八名。

袭人的娘家应该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穷苦人,所以她懂得一些人为人处世和封建礼教的大道理。

袭人来到贾府之后,立刻就有了一个学习的目标,那就是当家主母王夫人。跟着嬷嬷学,将来只能当管事媳妇,跟着太太学,说不定就能当个姨娘呢!老太太总会老死,太太肯定喜欢和自己一样守规矩的人。

花袭人掌握贾宝玉的行踪与心情(花袭人的好名声咋来的)(2)

袭人想得一点儿没错,她目标定的高,参照人物选的好,学得也很像。贾母曾公开评价过袭人和王夫人,袭人“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是‘没嘴的葫芦’”,王夫人是“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可见袭人把王夫人的样子学了七八分,在丫鬟中也就是难得的“贤德人”了。

贾母虽然不喜欢袭人这种闷葫芦的性格,但是她也觉得袭人老实本分,勤谨忠厚,才把她借给宝玉使用。袭人到了宝玉身边,取代李嬷嬷当上总管,手里有了权力,她依然是向王夫人学习,给自己培养了一个爪牙——麝月就是袭人手里的刀,相当于王夫人身边的王熙凤。

王夫人作为当家主母,却把所有脏活儿累活儿得罪人的差事都推给王熙凤,自己吃斋念佛当慈善人。袭人也学到了精髓,她选中麝月替自己顶雷,只是把平时去报告好事儿的机会分给麝月一点儿,麝月就乐意给袭人当马前卒。

王夫人道:“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

当需要吵架拌嘴,教训小丫鬟和老婆子们的时候,袭人就把脑袋一缩靠后站,拉麝月出来冲锋陷阵。

袭人唤麝月道:“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麝月的嘴固然厉害,教训芳官的干娘也好,教训坠儿的母亲也罢,都是伶牙俐齿,合情合理,让人半个字也不能驳回的。可是袭人的口才并不在麝月之下,别的不说,她只是不想用在这种得罪人的地方罢了。

到了需要讨好主子的时候,比如跟王夫人进言,让宝玉搬出大观园,和姊妹们避嫌那一番言论,只怕十个麝月也比不上她心中的丘壑了。

袭人除了会拿麝月顶雷,还特别会没原则的卖人情,这是王夫人“装老好人”的短处,她也照样学了来。

大观园的婆子晚上赌博喝酒,王夫人明知道却纵容不管,因为不想得罪有体面的老人;宝玉屋里的小丫鬟们无法无天,整天偷奸耍滑,不好好干活儿,到处去玩儿,也不懂得尊重李嬷嬷这种老人,袭人也从来不管。

全书中就数宝玉屋里的管理混乱,值钱的缠丝玛瑙盘子给探春送荔枝去,竟然除了晴雯,没人知道下落。宝玉屋里的盗窃事件也是各处最多的:良儿偷玉,坠儿偷镯子,芳官摆弄坏了自鸣钟……其次就是王夫人屋里,大丫鬟彩云彩霞都偷东西给贾环和赵姨娘,这都是袭人和王夫人一样纵容下人做“滥好人”导致的恶果。

花袭人掌握贾宝玉的行踪与心情(花袭人的好名声咋来的)(3)

总体来说,袭人也算没有白跟着王夫人学做人,王夫人在贾府虽然当主母管家理事不中用,但也没人挑出她的错处,袭人作为丫鬟伺候人的工作更简单,管理方面还有麝月和晴雯两个厉害的大丫头协助,不至于太离谱,袭人的综合考评能力还是拔尖的。

偏她还学到了王夫人身上那份大家闺秀的沉稳大方,所以她注定是要在丫鬟队里鹤立鸡群,出类拔萃。不但贾母提拔她,宝玉依赖她,林黛玉认可她,就连王熙凤也曾公开称赞过“袭人是个省事的。”

薛姨妈也夸奖她说:“她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

袭人更会收买人心,她掏空了宝玉的小金库,花钱比富豪千金宝钗还大方

聪明能干的袭人如果只会装老实,当“老好人”,不过是主子们觉得她本分勤谨,丫鬟们领她一份儿情罢了。可是那些婆子、小厮们平时得不到袭人的好处,凭什么都夸“花姑娘好”?

比如那个大观园里种葡萄的婆子,一见到袭人就笑嘻嘻的要摘了葡萄送给袭人先尝尝,可见袭人平时和她交情不错;宝玉的贴身小厮茗烟,更是居然连袭人娘家都混熟了,可见两人交往的多么深。

别忘了贾府的奴才基本都是势利眼,邢岫烟因为没钱都他们逼得典当了棉袄;贾母怕她们欺负喜鸾和四姐专门让鸳鸯来传话;尤氏的丫鬟都支使不动荣国府的婆子,闹了一场事儿……

那么袭人到底给了他们什么好处呢?很明显就是钱,白花花的银子和哗啦啦的铜板。袭人非常知道这起小人什么德性:“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

