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知音杂志(知音杂志和知音传媒集团的创办人之一雷一大竟然是武穴人)

儒商之道

77级校友雷一大访谈记

武汉知音杂志(知音杂志和知音传媒集团的创办人之一雷一大竟然是武穴人)(1)

雷一大,曾任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总经理、代理董事长,黄冈师范专科学校77级校友。2014年12月18日下午,在知音传媒集团总经理办公室,笔者对这位传媒界的“雷头”进行了专访。此时的知音传媒集团正值内部高层人事变动和紧锣密鼓促上市的关键时刻,执掌知音传媒集团的雷一大真可谓是日理万机。然而,在笔者说明来意之后,他仍然兴致勃勃地与我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的交谈。其间,虽然不时有电话和工作人员进来,但我们的话题一直没有中断。他主讲,我插话,我们一起聊着77级的故事,聊着他30余年的儒商之道以及他对母校始终不能释怀的情结。

一、77级的故事

雷一大是黄冈师范专科学校77级中文系学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作为十年“文革”后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招生的第一届大学生,77级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群体。对于雷一大这位后来成为中国传媒界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来说,我们更想探求他1977年参加高考以及在黄冈师专3年求学的传奇故事。

1977年9月,国家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对于那些因“文革”中断学业后来又无法进入大学学习深造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无疑是喜从天降。然而,对于此时的雷一大来说,如何应对恢复高考却是一个两难选择。雷一大1955年6月份出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他才小学毕业。由于学校“停课闹革命”,雷一大终止了学业,在生产队放牛、挣工分。后来大队开办扫盲班,他在村里教夜校。大队干部看他夜校教的不错,就叫他大队小学去代课。代课期间他所带的班级各科成绩在全公社都处于领先水平,于是被正式聘为民办教师。不久,又被公社抽去担任通讯干事。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使得年轻的雷一大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学习和追求。恢复高考的信息传来,再次激起了他对上大学学习深造的梦想。然而,自己毕竟只上过小学,对于作为高考科目的数学,自己的知识等于零。数学知识的缺陷无疑是一块短板。他必须在是否参加高考的问题上作出抉择。根据当时的政策,他们这些考生既可以报考大专,也可以报考中专。报考中专,考语文、数学、政治三门;报考大专(文科)则要考语文、数学、政治和史地四门。权衡再三,雷一大决定报考大专。因为报考大专,自己的语文、政治和历史地理三门科目有相对优势,可以减轻因为数学的相对弱势而造成的不利。记得那一年的高考,荒废了十年学业的青年学子重聚考场,雷一大所在的武穴市龙坪镇只录取了3人。雷一大的数学成绩为零分,但最终以总分229分的成绩录取到黄冈师专,比当时学校录取分数线高出来9分。

1978年年初进入黄冈师专时,雷一大23岁。但那时在班级里,他还属于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同学”。班级里年纪最大的同学是“文革”前“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与他们这些“小同学”相隔十余岁。回忆起那时的学习生活,雷一大说,那些“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十分认真,在学习上有许多优势。但这些同学大多已成家,家庭负担较重,分散了他们的一部分精力;而且由于年岁较大,记忆力也差一些。而他们这些“小同学”精力充沛,思想也比较单纯,所有在学习上更有后劲。十分有趣的是,每天早晨,一些年纪大的同学都起得很早,在宿舍里大声背诵古诗词,雷一大这些“小同学”则总是会赖在床上闭目养神。每当大同学背诵出现“卡壳”时,“小同学”就会及时递上一句。大同学都感觉十分奇怪,说你们自己没有背诵怎么反而能记住呢。“小同学”说,你们在背诵的时候,我们在听啦,听得多了也就记住了,弄得那些大同学们直摇头,而雷一大就是这些“小同学”中的佼佼者。他曾经以各门功课85分以上的优异成绩被评为“三好学生”,也曾获得全省师专古典文学统考第一名,他撰写的论文《易卜生与曹禺的戏剧文学比较研究》还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提及三年大学生活,雷一大感觉有点遗憾的是,尽管当时的同学们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但全班最终只发展了一个党员,包括他本人在内一大批要求入党的同学都不能满足愿望。

