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代翼有多悲壮(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在《成也卿族、败也卿族 – 晋国的兴盛与败亡》一文中,我们曾说过,晋国的“不用公族,任用卿族”的传统使得晋国在春秋争霸的形势下占据优势,而卿族的坐大又使得晋君被架空了权力,导致最后“三家分晋”。

那么,在春秋时期各国普遍任用公族的情况下,晋国为什么选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呢?

这还要从头说起。

晋国始祖,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

武王克殷的第二年,天下未宁而崩,成王年幼,周公辅政。一次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剪桐叶为圭,赐给叔虞,被周公知道后,称“天子无戏言”,便封叔虞于唐尧故地。初称唐,后改为晋。

曲沃代翼有多悲壮(天道循环报应不爽)(1)

剪桐为圭

晋国九传至穆侯。

穆侯七年,与条戎战,晋大败。此时适逢穆侯第一个儿子出生,穆侯便为他取名为“仇”,并立其为太子,以示不忘条戎之耻。

曲沃代翼

献公继位后,桓、庄(桓叔与庄伯后裔)之族强盛,对于本身就是以小宗代大宗的献公一系来说,“曲沃代翼”的事件近在眼前。于是,献公采用士蒍谋划,尽诛桓庄两族。

“骊姬之乱”后,献公又尽逐群公子。至此,不蓄群公子成为晋国一项基本国策。晋国的卿族们有了大力施展的舞台,他们在晋国争霸的过程中居功甚伟,不断拓展自己势力的同时,也不断侵夺晋君的权力。

三百多年的竞争,魏、赵、韩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曲沃代翼有多悲壮(天道循环报应不爽)(2)

三家分晋

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曲沃桓叔种下的恶果终于被他自己的子孙吞下。让我们以《史记》中,对晋国最后一位君主的描述来结束本文吧!

《史记•晋世家》“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