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

1.忻州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1)

忻州市,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知名旅游景点;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2.赵氏孤儿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2)

这是一段春秋时期发生在山西的悲情故事,晋国君主晋灵公荒淫。当时辅助他的大臣赵盾经常劝谏。晋灵公嫌他麻烦。第一次派杀手没有干掉赵盾,第二次干脆就撕破脸追杀赵盾。但是,晋灵公的人马还没追到赵盾,他就被赵盾的弟弟赵穿刺杀了。

晋灵公一死,晋成公上位,他原谅了赵家弑君这件事,并且继续重用赵盾,后来晋成公的儿子晋静公上任,此时赵家在朝为官的是赵朔。晋静公一上任就开始为他的爷爷晋灵公报仇,这就发生了赵家被血洗的惨案。

在韩厥、公孙杵臼及程婴的拼死保护下,赵朔的遗腹子赵武才留住一条小命。为了赵家的这缕香火,公孙杵臼惨死,程婴刚出生的儿子也顶替赵武死去。而后,在程婴的陪伴下,赵武在藏山一藏就是15年。

后来,晋景公继位之后,在韩厥的劝说下,开始为赵家的冤案昭雪,赵氏孤儿赵武这才得以重见天日。从赵武开始,复苏的赵家再次成为晋国的风云家族,并最终成为三家分晋的一支庞大力量。

3.东岩夜月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3)

相传,古时候,每逢农历十四、十五清朗的夜晚,站在城内县衙大堂门口,向东南读书山的福田寺眺望,便可以看见一轮皎洁的月亮,它比天上的月亮还要大,还要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它是元好问幼年时在福田寺读书时画的假月。元好问从小就非常好学,4岁从王氏学诵诗,随父元德明前往福田寺读书时,天天总要学习至夜阑人静的时刻。

有年夏天,天气十分燥热。元好问打开窗户读书,一只红肚子马蜂,嗡嗡地飞了进来,在元好问头上不停地盘旋打转,影响潜心静读,元好问便不耐烦地把蜂打死,扔在了笔筒之中。接连数晚,如此这般处置红肚子马蜂于笔筒后,久而久之,死了的红肚子马蜂积少成多,装满了笔筒。

一天晚上,元好问吹灭蜡烛,躺在床上默想诗句,忽见桌上的笔筒里闪射着金黄色的亮光,照得周围如白昼。元好问惊奇了,忙将笔筒里的马蜂都倒了出来,把红肚马蜂掐去头部,留下肚子,集中到一个大碗里,捣成糊浆,又掺了水,在福田寺后殿面对县衙门的雪白墙壁上,画了一个圆圆的月亮。

当天空那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它也放射出金灿灿的耀眼光芒,一个月亮在高空,一个月亮在墙上,人们站在县衙门的大堂口,便可望见又一个新月挂于系舟山下,后来,人们就把这叫做“东岩映月”,也叫“东岩望月”或“东岩夜月”。

4.五台山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4)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

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文殊菩萨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便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你如果一个人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

5.白马刨泉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5)

传说一:唐朝贞观十八年,蒲州人薛遵度奉圣旨采集玉芝于此山.将身跨坐骑系于木芝村边,徒步登山观光.半山大平面石上,只见两位老人正在下棋,遵度默不吭气,看得入神,如痴似醉,数局后,两位老人说了句“看你鞋子咋了”,薛遵度颔而俯视,竟不知鞋底何时沤烂,方想起白马,转身回到木芝,那马早已不见踪影了。

经左打右听,有人告诉他:“听仙人传言,有位官员把马拴在此处再没有回来,白马又饥又渴,情急之中,用蹄一叩,清泉随之而出,喷薄地面,饮而精勐。于是乎人称之曰:“白马趵泉”。 此事距今,至少也有五百年了。薛遵度猛然醒悟,当他在返到山上时,但见棋盘犹在,老者已杳,薛遵度遂于石头上坐化了。

传说二:唐代白袍将军薛仁贵,任代州都督时骑着一匹白马行军,经过大南宋,人马皆渴,找不到水井和泉水解渴,这白马在村内西处一地,用蹄刨出泉水来,故名叫:“白马刨泉”,后演为白马跑泉。

6.双乳山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6)