二、儒商之道

1981年1月,雷一大师专毕业被选调到湖北省妇联机关工作。1984年5月,当时大兴机关办经济实体之风,湖北省妇联决定办一本妇联的杂志。妇联领导意识到,只有过硬的主编,才能担负起办好刊物这一重任。于是,她们明察暗访四处选“将”。由于雷一大是妇联的“一支笔”,他被确定为办刊人员。从此,雷一大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上世纪90年代,他主动把自己的人事和工资关系转到企业,从一名公务员转变成了一个“商人”,实现了个人职业和身份根本性的转变。

不言而喻,雷一大是一名儒商。在现代术语中,儒商通常是指那些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的企业经营者;其实,儒商的本质即在于这些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经营者对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的坚守。惟其如此,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儒商才更显得难能可贵。说雷一大是一名儒商,首先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文化人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然而,雷一大最令人倾佩的,则是在30年的企业经营中,在他和他的同事们共同打造的知音传媒集团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中,他个人对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核心价值理念的坚持和坚守。

雷一大的儒商之道,首先在于他的经营之道。《知音》杂志是知音传媒集团的看家之作。“知音美文”、“知音体”是雷一大和他的同事们共同打造的。正是凭借着“知音美文”、“知音体”,《知音》杂志创造了中国当代传媒界的多个奇迹。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的企业经营法则,雷一大自觉地坚持《知音》作为纪实性刊物的真实性办刊宗旨和社会责任至上的办刊理念,这才是杂志和知音传媒集团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真谛。为了把坚持文稿的真实性原则落到实处,雷一大提出了稿件“六不发”原则,即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不发,纯粹渲染暴力的不发,涉及性技巧的不发,违背宣传纪律的不发,泄露国家机密的不发,可发可不发的不发。

雷一大的儒商之道,还在于他的为人之道。《知音》杂志和知音传媒集团的创办与发展,是他和胡勋璧共同的杰作。当初,省妇联决定让雷一大承办杂志,创办实体,首先是他向单位领导推荐的胡勋璧。在杂志社搭建班子的时候,也是雷一大主动提出让胡勋璧当一把手,自己辅佐他。雷一大告诉笔者,当时他们二人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有一个原因,那时的雷一大还没有解决组织问题,而胡勋璧是党员,由他担任一把手更合适。难得的是,自此之后的30年,他和胡勋璧亲密合作,同舟共济,一同经历、见证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30年,雷一大更多的时候是在胡勋璧的光环后面,默默无闻地做着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可他从来就没有因此而抱怨过。笔者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的仍然是一堆一堆的杂志和文稿,办公桌上摆放着的是正待签字印刷的清样。我想,也许这正是他几十年来养成的严谨、务实的工作习惯。雷一大为人谦和,行为服饰十分平实。见到他的第一眼,笔者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与知音传媒集团掌门人的身份联系起来。对于一个企业家的为人及日常生活,雷一大也有自己的原则。他告诉笔者说,前些年,官场上、企业界奢靡之风日盛,一些人终日沉迷于花天酒地;但他自己对此从来就不以为然。他认为,经营企业并非一定需要这些应酬,关键还是要把企业自己的事情办好。多年来,他坚持洁身自好,不涉足娱乐场所,也从来没有什么“绯闻”。

三、难以释怀的母校情结

毕业离校后,雷一大虽然很少回到母校,但他始终关注着母校发展,牵挂着在母校的老师和一起学习生活过的同学,怀念着黄冈师专的那些岁月。

雷一大告诉笔者,这些年来,从《知音》杂志社到知音传媒集团,时时都会有一些黄冈师专、师院的校友前来应聘工作。对于这些年轻的校友,自己总是格外予以关注。他说,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母校情结吧。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是知音传媒集团旗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就有黄冈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在那里任教。在对雷一大进行访谈的时候,恰逢该校的负责人前来向雷一大汇报工作。送走这位负责人,雷一大告诉笔者,刚才的谈话就涉及到学校的教师问题,其中就包括黄冈师范学院毕业的教师。

雷一大还对学校的校友工作提出了建议。他说,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校友,都有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为学校建设发展服务的意愿。这既是出于校友们对于母校难以释怀的情结,也是在履行他们反哺教育的社会责任。

对于学校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建设校史馆,雷一大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表示校史馆建成之后,一定回校看看。他说,黄冈师范学院过去培养教师人才具有良好的声誉,希望学校今后能培养更多服务社会的各类优秀人才,衷心地祝愿学校事业发展,更上层楼。

文字 | 袁小鹏

编辑 | 黄玲

▍内容来源:黄冈师范学院

▍图文编辑:武穴生活圈整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