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是如何写山的(不爱旅游的宅男)

文丨木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想必大家在上学时都背诵过这首《三峡》吧,短短200字,就将三峡的错落有致,雄伟险峻描绘的淋漓尽致。

《三峡》节选自地理著作《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公元4世纪到6世纪,中国经历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地理大交流”,这期间,郦道元拿起笔墨,以《水经》为大纲,创作了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地理著作《水经注》。

郦道元是如何写山的(不爱旅游的宅男)(1)

《水经注》

《水经注》以西汉版图为基础,记载大小河流1252条,湖泊沼泽500余处,地下水源300处,各处的历史遗迹,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不仅如此,《水经注》中还记载了不少西汉王朝疆域以外的地理情况,是妥妥的地理大百科。

古人常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学识广博,但“知地理”可不简单。古时交通不方便,想要行万里路谈何容易,何况郦道元生活在中国的大分裂时期,有些地方不是你想去,想去就能去的,在《水经注》的序中,他还这样形容自己:

“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

“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感受到寻山找河的乐趣”,宛如一个不爱旅游的宅男,既然如此,郦道元是如果将山川大地,人文风俗摸的门清的?

郦道元是如何写山的(不爱旅游的宅男)(2)

郦道元铜像

实地考察

“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多半是这位地理大佬的谦词,实际上他走的路可不少。

郦道元年少时,父亲郦范担任青州刺史,郦道元也随着父亲前往山东宦居,得以观察青州周边山川水路。父亲去世后,郦道元继承了爵位,降为“永宁伯”。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北史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

郦道元仕途坎坷,他曾以尚书郎的身份陪同孝文帝北巡,而后又先后到平城、洛阳、冀州、颍川郡、鲁山郡等地方做官,走访了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湖北、内蒙等地,官运不顺没能让郦道元在政治上尽其才,但却让他在地理上大放异彩。

郦道元是如何写山的(不爱旅游的宅男)(3)

三峡

《水经》是一部记述水系的地理著作,郦道元发现《水经》的记载中存在诸多错误,于是决定给它作“注”,还原真实的地理地貌。

想要“注”严谨有说服力,除了翻阅前人留下的书籍,更免不了要实地考察,当看到前人对“汝河”的发源地众说纷纭时,此时在鲁山郡担任太守的郦道元决定亲自前往考察一番,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山谷中,找到了汝河的源头,他还曾亲自考察黄河、雎水,更正古籍中的错误,验证古籍中的记载。

在沿途考察之际,郦道元还会拜访各地老百姓,听他们讲述古老的神话,谚语。当听到姜子牙曾在渭水的支流“磻溪”钓鱼时,郦道元随即前往磻溪,探索姜太公的石屋。当听到百姓说僵人峡有僵尸时,郦道元也不畏惧,仍前往实地查看,发现所谓的僵尸只不过是古人的尸骸罢了。

在给《水经》做“注”时,这些故事便成为了“注”的一部分。

“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尝钓于此也。”《水经注·清水》

“瓦亭水又西南流,历僵人峡,路侧岩上有死人僵尸峦穴......僵尸倚窟,枯骨尚全,惟无肤发而已。访其川居之士,云其乡中父老作童儿时,已闻其长旧传,此当是数百年骸矣。”《水经注·渭水》

郦道元就这样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山河,所见的山,所过的河,所探寻到的古迹,皆被他记录在了《水经注》中。

郦道元是如何写山的(不爱旅游的宅男)(4)

黄河壶口瀑布

收集大量地理资料

纵使郦道元不辞辛劳走访探寻了大量地形地貌,但他毕竟生于北魏,南北分裂使他的考察范围局限于北魏的疆域内。但在《水经注》中,仍有大量南方河流的研究,郦道元是地地道道的“求实派”,这些南方地形地貌的“注”,皆靠他查阅大量古籍一点点得来。

郦道元于489年出任仕途,515年罢官,在为官的27年里,他为给《水经》作注收集了大量资料。后人称赞他:

其注《水经》,妙绝古今,北方诸水,毫发不失,而江、淮、汉、沔之间便多纰缪,郦北人,南方诸水,非其目及也”

也证实了,郦道元对南方及疆域外的描述,皆来自于收集到的资料古籍,并非实地考察。

郦道元是如何写山的(不爱旅游的宅男)(5)

长江第一湾

不过收集研究古籍也并非比实地考察简单,写过论文的朋友应该都懂得被“参考资料”支配的恐惧。据统计,郦道元为了更全面细致的为《水经》作注,引用前人的著作多达437种。辑录汉魏各时期的金石碑刻300多块,不仅记录了河流的起源、路线、改道、水量大小等情况,还记录了气候、煤矿,哪里的温泉可洗浴,哪里的温泉能灌溉,甚至对生物化石都有记载。

“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微雷发响。”《水经注·㶟水注》

记载了山西大同,煤矿燃烧现象。在发现鱼的化石后,郦道元从化石所处的岩层颜色、岩层纹理、化石的形态、大小甚至是鉴别方法都描述的清清楚楚,在地质学中,郦道元也是最早发现鱼化石的学者。

“历石鱼山,下多玄色,山高八十余丈,广十里,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辄有鱼形......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水经注·卷三十八》

郦道元是如何写山的(不爱旅游的宅男)(6)

鱼化石

在南北朝时期,雕版印刷术尚未兴起,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全靠手抄,所以对分散的各地区地理资料收集的工作,可是相当地困难,郦道元以科学严谨的学者态度,为《水经》写下三十多万字的注文,注文字数足有《水经》原文的二十倍。

总结

郦道元是世界地理学的先导,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水经注》的诞生不仅对地理学有着重要贡献,对考古学、历史学、气候学、农田水利学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隋炀帝的大运河是根据《水经注》挖掘,今日也不少学者依靠《水经注》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

同时,《水经注》还是一部文笔绚烂,感情丰富的爱国著作。郦道元出生前,国家已经分裂150多年,但在他笔下流露出的是感情真挚的家国情怀,郦道元以及极富感染力的文笔,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融入《水经注》里,面对这样一部感情丰富的著作,没有人会无动于衷。

全文完。

【参考资料】

[1]陈桥驿.郦道元于《水经注》

[2]陈桥驿,郦道元生平考

[3]《北史·卷二十七》

[4]《魏书·卷八十九》

[5]郦道元.水经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