很久以前,虽说这里四面平坦,却不是天旱便是雨涝,所收粮食寥寥无几。暴月时荒,乡民们啼饥号寒。

有一天,二郎神杨戬奉御旨之命,肩担中山,路经此地,见生灵涂炭,便停下脚来,可巧,一位八旬老翁身躯佝偻,迎面而来。二郎问他为何如此惨状,他脱口道:“民以食为天,无食不能生。”言罢离去。

二郎思忖间脱下脚上登云鞋屐,往地面—倒,两撮小土出现在眼前,然后穿好鞋,便又担起山,朝莲花峰方向,继续追赶那六龙驾车的太阳神去了。没过多久,这两小堆黄土则陡然增高变大,竟至成山,矿料源源,浑身是宝,状若乳房,哺育子孙。

自从有了双乳山,忻州之地产的粮食,总不低于双乳山的体积,人们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了人寿年丰的生活。

7.系舟山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7)

系舟山名来自于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系舟,故名系舟山。山上有崖若环轴,名系舟嵬,其形如环,多悬于崖顶。另一说帝尧系舟于此而得名。光绪《山西通志》引《灵山记》说,山上有尧系舟的洞环铁轴。

还有传说该山是太原龙城的一条龙脉,龙脉有伤,龙体必病,风水便损。宋太宗赵光义扫灭北汉后纵火焚烧太原,片瓦不留,为斩草除根,还派人马削平系舟山主峰,说是去掉龙角,截断龙脉,以防死而复生。

8.禹王洞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8)

禹王洞位于忻州市城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处于太原与五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俗称仙人洞,亦称仙登窑,相传大禹曾在此系舟治水,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后改称禹王洞。

9.卧牛城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9)

忻州有卧牛城之称,关于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传说有一四处取宝的南蛮子来到此处,断定必是藏宝之地,便扎下脚来访察宝藏。夜晚,南蛮子忽听岗后有奔踏之声传来,继而直奔河畔,但见一头巨物,原来是一头犀牛,犀牛望月,继而四蹄腾起,摇头甩尾。

见此情景,南蛮子心想,这是宝贝,要引它上钩需要灵芝草,特意去采了回来。又一夜,等那卧牛于河畔,南蛮子手持灵芝草悄悄走近,牛见有人,猛然跃起,待要发作,但闻异香飘来,不由双目盯着灵芝,瞬间温顺服贴。

南蛮子趁牛伸长鼻子嗅灵芝草之时,用早已准备好的带针刺的夹鼻去夹鼻弦。可神牛识破机关,身体顿时高大异常,奋起神威,用犄角由东向西顺势将九龙岗头撞平。一时地动山摇,黄尘蔽日。神牛右犄角也撞断半节,回头一声怒吼,消逝无踪。空留回声在东西百余里外飘荡。于是便有了城东“牛叫”,城西“牛尾”之村名。

遗憾的是,九龙岗被传说的神牛撞平之后,从此就不再草木茂盛了。

10.金山六洞

忻州八景传说简介(盘点山西省神秘传说-忻州)(10)

唐时朔方的突厥常常侵扰汉族,晋北尤甚,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大队将士的吃喝也成问题。“军无粮不立,马无草自倒”,尉迟恭为筹集兵饷而发愁。

 一天,尉迟恭步出营盘,登上金山察情谋划,见一白眉银发,气度非凡的老人,正坐在一块青石上闭目养神。尉迟恭便走上前去向老人讨教起来,老人见尉迟恭谈吐出众,有匡时济世之志。便将一支红缨钢鞭赠送给他,并附在他的耳边窃窃私语了几句。尉迟恭告别老人,来到金山的顶峰,果然见有六个紧闭的石洞,分散在三处,并时有景星如佛光云。

尉迟恭挥舞钢鞭喊道:“洞门快快开,尉迟取宝来。”那六个洞门应声而开。身入金洞内,只见金碧辉煌,光芒四射,他按道人的吩咐,脱下战袍背了几斗砂土出来。又遵道人的指点,一直背至与金山相距25公里的姑姑山下,在两处相连的水潭中将砂土淘滤后,立刻变成了硕金硕银。尉迟恭燃眉之困克服了,而且还将节余的赈救了周围的乡亲父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