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狗的复仇(故事民间故事狗的命运)

民间故事狗的复仇(故事民间故事狗的命运)(1)

1、重试

大青山上的两位仙翁——青衣和红衣,铲除二鬼后,为了洗去内心的愧疚和罪恶,决定下凡当牛做马赎罪,不料投胎到贫穷人家,双双惨死(详见前一则故事《当牛做马》)。

青衣和红衣回到山上,想起惨死的经历,既心有余悸,也有几分不甘。

青衣说:“实在没想到,我们下凡给人当牛做马,到头来还把性命弄丢了。”

红衣说:“我们这是怎么了?”

青衣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虽身为神仙,却也避免不了人间烟火味。”

红衣说:“我在想,倘若我们变成狗,结局可能会不一样。”

青衣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变成狗,再下凡做好事?”

红衣说:“嗯,就怕你拉不下这张脸。”

青衣说:“狗确实比牛马聪明多了,它可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

红衣说:“那你敢试吗?”

青衣说:“你都不怕,我凭什么怕?”

红衣说:“好。那我们分头行动,看谁能活着回来。”

青衣说:“一言为定。”

红衣说:“你去哪座村庄?”

青衣说:“默村,去陪伴一对夫妻。你呢?”

红衣说:“念庄,去陪伴一个鳏夫。”

两仙说罢,降落人间。青衣摇身变成了一条白狗,红衣则变成了一条黄狗,开始新一轮的命运探索。

民间故事狗的复仇(故事民间故事狗的命运)(2)

2、义犬

默村是一座拥有30户人家的村庄,家家户户都养狗。

奇怪的是,200多名默村村民皆不吃狗肉。外嫁或入赘默村的人,初到默村时都要进宗祠起誓:“今后不得吃狗肉!”

默村人养狗,都是用来看家护院的,因为不杀狗,狗们大多老死,埋葬。久而久之,默村便拥有了一处狗的坟场,比邻村民的墓地。

狗在默村人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跟默村人的老祖宗有关。

很多年前,闭塞的默村尚未成村,只有一对逃难到此的夫妻。男的叫阿奇,女的叫阿希,还有一条白狗。

眼看年过四旬仍无儿无女,阿奇感叹:“什么时候我们才有自己的孩子呢?咱不会在这山沟沟老死无后吧?”

阿希则抱怨:“生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或许缘分未到吧!”

阿奇有苦难言,只好借酒消愁,一日三餐离不开酒的麻醉。

这天午饭,阿奇饮了两斤米酒后,提着镰刀带着白狗上山砍柴。

他手脚麻利,浑身是劲,很快便砍到一担柴火。

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阿奇酒意上头,昏昏欲睡,便钻进草丛歇息。

就在这时,山火爆发,凶猛的火龙朝阿奇睡觉的草丛扑去。

白狗见状,紧咬主人的衣领,冲他狂吠。奈何阿奇耳朵厚,睡意酣,仍然直挺挺躺着。

“汪汪汪!”白狗大叫不止,上蹿下跳,东奔西突。

很快,白狗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牛浸窝(牛泡澡避暑的水坑),里面盛着过膝的雨水。

白狗箭步跃入水里,浸湿狗毛后,再跑到离阿奇三四米远的草地上疯狂打滚,弄湿草地。

火势越烧越大,白狗则来回不停地浸湿狗毛、打滚,在阿奇睡觉的周围筑起了一圈防火带。

直到大火烧光山头,阿奇才苏醒过来。他睁开朦胧的醉眼,看见白狗躺在身边,吐着舌头,浑身湿透,已经没了气息。

阿奇站起来,才看到被烧焦的漆黑山头,却惊讶地发现离自己三四米远的草地毫发无损。

疑惑不解的他走过去摸了摸草尖,发现草尖湿漉漉的,还淌着水。

他循迹来到牛浸窝旁,看到无数狗爪的印痕。同时,发现窝里的水快见底了,这才恍然大悟白狗用牛浸窝里的雨水救了自己一命。

阿奇泪奔,为了纪念白狗的救命之恩,刨了一个深坑埋葬白狗。

回家后,阿奇把山上的奇遇告诉妻子,阿希听了也连连称奇。

她叹气道:“我喜的是你捡回了一条性命,我忧的是今后咱没有伴了。”说着呜呜大哭起来。

此后,阿希失魂落魄,有时睡觉也会梦见白狗而掉眼泪。阿奇则沉默得像一墩老树根,神情黯淡,哀叹连连。

一天夜里,阿奇和阿希都梦见白狗站在家门外狂吠。他们不约而同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门外寻找,可屋外电闪雷鸣、狂风骤雨,哪里有白狗的影子。