很显然,袭人有这么好的名声,是她让那些势力刁奴们“心顺了”,袭人的好人缘就是用真金白银买到的。

别看袭人只是个丫头,她可比富商千金薛宝钗大方多了,宝钗送人打点笼络,根本舍不得赏钱,全都是送二手货,要不就是从铺子里整一些螃蟹燕窝之类的现成货,全书都没见过宝钗赏过哪个下人半个铜板。

但是袭人就不一样了,她垄断把持着宝玉的小金库,以至于她回娘家奔丧那段时间,连麝月都居然都找不到钱藏在哪里,更是连几两银子都分不清,称都不会用,可见袭人在宝玉屋里对财政大权把持的多么严密。

花袭人掌握贾宝玉的行踪与心情(花袭人的好名声咋来的)(4)

贾宝玉可是贾府小主子中和黛玉一样的小财主,除了每月二两银子,还有每年上学的八两补贴,王夫人和贾母也经常给他零花钱,屋里的零花钱柜子随便找一块小的银子都二两多。

可是宝玉偏偏连给秦钟修坟的几百钱都不能随便拿出来,他跟柳湘莲抱怨这样一句话:“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谁不让他使呢?肯定不是贾母和王夫人,要不然也不会随便给他那么多零花钱,就是让他出门打赏小厮随从,或者请客吃饭,日常使用的。

就是袭人不让他随便花,因为宝玉是个“丈八的台灯”,又从不理会这些金钱上的事情,袭人就完全把宝玉的钱随便支配了。

第三十七回中的一个小细节就看出袭人花钱多么大手大脚了。

又见后门上婆子送了两盆海棠花来。袭人问是哪里来的,婆子便将宝玉前一番缘故说了。袭人听说便命他们摆好,让他们在下房里坐了,自己走到自己房内秤了六钱银子封好,又拿了三百钱走来,都递与那两个婆子道:“这银子赏那抬花来的小子们,这钱你们打酒吃罢。”

这里写的是贾芸给宝玉送来两盆海棠花,那俩婆子是带着小厮来送花的,根本是很小的事情,袭人一下子就花了六钱银子加三百钱打赏他们。这可不是小数,加起来快够一两银子了,贾府大丫鬟像鸳鸯这样的,工资也不过才一两而已。

王熙凤打发小爷贾环也才一吊钱(一千钱),小富姐林黛玉打赏婆子丫鬟一次也不过才五百钱,薛宝钗送过最值钱的东西不过是燕窝螃蟹,二手的衣服首饰,史湘云送人也是绛纹戒指罢了。

如果说袭人花大价钱打点来送花的小厮,还可以解释成为了给宝玉充门面,那么她拿了三百钱给这俩婆子去打酒吃就是典型的自己做人情,邀买人心了。可把两个婆子高兴坏了“站起来,眉开眼笑,千恩万谢的不肯受,见袭人执意不收,方领了”。

她们收了袭人的好处,就伺候袭人格外殷勤,袭人正好要使用她们找小厮去史湘云家送点心,她也再次给了婆子小厮们一次方便。

袭人笑道:“有什么差使?今儿宝二爷要打发人到小侯爷家与史大姑娘送东西去,可巧你们来了,顺便出去叫后门小子们雇辆车来。回来你们就往这里拿钱,不用叫他们又往前头混碰去。”

袭人再次自作主张,让婆子带着小厮来找她拿钱,而不是去官中支取,这样就再次给婆子小厮们提供了方便,可见有钱并且管钱就是好,能给别人大开方便之门,让人感激不尽。

其中袭人有没有再打赏就不得而知,但是这婆子和小厮去史家送东西,肯定也能再得一份赏钱的,肯定会更加感激花袭人。

花袭人掌握贾宝玉的行踪与心情(花袭人的好名声咋来的)(5)

袭人不但对婆子大方,对史湘云也很大方,送点心专门用了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张口就说:“前日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姑娘就留下顽罢”。好家伙,直接问都不问宝玉一句,这个碟子可是专门从探春那里拿回来的,探春还觉得好呢,怎么不见宝玉送给探春?

一个玛瑙碟子,还是缠丝工艺,宝玉、探春、湘云这些公子小姐都喜欢,说明至少价值个百十两银子,花袭人一句话这就做主送给了史湘云。

作者这里特意写了这些细节,都是暗笔,就是要表明花袭人平时不知道暗中拿了宝玉多少东西和银子,去自作主张的送出去笼络人心。

花袭人这么大方,连玛瑙碟子也随便送人,也怪不得她瞧不上史湘云送的绛纹戒指了。

在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得了好几个绛纹戒指,宝贝的不得了,先是送了五个来贾府,给宝钗黛玉和三春,然后自己又巴巴的亲自带了四个来送给袭人、鸳鸯、平儿和金钏,就怕小厮们说不清楚,枉费了她的心意。

其中宝钗也觉得不错,所以倒手就拿来给了袭人,而袭人根本就不稀罕,当史湘云特意给她送来时,她说“只这个就试出你来了。戒指儿能值多少,可见你的心真。”瞧瞧袭人这话说的,史湘云一个侯门嫡女都拿来送给同样的公府千金们的礼物,在她这个丫鬟嘴里根本就不值多少。宝钗要是听见,估计也要感慨袭人的胃口真不小,她又一次小看了这个丫头。

可见花袭人平时真的是把控宝玉小金库,大手大脚惯了的,简直快要把自己当成女主子了。袭人花钱花的痛快,人也越来越飘,竟然敢支使湘云给她做鞋,宝钗提醒她之后,她居然又让宝钗给她做针线。

这样不知轻重,不分高低的得志小人,怪不得后来宝钗要撵她改嫁了,否则还不得骑到主母头上去?

