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防抖是谁发明的(还有鸡头防抖这种操作)

近期,几组动态鸡头图片在大网络平台广泛传播,人们试验发现,抱起鸡只,无论向上向下,还是向左向右摇晃,鸡头总保持原封不动,像是被钉住一样。

鸡头防抖是谁发明的(还有鸡头防抖这种操作)(1)

在摄影界,摄影师为了减少相机的抖动,不仅要开发各种各样的防抖设备,还要练就一手“铁腕”,在防抖方面可是没少下功夫。然而,在鸡头面前,再多高端的科学技术都无法超越鸡头的稳定性,于是摄影师往往会采取这样一行之有效的土方法,那就是将摄像头绑鸡头上,比起人手持和头戴摄像机,鸡头摄影拍下的画面确实更加稳定。

鸡头防抖是谁发明的(还有鸡头防抖这种操作)(2)

其原理是鸡对于空间变化的感知很敏感,只要头部发生了微小的位移,他们就能通过视野中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感知出来,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鸡头防抖是谁发明的(还有鸡头防抖这种操作)(3)

当动物个体处于某种视觉环境中时,它们往往都会本能地将自己的视野中心锁定在某个点,或某一个物体上。这在我们身上同样适用,你试着左右转头,会发现视线多半不会随着头部缓慢移动,而是从稳定的一个视点转移到另一个视点。

鸡头防抖是谁发明的(还有鸡头防抖这种操作)(4)

比起人手持和头戴摄像机,鸡头拍下的画面确实更稳定。唯一的遗憾是,我们似乎无法控制鸡往哪边看……

鸡头防抖是谁发明的(还有鸡头防抖这种操作)(5)

这种现象在鸟类中也极其普遍,例如行走中的鸽子头部在“稳定期”的位移能控制在0.5mm以内,而那些特别依赖空间判断的鸟类物种,比如蜂鸟、翠鸟以及茶隼,它们的“防抖性能”还会更高。

鸡头防抖是谁发明的(还有鸡头防抖这种操作)(6)

一般认为,鸟类稳定的头部是为了保持稳定的视线,在动物界,这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动物个体处于某种视觉环境中时,它们往往都会本能地将自己的视野中心锁定在某个点,或某一个物体上。如果你试试左右转头,也会发现自己的视线多半不会跟随着头部徐徐移动,而是从稳定的点跳到下一个点。

因为消除视线晃动的干扰,保持视线稳定可以让动物更容易地分辨出真正在移动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一顿午饭,一位不怀好意的竞争对手,或者一位来势汹汹的捕食者。

我们其实也一样有调节视线稳定的机制,只不过人类的“视觉防抖”更多依靠灵活转动的眼球。因为飞行对视觉的依赖性,鸟类的眼球十分发达,以至于几乎挤占了眼眶内所有的空间,而与此同时,它们的眼球运动则会受到限制。所以当鸟类想要调整视线时,它们就要依靠灵活的脖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