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

1968年,桥梁大师茅以升的原配夫人戴传蕙去世,享年73岁。

这一年72岁的茅以升和6个子女商量,想要续娶

孩子们并不反对父亲另娶,可听到女人的名字,都变了脸色,并强烈反对。

其中,长子茅于越的反应最激烈。

他直接搬去了宾馆,并宣称:只要那个女人进门,这辈子,他绝不再回家。

然而,茅以升孤注一掷,非要把那个女人接回家。

自此以后,哪怕他病重住院,长子也没有再回过一次家。

1989年,茅以升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他去世那天,6个子女,没有一人来为父亲送终。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

傲人事业,美满婚姻

茅以升,绝对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个名字。

他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亲手设计并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修建的现代化钢铁大桥,长1453米,耗资160万美元。

虽然,钱塘江大桥建好89天后,因抗日需要而被迫炸毁,但无人能否认这座桥的伟大。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2)

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参与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3)

茅以升不仅事业成功,婚姻也曾幸福美满。

1914年,茅以升18岁,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同样出身书香世家的19岁的戴传蕙。

戴传蕙知书达理,和茅以升有很多共同话语。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4)

两人的感情很好,称得上相濡以沫。

彼时,茅以升还在求学,但无论他要出去多久,要去多远的地方,戴传蕙都表示支持,甚至默默为他安顿大后方。

彼时,戴传蕙刚为茅以升生下了长子茅于越,然而,茅以升需要离家去美国求学。

戴传蕙毫无怨言,甚至比任何人都支持他去完成学业。

然后,她带着长子,住在南京婆家过大家庭生活,和十几口人共同居住。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5)

1919年,茅以升学成归国,带着妻子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此后,戴传蕙接连生育,一共为茅以升生下6个孩子,2儿4女。

由于桥梁专家的工作特性,茅以升依然需要四处奔波

戴传蕙义无反顾地带着孩子跟着他一起,他去哪里,家便安在哪里。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6)

据统计,仅1921年到1935年期间,他们就从南方搬到北方8次,到1949年,他们全家搬家高达30余次。

河北、江苏、北京、浙江、重庆……

每一次的搬家,退租、租房、带孩子、打包家具,几乎所有的事,都是戴传蕙一手包办,没让丈夫操过一点心。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7)

如此费心,茅以升也看在眼里。

他曾写:“最大的损失是蕙君的健康。每到一处,都要重启炉灶,安排子女上学,适应当地生活,所费心血可知……”

可以说,戴传蕙做到了“你守着国家,我守着你”。她用女性的温婉和坚韧,为茅以升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他可以毫无顾虑拼搏事业。

只可惜,命运并没有善待戴传蕙。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8)

惊惧交加,炸毁大桥

1930年,是戴传蕙幸福生活的转折点。

这一年,茅以升本来准备去南京教书,但耐不住好友盛情邀请,便去担任了镇江水利局局长。

也是在这一年,淮河洪水堤坝溃决,茅以升因此被撤职,事业骤然向下。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9)

戴传蕙本就因为接连搬家,而身体受损,这一次出了这么大的事,她更是日夜担忧丈夫的安危,最终患上了忧郁症。

虽然,当时,她的忧郁症被治好,可只要受到惊吓,就会再次发病。

1933年,茅以升应邀在天津北洋大学教书,戴传蕙有了喘息的功夫,身体也渐渐好转。

然而,1年后,茅以升应邀前去建造钱塘江大桥。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0)

钱塘江大桥是茅以升事业上最巅峰的时刻,但站在当时的场景下,困难更是无比巨大。

这段时间,茅以升忙于事业,而戴传蕙处处忧心,病情也越来越重。

她常常自言自语:大桥不会修成的,就算修成了也很难善终。

没有人在意她的话,但她的确一语成谶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1)

1937年,上海战事爆发,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过江避难,钱塘江开放了,而桥墩里埋藏着炸毁大桥的炸药,目的是为了阻拦敌人过桥。

茅以升曾描述过当时的心情:“如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一般。”

茅以升难受,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戴传蕙更加难受,病情更是经常反复。

好在,1946年抗战结束,茅以升立刻收到了修复大桥的命令。

他立刻奔赴一线。

这一次,戴传蕙因为体弱多病,留在南京治病。

或许是日子安稳下来,大桥建好后,戴传蕙的忧郁症也痊愈了,再也没有发作过

只是,她从来没想过,这一次的分别,丈夫居然在外面安了家。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2)

家外有室,一步错步步错

1946年,50岁的茅以升,奔赴上海修复钱塘江大桥。

在上海,他结识21岁女孩权桂云,自此坠入爱河。

此时,戴传蕙在杭州老家,病情渐渐好转,并不知道丈夫的移情。

茅以升似乎没想过坦白,在上海和权桂云同居,还生了个女儿,取名茅玉麟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3)

若是一直瞒着,或许也能相安无事。

然而,1950年,国内掀起“忠诚老实运动”,号召大家向妻子坦诚过去。茅以升便向妻子坦白了外遇情况。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茅以升不得不向组织交代他的“资产阶级生活”(即是否有小妾),最终被妻子戴传蕙发现。

对于这一切,戴传蕙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4)

在戴传蕙心中,丈夫为人正直,夫妻感情坚韧,生活幸福美满。

突然得知消息,戴传蕙瞬间变了脸色,然后一语不发。

她沉默了,自此没了笑容。

在后人眼中,这位老人总是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好像从来没有高兴过。

她怎么可能高兴呢?

