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文言文故事大意(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视虱如轮

【典源】《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于飞卫,飞卫告诉纪昌:必须先学看,能把小的看成大的,微细的看成显著的,然后才能学射。于是,“昌以氂(máo,长毛)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jìn,渐渐)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ǎn,箭)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释义】虱子虽小,但纪昌长期注目,三年后,竟能看成车轮一样大,因此能用箭射中虱心,而悬挂虱子的长毛不断。后遂用“视虱如轮、悬虱如轮”等表示大与小只是相对而言,或洞察精微的意思;用“精贯虱心”称美技艺高妙。

【视虱如轮】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序》:“蟭螟之巢蚊睫,蟭螟之睫,又有巢者;视虱如轮,轮之中,虱复傅缘焉。”

【悬虱如轮】元好问《愚轩为赵宜之赋》:“守宫缘壁夸覆射,悬虱如轮规命中。”

【精贯虱心】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西蜀凌云赋,东阳咏月篇。劲芟鳌足断,精贯虱心穿。”

刻舟求剑文言文故事大意(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1)

刻舟求剑

【典源】《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释义】楚人过江时,剑掉到水中,不立即下水捞取,而在船沿落剑的地方刻一个记号,等船停岸后才按记号下水寻找。后遂用“刻舟求剑、刻船求剑、契船求剑、刻舟痕、刻剑痕”等比喻迂腐、不知变通以及徒劳:或比喻事过境迁,不可复得。

【刻舟求剑】黄庭坚《追忆予泊舟西江事次韵》:“往事刻舟求坠剑,怀人挥泪著亡簪。”《红楼梦》第一二○回:“似你这般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刻船求剑】刘知几《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膠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契船求剑】《后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刻舟痕】苏轼《王中甫哀辞》诗:“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刻剑痕】苏轼《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诗:“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

全本《周易全解》整理汇总

全本《文言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中华饮食文化——《饮食的那些事》全本整理汇总

全本《民国名家随笔散文》整理汇总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