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1)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2)

今天

是抗战胜利77周年

让我们重走一回复旦爱国救亡之路

回望烽火中的复旦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3)

1938年

在抗日战争的连绵烽火中

地处上海江湾的复旦校址被日军炮火炸成废墟

为了保存教育科研火种

复旦师生被迫踏上内迁之路

经过千里跋涉、辗转迁徙

最终在北碚夏坝建校复课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4)

1939年兴建的登辉堂,今基本完好。80年代被重庆市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5)

在大后方

复旦师生弦歌不辍

书写下战乱中进步求学的动人篇章

1938至1946年间

复旦增设十余个学系,并于1940年设立农学院

为了服务战时需求

开办译训班,开展各类研究项目

颠沛流离并没有妨碍教师们的学术思考

民族的兴亡与历史的变化

更大地激发了他们著书立学的动力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6)

1938年秋,复旦大学英语讲演竞赛代表留影。前排右三孙寒冰、左三陈子展、第二排右二伍蠡甫。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7)

赫德路(今常德路)574号校舍

滞留上海的一众师生

包括李登辉校长、顾仲彝教授等

排除万难,几经迁易

最终于1939年1月在当时的公共租界赫德路(今常德路)

一所住宅楼内以“上海复旦补习部”名义复课

抗战期间培养学生达一万多人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8)

李登辉校长

1941年12月8日

日寇进驻上海租界

李登辉校长宣布

复旦沪校实行 “三不主义”

即不向敌伪注册、不受敌伪津贴、不受敌伪干涉

“三不”不行,立即停办

同时坚持不开设日文课,直至日寇投降

在李校长及全校师生的坚持下

拒绝了敌伪的干涉

保持了坚贞的民族气节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9)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广播了天皇裕仁的投降书

一时群情振奋

第二天,校方召开在沪全校师生大会

300人的教室,挤进了不下 500 人

热忱而又坚定的复旦师生

在会议中坚持了爱国主义立场

此后

战时内迁大后方的政府、学校等机构、人员

开始陆续复员回迁

终于1946年9月抵达江湾

师生同心一德、爱国救亡、追求进步

这是复旦人矢志不渝的信念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不曾忘记烽烟起

历史会铭记,人民会铭记

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10)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六周年感慨(今天抗战胜利77周年)(11)

来源:校史馆、档案馆

组稿:融媒体中心

参考文献:《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复旦大学党的活动》、《烽火中的复旦》

整理:戚心茹

海报:戚心茹

责编:章佩林

编辑:秦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