结婚36年,她处处体谅丈夫工作艰辛,从未想过他有二房。

这个消息对她无异于晴天霹雳。

而结合时代背景,她连闹都不能闹,吵都不能吵,否则等待茅以升的,就只有身败名裂。

这个善良的女人,舍不得闹,舍不得让丈夫从神坛跌落。

最终,她只能折磨自己。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5)

茅以升呢?

既不愿意放弃戴传蕙和6个子女,也不愿意放弃上海的家。

从知道真相,到去世,整整18年,戴传蕙再也没有笑过。

这一切,孩子们都看在眼中。

1968年,戴传蕙郁郁而终。同年,茅以升向孩子提出续娶。

孩子们其实不反对父亲续娶,可当听到父亲续娶,是为了给权桂云一个名分时,都变了脸色。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6)

长子茅于越,从小被母亲一手带大,对母亲感情很深。

1949年,他前往瑞士联合国机构工作,长年居住海外。得知消息后,他给父亲写信,宣称:只要那个女人进门,他就再也不回家。

然而,茅以升一意孤行,直接把权桂云母女接回了家,只为给她们一个名分。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7)

子女离心,糟心晚年

茅以升的晚年,过得并不顺遂。

在妻子去世后,茅以升强势地把权桂云和女儿接来了茅家。

20多年来,这是权桂云第一次和茅以升生活在一起,也是十几岁女儿第一次拥有正常的家庭。

或许,茅以升一直觉得自己愧对权桂云母女,才在戴传蕙去世后,迫不及待给她们补偿。

只是,他的这种补偿,伤害了其他6个子女。

母亲尸骨未寒,父亲却要把让母亲18年抑郁寡欢的女人,迎娶进门,这叫人如何能接受?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8)

子女们都变了脸色,但碍于父亲的强势,最终都接受了事实。

只是,长子茅于越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原谅父亲。

他从小跟着母亲长大,对母亲感情很深。1949年以前,他去了瑞士联合国机构工作,长年在国外居中。

1972年,海外华侨可以回国探亲,茅于越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国,但他始终不肯接受权桂云,直接住进了家附近的友谊宾馆里。

这一生,他都没有再踏进那个家,那个在他眼中,只属于“父亲的家”。

他说:“父亲如果想见我,可以来宾馆。”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19)

权桂云知道茅以升一直想要修复和儿子的关系,也知道茅于越恨自己,便带着女儿搬去了南京老家居住,给父子俩留空间。

然而,茅于越怪的人,又何止权桂云呢?

他怪的人,就是他的父亲。

碍于儿子身份,他无法和父亲斩断关系,但不踏进家门,是他对母亲的交待。

嫁给茅以升的权桂云,同样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

给了她妻子身份的茅以升,此后余生,都在为修复父子关系而努力。

她爱他,所以为他的烦恼而烦恼,甚至,为了帮他修复父子关系,主动退让,带着女儿搬去了老家。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20)

1975年,权桂云就去世了,年仅50岁。

茅以升谁都不想辜负,可实际上,他弄砸了这一切。

晚年的茅以升,深陷家庭纠纷的烦恼之中,并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

唯一安慰的,是女儿茅玉麟一直陪在他的身边。

1979年,茅以升去欧洲访问,曾去了茅于越在瑞士的家。

茅于越招待了父亲,但在父亲提出,希望他能关照当时生活条件不好的妹妹茅玉麟时,他断然拒绝,并在此后断绝和父亲的来往。

不仅断绝了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他甚至疏远了亲妹妹茂于燕,因为当年她并没有强烈反对权桂云进门。

而当年来宾馆劝他回家住的亲朋好友,也被茅于越放入了黑名单。

此后,茅家人甚至不知道茅于越到底是否还活着。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21)

1989年,茅以升病重去世,去世时,身边只有女儿茅玉麟相伴。

弥留时,他心里牵挂着长子茅于越,然而,此时,谁也联系不上茅于越。

为了让父亲安心,女儿茅玉麟模仿了长兄的笔迹,写下一封“原谅信”

去世时,93岁的茅以升一直捏着这封信,久久没有松手。


在事业上,茅以升拥有傲人的成就,而曾经,他也拥有美满的婚姻。

在戴传蕙去世的第4年,76岁的他,感念妻子多年付出,特地写下《蕙君年谱》一书,记录了两人相濡以沫的54年婚姻生活。

他并非不爱戴传蕙,只是那个时代的风气,并不认为男人需要从一而终。

他很幸运,权桂云也是爱他的女人,从21岁开始,跟着他没名没份地生活,嫁给他以后也依然在乎他的心情,并非为了权势而来。

然而,他潜心修复和长子关系,忽视了权桂云的心情,最终,权桂云也没能和他长久相伴,郁郁而终。

父母离异的真实故事(72岁父亲闹着要娶娇妻)(22)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其实,我想说,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袍,只是有些人不懂得打理,才让上面爬满了虱子。

茅以升感念妻子的付出,但若是他对妻子有半点同理之心,或许在诱惑面前,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虽然,他和权桂云在一起时,纳妾还合法,可但凡对妻子多一点怜爱,也会知道这样的选择多么伤人。

这个世界上,任何的选择都要付出代价,而茅以升付出的代价,或许就是本该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我是@灵枫历史阁,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