袭人大手大脚花钱惯了,那些婆子小厮们经常得到袭人的好处,自然都愿意夸她好,赞她贤德,茗烟甚至愿意帮袭人往娘家搬运家私。是的!袭人的娘家能短短几年重振家业,大部分都是袭人把自己在贾府的财产积攒了运回娘家,要不然根本不能解释茗烟为啥对袭人娘家那么熟悉。

贾府的丫鬟都很有钱,晴雯干了五六年攒下三四百两,鸳鸯有很多金银锞子,袭人的钱只会比晴雯更多,只要拿一半去贴补娘家就足够从贫民翻身富户了。当然了,茗烟肯定也捞到了不少好处,不然怎么一口一个姐姐叫得那么亲热,还冒着被打的危险,特意引着宝玉去袭人家。

可是宝玉的钱也是有限的,袭人这么个花法,就经常不够。比如她曾偷偷拉住平儿问什么时候发月钱,平儿都无语地反问问她:“你难道还少钱使?”袭人只好拿宝玉的当幌子说:“我虽不少,只是我也没地方使去,就只预备我们那一个。”

这就是扯谎,宝玉明明都说了有钱不由得他用,袭人是自己邀买人心花钱太多,不够用了,恐怕宝玉要出门,比如去北静王府和王子腾家等等,需要钱带着赏人“怕一时要用起来不够了”,这才着急了,来找平儿。

花袭人掌握贾宝玉的行踪与心情(花袭人的好名声咋来的)(6)

到底袭人有没有来找平儿借钱作者没写,但是作者写了袭人回娘家给母亲的奔丧的时候,宝玉屋里的银子所剩无几:“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一把戥子”,堂堂一个国公府的小爷,贾府最受宠爱“活龙”,小金库里居然寒酸的这个样子,可见花袭人才是真正的败家娘们啊!

综上所述,花袭人的好口碑就是靠装“老好人”和大房花钱收买来的。可是她也有收买不了的人,也有装“老好人”做不了的人情,比如李嬷嬷和晴雯就都不吃她这些技能。

因为李嬷嬷和晴雯都不缺钱,袭人想拿钱收买她俩是不可能的,更要命的是她们都知道袭人几斤几两,也知道袭人花的都是宝玉的钱,因此只会更加鄙视和仇恨袭人而已。

当然了,晴雯是鄙视,因为她觉得自己是老太太给宝玉的预备小妾,她瞧不起袭人的种种做派。所以她敢骂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敢揭破袭人和宝玉“鬼鬼祟祟干的事儿”。

李嬷嬷对袭人就是嫉妒和仇恨啊,因为袭人占了她在宝玉身边的总管地位,还断了她的财路。

就冲李嬷嬷那个不占小便宜会死,倚老卖老的德行,就知道宝玉以前的压岁钱肯定被她贪污了不少。所以李嬷嬷才会那么讨厌袭人,输了钱不找别人的事儿,专门跑来骂袭人“忘了本的小娼妇”、“几两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装狐媚子哄宝玉”、“天天做好耗”等等。

其实李嬷嬷并不只为了心疼宝玉,更多是为了心疼钱!要不是袭人抢了她的地位,贪占了宝玉那么多钱财,她何必输了几个钱就心疼的这样呢?更可恨花袭人不仅自己不尊重她,还放纵那些小丫鬟也把她放在眼里,李嬷嬷都要气死了呀!

但是李嬷嬷再生气也没用,袭人眼下正当红,王夫人欣赏她和自己的作风一脉相承,薛宝钗拉拢她当盟友,黛玉也肯定她的工作能力,史湘云把她当做好姐姐,那些丫鬟、婆子小厮们都得了袭人的人情和金钱,哪有人会说她不好呢?

就连宝玉也被袭人哄住了一段时间,因为袭人不仅会装好人和使钱,她还有柔媚手段,装狐媚子哄宝玉可是她的拿手好戏啊!明明只是个没名分的保姆大丫鬟,却像个越过主母管钱当家的宠妾一样,估计平儿和贾琏这些年的亲密次数,都赶不上袭人和宝玉狎昵多。

这样面面俱到的厉害角色花袭人,外面有贤德人的好名声好口碑,还有长辈王夫人的支持,丫鬟婆子小厮都被她拿下马来,别说薛宝钗这种城府极深,极重利益的女子,不管是谁给宝玉的当老婆,都不可能会把袭人留在屋里的。

贾母也看破了袭人的真面目,故意当众嫌弃袭人不守奴才的规矩,一句“拿大”就精准评价了袭人的种种越礼作为。

末了说一句,袭人被宝玉踢的那一脚是真的不冤啊!

南山橘暖/文

全网统一ID:南山橘暖读书时

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