没多久,阿希怀有身孕,当年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此后,两人又陆续生儿育女。

阿奇临死前,给村庄取名“默村”,又叫“狗村”。同时给儿女留下“狗死埋狗,不食狗肉”的遗训。

渐渐的,默村不断地枝繁叶茂,由最初的一户人家壮大成30户人家。

每当问及为何不吃狗肉时,默村人都说:“如果没有白狗舍命救护老祖宗,就没有现在的我们,所以饿死也不能吃狗。”

民间故事狗的复仇(故事民间故事狗的命运)(3)

3、忠犬

腊月廿九一大早,念庄73岁的鳏夫阿远决定赶圩买点年货。虽然他没有老婆孩子,但总不能在过年时干坐着。

8时刚过,阿远穿好了皮靴,披上了棉衣,戴牢了毡帽。他转身取下墙上的帆布袋,准备出门。

村里还没通大路,人们赶圩时搭马车。

阿远想早去早回,同时也担心出门迟了马车就没了位置。

就在他带上房门准备离开时,跟他相依为命多年的老黄狗,突然拦在他跟前,朝他狂吠,接着紧咬他的裤管不放,嘴里发出“呜呜”的悲鸣。

阿远笑着说:“阿黄,你怎么了?我又不是不回来了!好好看家,我给你买骨头去呢。”

多年来,老黄狗的陪伴给阿远的鳏居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平时下地干活,阿远和狗,一前一后,形影不离。阿远干活时,狗就趴在田间地头看着。阿远买肉吃时,也不忘给狗丢几块。

阿远把老黄狗驯成了一条好猎狗,大到黄鼠狼,小到老鼠,黄狗都曾经捕到过。

村民在背后都跟阿远开玩笑说:“老黄狗不再是一条狗,而是你的儿子呀!”

阿远听了,总是呵呵笑。

如今,阿远人老了,狗也老了。

有时,阿远会傻想:万一哪天自己先走了,狗会不会难过?又或者,狗先离世了,自己该怎么办?

每当想到这些事情时,阿远都倍感凄凉,老泪纵横。

眼看轻声细语支不开老狗,阿远情急之下,便用脚踢开它,把它反锁在屋里。

可转身出门的刹那,阿远看见老狗眼里噙着泪水,嘴里持续发出“呜呜”的悲鸣。

阿远心软了,也生气了,他把帆布袋丢在地上,说:“好吧,我不赶圩了,今年过年我们一人一狗就喝西北风吧!”

在弄楼屯村口,一辆马车已坐着六口人,满满当当。

在车夫发出“驾驾驾”的吆喝声后,马车吱呀吱呀地驶离了小山村。

盘山路,又窄又陡。但这并不妨碍赶圩人愉快的心情,他们在车上有说有笑。

在一个漫长的下坡路段,有几个大弯道衔接着。

马车经历了刚才半死不活的爬坡,此时轻盈地呼啸而下。

车夫是个急躁的年轻人,在转弯处,他才意识到刹车不灵了,顿时吓得面如土色,直呼大家别慌张。

车上的村民见状,早已乱作一团,发出尖叫声。

随着“嘣”的一声巨响,马车在侥幸地绕过了两道弯后,翻下路基。车上3名村民当场死亡,3名村民受伤。

噩耗传到村里时,阿远庆幸不已,他又楼又亲老黄狗,说:“狗啊狗,要不是你,我今天可能把命丢了。”

黄狗则偎在阿远身边,扑扑地摇着大尾巴,目露得色。

三年后,76岁的阿远离世。由于没有子女,他第二天就出殡了。

在这期间,大黄狗一直不吃不喝,并一路跟随送殡队伍上了上岗。

人们埋葬阿远的棺椁时,大黄狗发出“呜呜”的悲鸣,然后消失在草丛中。

按照村里的习俗,人们次日要给阿远垒高坟墓,并开挖炉灶。

当人们来到墓旁时,惊讶地发现已经死去的老黄狗。它的头正对着阿远的墓碑,睁着眼睛,张着嘴巴,似乎在叫唤主人。

4、

出乎意料的,青衣变成的白狗,红衣变成的黄狗又死了。

二仙回到山上,回忆各自在默村和念庄的遭遇,摇头连连。

青衣说:“死了两回,我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

红衣说:“什么道理?”

青衣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尽管我们是神仙,也洗不掉人间的烟火味。”

红衣说:“嗯,富有同情心,让我们死了两回。”

青衣说:“还想试吗?”

红衣说:“不试了,反正结局都是死。”

青衣说:“我们曾经的铁石心肠,在看见人间疾苦后,也软化了。”

红衣说:“神仙也是人变来的,不过是人类美好愿望的化身。”

青衣说:“人间有的苦,神仙也有;人间有的甜,神仙未必有。”

红衣说:“既然如此,还做什么神仙?”

青衣和红衣对视了一眼,微笑着异口同声念叨——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