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刀进攻的防范技巧(当心遭到强反击)

咋一听“摸头杀”感觉有点恐怖。摸头,还要杀,这不是视人如玩偶,还要夺人性命吗?后来大概懂了它的意思后也感觉不太舒服。一个男生,不仅占女孩子便宜,还要人家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你,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也不看看你的手,洗过了吗?太粗糙了吧?不会把女孩子的头戳伤了吗?再说啦,你的手够大吗?有力量吗?要是女孩子把她自己交给你,你握得住,托得起吗?当然了,这也不能全怪男生,有的女孩子也不加思考就把顺从地把头低下送过去让摸头,甚至真的就被“杀”了个体无完肤、片甲不留,真把自己的命运交了出去。古人云,三思而后行,何况被摸头呢?怎么不仔细检查观察考查考验几番呢?

面对持刀进攻的防范技巧(当心遭到强反击)(1)

可能有人会说像我这样的古董人看不懂今时今日的风情。是的,我是不太会解风情,但我知道头颅之高贵犹如生命之尊贵,一旦让别人掌控你的头,就等于拱手相让你自己的命运,就等于彻底放弃你自己的尊严。回想一下,从小到大有谁愿意让别人摸自己的头?又有谁愿意让你摸他的头?摸头是触碰,而且是肌肤的亲密接触,若非父母岂能任由他人触摸?所以,人们大概的心理都是这样的,就是自己的头是不能随便被人触摸的。那么,何以如此呢?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01 触觉防御

原来人们不愿意被人摸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触觉防御在作祟。触觉防御其实是个心理学专业名词,意思是,人对于无害的触觉刺激过度敏感,产生过度反应,例如,躲避、厌恶、抵触、抵抗等。不过,触觉防御似乎是个具有负面涵义的专业名词,如果触觉防御反应过大就会影响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

面对持刀进攻的防范技巧(当心遭到强反击)(2)

一般说来,儿童在触觉防御方面的反应更明显一些。但问题是,很多人把儿童的正常的触觉反应过度解读为触觉防御,这实在是不懂儿童行为的心理,乃至对人际交往的身体接触也抱持错误的观念。

常见事例为证

小男孩不愿意剃头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这种常见的事正说明了儿童保有适当的触觉防御的必要性。对于小孩怕剃头的事,多数人,包括父母在内, 都会说那是因为孩子害怕,怕疼,怕声响。其实这只说对了一部分,更主要的原因是,给孩子剃头是侵犯了孩子,不仅侵犯了孩子的领地,侵犯了孩子的身体,还侵犯了孩子的头,侵犯了孩子从出生以来只有父母和最亲近的人才可以触摸的头。对孩子来说,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犯无疑就是威胁,威胁他的自由,威胁他的利益,威胁他的权利。而且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犯还是霸占,霸占他的领地,霸占他的身体,霸占他的生命。所以,孩子才有强烈的应急反应,才喊叫、才哭闹、才抵抗、才反抗。孩子的这种对于来自非父母及非最亲近的人的触觉防御,甚或触觉反抗是再正常不过了,说明孩子有自我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说明孩子的自我保护机能和应急反应机制是在正常运行。这难道有什么不应该吗?

02 身体距离

摸头是属于零距离,甚或是负距离接触。随便摸人家的头,就是在进行零距离接触,除非关系特殊,否则就是违反人际交往的普遍原则,即保持距离。关于人际交往的距离,有学者提出了四种划分:第一种是公众距离,即,不认识或不相关的人之间应保持3.7米~7.6米的距离;第二种是社交距离,即,因公事或礼节相互接触的人应保持1.2米~3.7米的距离;第三种是私人距离,即,个人之间正常交往的距离应保持46厘米~122厘米;第四种是亲密距离,即,最亲密的人之间应保持的15厘米~44厘米的距离。这四种距离最引人关注,而且是最令人敏感的就是亲密距离。如果彼此接触的距离进入15厘米以内,双方就都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除非情侣、恋人和夫妻,当然,还有离不开父母近身保护的小孩子,谁人能够愿意接受或忍受如此贴近的距离呢?

面对持刀进攻的防范技巧(当心遭到强反击)(3)

摸头不仅突破了私人距离,即个人的最低要求的安全距离,还突破了个人的生存距离甚至生命距离,使人浑身不舒服,心里产生不安和反感,甚至给人带来安全威胁,叫人情何以堪?命何以保?

新闻报道事例

据媒体报道,今年四月的一天晚上,一个十岁的男孩被爸爸摸了头,感到非常生气,愤而报警,后经警察叔叔好言相劝才息纷止争。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是乌龙闹剧摸头杀,但实质上说明了一个十岁小男孩应有的、难得的自我保护和鼎力抗争的意识,即,孩子长大了,家长也得和孩子保持应有的距离,况且其它非亲非故闲杂人等。窃以为,这个小男孩不仅不该受到责怪,反而应该受到褒扬。

殊不知,有多少儿童和少年缺乏安全距离意识,随意被陌生人搭话套近乎,甚至触碰搂抱而没有表现出反感、讨厌和反抗的情绪和行为,致使产生本不应该发生的伤害。例如,上个月震惊全国的一杭州女童遇害案,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女童自来熟,对陌生人不设防,没有保持安全距离,及至被一对恶男女骗走害死。可见人际之间交往的身体距离有多么重要。如果被压缩了距离,甚至零距离或负距离,那么这种人际交往通常就蕴藏着极大的身心健康风险。因此,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及时正确地教养孩子的领地意识、距离意识和安全意识等。

