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

SONY作为世界巨头级品牌、诞生于1946年,至于覆盖了多少品种产品这里就不说了。那就来说说耳机这一块业务吧、SONY是从1979年就上市了传奇级的Walkman随身听、随着产品线的扩展在80年代初出现了始祖耳塞式耳机E252、80年代末发售了“动圈之王”R10、2K年初再次跟进了Q010等等,在耳机行业内绝对是顶尖级品牌。

今天出现的猪脚是XBA-A3,这个耳机传承了初代的H3的各种黑科技之外、还是有非常可观的修正滴,动圈的液晶振膜也有细节上的修改、动铁单元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自主研发单元等等。

下面上一些官方参数:

XBA-A3

  • 类型:封闭式,混合式

  • 驱动单元:混合式三向(16 mm 动态 2 × 单元动铁)

  • 功率处理容量:100 mW

  • 阻抗:1 kHz 时32 Ω

  • 灵敏度:105 dB/mW

  • 频率响应:3 Hz - 40000 Hz

  • 连接线:约1.2 m, 镀银OFC绞合线,可拆卸式,耳挂式,Y 型

  • 插头:L 形镀金立体声迷你插头

  • 质量:约10 g(不包括连接线)

  • 麦克风类型:驻极体电容器(带mic线)

外观、工业设计及配件

包装外观还是传承了H3的设计及尺寸大小,另外一样在左下角有个金灿灿的标示“Hi-Res AUDIO”,这说明了A3是SONY的高解析音质系列,属于主打专业级设备系列。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2)

拿开纸质外包装之后、是一个硬质的侧开包装盒、而A3耳机主体的面板带有柔软的衬布防止耳机刮损(比H3的泡沫垫效果更理想),这样对耳机主体起到了非常贴心的保护并且显得产品非常高大上,跟H3一样采用了绕耳式设计、这种设计在佩戴的时候略显麻烦、但佩戴效果更牢固并且能非常有效地减少耳机线材的听诊器效应。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3)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4)

外观的工艺设计类似于上一代的H3、但是线条更刚毅一些,外壳材质采用了复合式塑料、并且在尺寸上的控制会比H3更小一些,一样是“泰国制造”。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5)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6)

而较为H3来说、A3的左右颜色分辨转移到了线材上、并没有沿用H3在单元主体上的左右颜色分辨、无可否认A3的线材显得更专业一些,这里还是要提一提这个可换线的插座设计、可以说是市面上最为理想并且耐用的接口、有固定位 又是圆形插座 再加上是分离是弹片插头的耐用度及可靠度造就了这个非常出色的接口。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7)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8)

耳机主体的侧面有着大大的SONY字样,线材一样采用了椭圆形锯齿状、但是颜色则从H3的红黑各一半的比例调整成了80%黑及20%暗红色、显得更稳重一些。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9)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0)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1)

便携耳机包跟H3采用了同样规格、皮质并且手感很不错、里面还有隔层可以放置一些备用的硅胶套、线夹或绕线器,配备两条耳机线、一条不带线控、一条附带支持ios及大部份安卓手机用的mic线控耳机线,当然SONY不会少了各种颜色的硅胶套啦。配件一共有:复合式硅胶套SS/S/M(耳机主体上)/L,复合式硅胶并带隔音棉套S/M/L,可以绕50cm线的绕线器,线夹,皮质便携盒,标准耳机线(耳机上)及带mic的线控线材。

内部设计、技术更新及线材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2)

透视图跟前一代H3在本质上是一致滴、但是设计得更为紧凑、并且分开了独立的单元室。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3)

动圈单元一样是采用液晶振膜、一样是16mm尺寸,但是跟H3有细节上的改变、皱褶更多更细密。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4)

动铁单元采用了新设计的T型对称电枢、比H3用的传统U型电枢的效能更理想更均衡。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5)

线材上A3采用了镀银OFC线材,而不是H3的纯OFC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6)

相较于H3来说、A3加入了复合式材质的防震腔体设计、并且体积也更为紧凑从而做到在佩戴上更为舒适一些。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A3并不是H3的换汤不换药的作品、能看出A3得到了H3的尝试之后在细节上得到了很好的修改、加持。

播放器搭配及声音表现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7)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8)

小编在A3上使用了一些播放器来测试A3对播放器的兼容能力,发觉不管是使用推力较弱的入门消费级的mp3及ipod、iPhone又或是SONY Z系列手机、再到电脑直推又或者SONY的PHA系列便携式一体机,都能得到非常出色的兼容性,从而发现A3是一个非常容易驱动耳机,至于是否能得到用户的满意就要视乎具体的搭配。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19)

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黑科技的升华---SONY圈铁新品XBA-A3评测)(20)

下面大致简评一下A3的整体走向、及与H3的一些声音上的对比。

三频整体度及声场

如果说在整体度上的表现、两者差距非常小、完全可以说是两兄弟,只是A3更倾向于偏暖一点也更像传统动圈的声线走线、而H3则就偏向动铁的声线更多一些了,A3显得更有人情味、H3则显得更为标准化一些。声场上两者基本上保持了一致、不过A3收尾略慢于H3所以显得A3略好。

高频

A3跟H3在高频上的频响范畴基本是一致的、A3显得比H3更顺滑一些、而A3的明亮度也没有像H3表现得那么锐利唐突表现得更温顺润,A3比H3少了一些齿音这一点做得比较到位。

中频

在中频上的A3相比H3的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在泛响上面更接近动圈的温暖 松软感、A3整体的中频密度表现也略胜于H3,而且人声感情的刻画上也比H3更好一些、不会像H3那样有一点呆板感。

低频

低频的表现A3跟H3就有比较大的差别了、H3是那种比较偏向于动铁声的低频 下潜比较出色 瞬态爆发感较强、而A3就脱离了动铁的声音了 整体的泛音 松软度 范畴感 量感都要相比H3更为出色,当然有利必有弊、在下潜 弹性 爆发力上略逊色于H3。

素质及衔接度

A3犹豫在整体声线的泛音要好于H3造就了素质略好于H3一些、而且随着播放器的级别提升、A3在素质方面的表现也会跟H3的差距拉大一些,三频的衔接度上无疑是A3更胜一筹、A3的三频过渡非常顺滑 自然 并无明显瑕疵、而H3的三频过渡就较为不自然了 可以听得出有点勉强感、这是一耳朵的区别、跟H3并不在同一个级别。

总结

无可否认的就是A3的确是H3的完善版本、特别是在H3比较弱的泛音及衔接上A3得到了非常出色的表现,A3的调音风格令我想起了E888时代的SONY、略带甜味的小清新风格、却又不会像888下盘较为蹩脚的表现,A3的确是有着成熟的调音、均衡大气的三频走、温润松软的听感,难能可贵的是还不挑播放器。

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SONY XBA-A3的话:在2K级耳机选择又是直推党、A3是绝对的ACG御用首选塞,如果随着时间推移能下降到1K关口内的话、A3绝对能得到绝大部分的烧友认可、A3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耳机。

PS:在用一些消费级mp3/mp4又或者笔电直推、居然还不如用一台iPhone5s驱动得更好喔,这点真的有点意外,难道SONY跟苹果真的是有基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