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第一部分(庄子齐物论十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曾几何时,庄周在梦中化作一只蝴蝶。那一刻,他感觉到无以言表的喜悦,自在地飞舞,尽情地享受。那一刻,他就是一只蝴蝶,完全不知道庄周是谁。忽然醒来,却发现自己是庄周,不是蝴蝶。为此庄周深感迷茫,究竟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谁又在谁的梦中?但最后都没有想通,只明白了,我是庄也好,我是蝶也好,二必然是有所分别的。道化万千,万物万象的分别就是道之物化。

庄子齐物论第一部分(庄子齐物论十七)(1)

随记

锺叔应在《念楼学短》中的译文:

庄子晚上做梦,梦中自己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十分自由快乐,一点也没想到庄周是谁。霎时梦醒,却还是原来的庄周,手是手,脚是脚,伸直了躺在床上。

庄子于是乎想道:我是谁呢?是我梦中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成了庄周呢?这两种情况,难道不是同样都有可能发生的么?

我刚才感到很快乐,是因为我成了蝴蝶,能够在空中自由地飞用。这是两脚落地的庄周从未体验过,也根本不可能体验到的。

蝴蝶和庄周是不同的“物”,感受才会不同。但“物”不可能水存,一党也好,一生也好,总会要变化,要消亡。“物”如果“化”去了,感觉和意识等等一切还能不变吗?

锺叔应说,“称死亡曰物化,自庄子始。”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无论周也好,蝶也好,二者必然有分别的。但这不过是世间万物万象的一种,万物万象的分别就是道之物化,道化万千。

道分也,物成也,物成也,道毁也。

有分,物化。

由分引出物化,也就是说分是物化的关键。体悟物化,是体悟道化万物,道演万物,是体道。体会到为何分,分的过程;而逆反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何齐。齐物论一篇是以分作结的,很神奇吧。

“一受其成形”即为“物化”。

物源于道,亦终于道。

物为道之一形。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与“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一意各表。

物化的核心是分,分是独特化、差异化,是“使其自己也”。

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就是一个多样的世界、分的世界。

“分”与“齐”是两个方向,“有”与“无”与之有对应。“有”是物化,有形有实,可知可感。“无”是道化,无形无实,无知无感。

庄子如何看待万事万象的,庄子的用词是分。分是有区别的,不平不齐。表是分,根是齐。庄子还有一个词是自。分是从源来看,而自就是从自己自身来看。

杨立华说,“醒来以后,惊觉自己还是庄周。与梦为蝴蝶时不同,此时的庄周,是知道‘昔者’的蝴蝶之梦的。然而,这里的‘知’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无法证明自己此刻不在梦中。既然无法确证醒来后的庄周不在梦中,则无法确证此时的庄周不是蝴蝶所梦。”

那薇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在形而上学统治的现代,作为理性动物的人,已然从地球上把自己的根割断,并且努力地、奋勇地让自己成为无根基的主体。他的哲学试图引导人们从这种观念中跳出来。”

那薇说,“从主体与客体相互对立的思维模式中脱离出来,跳回到人与天地万物的共属一体之中,即跳回到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天空下、大地上。”

庄子《寓言》篇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

庄子《寓言》篇说,“天均者天倪也。”

郑开说,“庄子中的‘化’是指宇宙万物的真实流程。”

郑开说,“物处于不断地流变转化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称之为‘化’。”

郑开说,“我们生生不息的生活状态称为‘化’,生命起始终结的整体过程也称为‘化’。与此同时,生命生生不息所形成的轨迹,所谓“万物之途”也称为‘化’。”

郑开说,“‘物’的的世界是一个婉转流变的过程是万化之途无限展开的过程。庄子选择从比较大的视界理解具体的物和整个世界的关系,理解人的生命和宇宙间一切生命的关系,这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郑开说,“庄子的‘化’不太容易与西方的语词相对应,因为它讲述的不是片段,而是整体的过程,即使是局部,也是和万化迁流的整体过程须史不可分离的。从个体的生命状态看,‘化’讲的是从生到死到整体;从宏阔的字宙图景看,‘化’讲的则是终始,是无限绵延的循环不已的过程。”

郑开说,“很多哲学家认为‘化’是介于生和死之间的。”

这其实是一句废话,所有的实在都处于生与灭之间,因为所有实在都是有限的。

兼济道物。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道不是一种不存在的想象与虚构的内容。它是真实的存在,但它是虚无的无限的。如果非要分唯物唯心,我认为是唯物的。因为它是被定义在客观存在,只是一种最为特殊的存在。无是它被人用来形容的特点属性,不是说它不存在。

天道不是精神或价值观念,物为道之形。

庄子《知北游》篇说,“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

郑开说,“‘道’与其所派生的物是没有界、没有隔膜的。我们用‘派生’这个词就是提示大家,‘道’与物本来就是自然而然地在一起的。”

齐是看到变化,看到不常,亦看到常。

如果逍遥游是解放思想,那么齐物论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就是开放。开放了才能有机会看到以无限角度看到的“实事求是”。

大家都说逍遥游是追求精神自由之类的。但我觉得更偏重的是开放心灵,解放思想。

大家说齐物论是消除差异之类的。但我觉得是以无限的眼光看清世界的异与同,没有要消除谁,是一个高纬度看待世界的方式,是高纬度下的“实事求是”。

有人说庄子不大把人放在心上,好像有点对,更有人说庄子是太把万物放在心上了,好像也对。我折中一下,人其实是万物的一种。庄子是把万物放心上,也把人放心上的。只是他放心上的方式跟一般人有所区别而已。他是以无限之心放万物,包括人。

有时候看一些写的庄子文章,说什么自由之类的。但行文流露出来的那种以人为中心的狂妄自大暴露无遗。那甚至都不是以人为中心了,那都以自己为天地的中心了。是那种完全忘记生命有限的这一事实,真把自己当成了无限。

在齐物论中,若以人的视野去看待,一切解释都极为牵强。很多以人的视野进行的解释都沦为了笑话。

以无限的视野去看齐物论,庄子在齐物论不过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而已。以人的视野难以看到。

内篇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到生命的有限、生命的死亡,那是要提醒我们要记起生命的有限性。这是庄子的很有特色的地方。

人生如梦是因为生命是有限的,而且只有一次。

思考生命为何有限能得到一切的因一切的果。

齐物的关键不在于心,在于实事求是,以宇宙的视野去实事求是,还原因心的狭隘造成的偏差。

邓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于形容齐物论,我认为是极为贴切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