03 男人的头不能摸

有句俗话说得好,“男不摸头,女不摸腰”。有解释说男人的头是尊严之所在,地位之象征。如果摸男人的头就是在轻视他,不尊重他,甚至是蔑视他,侮辱他。古时有男人成年加冠的礼仪,如果摸加了冠的男人的头,岂不是要剥夺他作为成年男人的身份的象征吗?从心理上讲,男人如果让别人摸头就等于俯首帖耳,俯首称臣,是把自己的命交出去的节奏。既如此,有哪个男人愿意放弃安全防线,任由他人摆弄自己的头呢?所以有人给男人来“摸头杀”却被反击的事情也不少见。

新闻报道事例

相信不少人听说过NBA球员保罗因被加索尔摸头而动怒反击的事吧?当年加索尔在全场仅剩1.1秒结束的时候罚球投篮,然后便去摸保罗的头以示胜利者的友好。而保罗本就因失利内心窝火,遭到加索尔的摸头杀之后顿时怒火冲天,跃起回敬了加索尔一记摸头杀,险些酿成冲突。保罗后来解释说,他可不想被羞辱,被当儿子看待。在这个世界上,男人的头很高贵,除了父母可以在他很小的时候可以摸,其它时候其他人都别想摸。这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面对持刀进攻的防范技巧(当心遭到强反击)(4)

04 女人的头要慎摸

男人的头不能轻易摸,那么女人的头就可以摸了吗?或许女人不像男人那样执着于自己的头,但同样也是不能随便摸的。尤其是男人,更不能随便摸女人的头,不然会吃不了兜着走。自从二次元兴起了“摸头杀”,网上便热衷起明星摸头杀,最热议的可能是刘昊然的摸头杀贯穿了整个电视剧《最好的我们》。不过,毕竟,这只是发生在戏里,而要是在戏外的话,男生要是给女生来摸头杀可是要负责任的,不然她可能会骂你发贱,告你性骚扰的。

有调查说,女生被摸头杀后有六种反应,其中有四种属于负面的:1. 惶恐,十分惶恐;2. 尴尬,且恼羞成怒;3. 瞬间抓乱对方的发型;4. 生气!非常生气。还有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的男生给女生摸头杀是出于喜欢。但是反过来,并不是说百分之八十的女生喜欢男生的摸头杀。而且就算女生喜欢,那也只是发生在情侣或恋人身上的,这是必须要弄清楚的。即便如此,一个男生,你想要和女生零距离接触,抚弄女生的脑袋,你是在牺牲她的尊严,等同于剥夺她的小命,你准备好了吗?你敢吗?你承担得起严重的后果吗?男生、男人,男子汉,在你摸女生、女人、弱女子的头的时候,先摸摸自己的头吧!

05 摸头杀可能遭到强有力反击

摸头,摸头杀,每天都在影视剧里上演着,生活中也天天发生着。然而,生活不是影视剧,戏里的火热的画面代替不了戏外的冰冷现实。想必很多人都有因被摸头而产生的不快,反感,厌恶乃至反抗和冲突吧?

强反击事例

有一位朋友曾愤愤地述说了刚入职时被摸头的遭遇。那是他刚入职不久,一位年岁大一些资格老一些的同事在办公室不经意间摸了一下他的头,他感到异常反感,本想发作,但想到自己是刚来的新人,不好不给对方留面子,就忍住了,只是郑重警告那个同事说,“不许再碰我的头。” 哪知那个同事不听劝,自以为是,不久之后,居然在同事聚餐的饭桌上又给他来了一次摸头杀。这一次让他火冒三丈,终于忍不住了,回手就打了那个同事一巴掌。结局当然很尴尬,但是我这位朋友赢回了尊严,赢得了同事的尊重。熟人、同事间尚且如此,何况陌生人。所以千万不要随意触碰陌生的男人,更不要去摸他的头,这等于是在骂他、侮辱他,他会抵抗的、反抗的,甚至和你拼命的。

06 结束语

摸头,摸头杀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说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孩子很大了,当父母的就要小心了。过度给孩子摸头杀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孩子产生触觉防御、距离疏离、反感厌烦甚或抵抗反抗的情感行为,也可能造成孩子过于求安慰、自来熟、丧失自保和安全意识。因此,家长应该适当掌握和孩子亲近的度,既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尊的意识,又要教育孩子掌握人际交往的安全尺度,以免遭受不必要的身心伤害。

至于发生在情侣、恋人和夫妻之间的摸头杀大戏还是适度为好,都要保持一定的身心距离,否则没了自我和自尊,就是多少个摸头杀也换不回来当初的真情实意。

除了父母对孩子,除了情侣、恋人和夫妻,恐怕没有人可以有任何理由搞摸头杀了吧?如果不想迫近对方的安全距离,不想突破对方的心理界限,不想侵犯对方的领地和身体,不想冒犯对方的尊严,那就离对方远着点,不要乱伸手,须知伸手必被捉,不要乱搞摸头杀,须知乱搞可能遭到强反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