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宋四家是这么学书法的(书法的外形与气质哪个更重要)

在书法艺术中,外形结构很重要,神采气韵更重要!

这一点古人早有定论,王羲之的四世从孙,南朝齐代时期的书法家王憎虔在他《笔意赞》的序文说: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唐太宗李世民在《笔法决》中对结构与神采的关系也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

王憎虔与李世民都认为在书法中,神采气韵是最重要的,认为若神采不足,则字的气韵难以显现。但他们同时也强调了文字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神形兼备,才是好书法。

为了更好地将这个问题讲清楚,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书法的艺术之美,是通过哪几个方面展现给欣赏者的。

我以为,书法艺术之美是由结构之美、线条之美、章法之美、意境之美、风格之美五个方面构成的。这五个方面最终构成了书法作品个性化的神采气质。书法家通过将这五个方面相互协调配合,才最终将书法艺术之美呈现给欣赏者。下面我们就逐一疏理分析。

1、结构之美,书法艺术之美是以汉字为载体来表现的,书法结构美是建立在汉字的结构造型上来完成的。从汉字的起源到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文字的造型也在不断变化,在最初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和大篆,小篆书体时期,文字的造型之美主要是以象形为形式表现的。我们看到那时的文字虽古老原始,但其仍具有造型之美,如下图:

原来宋四家是这么学书法的(书法的外形与气质哪个更重要)(1)

这些象形文字形态各异,造型多姿,很好地将古文字的结构之美表现了出来。

原来宋四家是这么学书法的(书法的外形与气质哪个更重要)(2)

后来随着文字的不断发展,产生了隶书、楷书等书体,汉字的造型不断地向抽象化演变发展,这种转变是为了让汉字的书写更精简,更有利于实用化和规范化。

从象形结构向抽象化结构的这种转变,直接导致了汉字结构之美表现手段上的转变和发展。在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各种书体中。象形之美越来越少,代之的是通过对字的点画的组合搭配,偏傍部首的位置安排,调整字势的走向和姿态等方法和手段来表现抽象文字的结构之美。

这种结构之美或以平正典雅之势,或以险峻挺拔之势、或以俯仰顾盼,奇趣多姿之势,或以自然天成,不饰雕琢之势来表现。

这些结构之美的表现形式所要追求的东西,说到底用一个词就能概恬,这就是“气质”。

这种对个性化气质的自觉追求,是书法艺术向更高级发展的一种表现。书者是否具有个性化的神采气质,在书法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是衡量书者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原来宋四家是这么学书法的(书法的外形与气质哪个更重要)(3)

书法艺术中个性化的神采风韵,仅通过文字的结构还不足以完全展现,还需与另几种手段相配合才行。

2、线条之美,有人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种说法虽不全面,但确有其道理。同样写几个字,没练过书法的人写出来,和有着深厚功力的书法家写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线条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下过苦功的书法家其深厚的功力在笔下能很好的显现出来:他的线条富有质感,笔下或刚劲有力、或秀美舒缓、或灵动飘逸、或筋骨劲健。这些书法线条之美在书法家书写节奏的变化之中,呈现出和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形式相似的艺术魅力。书法的艺术表现力在其笔下通过线条之美,能很好的得到展现。

书法艺术中的神采气质很大一部分要靠线条之美来呈现。气质或典雅,或豪放,或挺拔、或灵秀都可以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枯润、舒缓、刚劲等变化表现出来。书法线条变化无穷的特点决定了它极富艺术张力,在艺术的气质表达上也极富表现力

原来宋四家是这么学书法的(书法的外形与气质哪个更重要)(4)

3、章法之美,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之间,行之行之间安排处理方法。书法的章法之美体现在作品的幅式应用上、体现在字势之间的联系呼应上、体现在“计白当黑”的墨色处理上。书法的章法之美,是作品整体安排上表现出的协调之美。

4、意境之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意境的解释为: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在书法艺术作品中通过文字书写的内容,文字节写节奏的变化,通过文字的线条和结构,乃至章法的变化安排,通过墨色的变化来构建作品的意境。

书法的意境之美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唤发欣赏者想象的特点,使欣赏者在字里行间里能感受到书者的情感思绪,得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比如我们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时,就会联想到文人雅士兰亭相聚时,小桥流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场景。

原来宋四家是这么学书法的(书法的外形与气质哪个更重要)(5)

意境是只可意绘,不可言传的艺术体验,这种体验需要欣赏者用心去感受。并与欣赏者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密切相关。

5、风格之美,风格在人身上是指不同于其他人的表现。或在穿着打扮上,或在行事作派等行为和观念上,都有独特于其他人的特点。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风格是指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的,独特性的总体特点。

叔本华说:“风格是心灵的外观。

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风格的含义,在书法艺术中,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是由书法家的文化素质、个人性格和艺术品味所决定的,是书者心性的体现。王羲之的典雅、苏东坡的率真,米芾的豪放都是心性使然。也正是因为艺术具有这些个性化的特点,有不同的风格呈现,也才使艺术具有了感染力和生命力。

书法的神采气质与风格是紧密关联的,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就有什么样的气质风韵,作品风格决定作品的气质神采。

原来宋四家是这么学书法的(书法的外形与气质哪个更重要)(6)

我们了解了书法的艺术之美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后,就可以对外形与神采气质的关系加以分析总结:

如果说,一个人的体形修长,身材高挑匀称,外貌端正大方,这毫无疑问可以让人在第一印象中,对其产生好感。但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吸引力的主要因素还在于他是否具有内涵,是否有可以让人对其产生持续好感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就是他的气质。如果一个人内心空虚,精神世界贫乏,言语头脑皆空洞无物,仅靠帅气的外形引来的好感也仅是一瞬间。

所以我说:欣赏一个人,始于外貌气质,敬于才华神采,合于性格温婉,久于修养内涵。

艺术也是如此,仅有漂亮的结构外形是无法产生持久的艺术吸引力的。一幅作品如果能做到让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能被称作经典,必须得具有强大的内在吸引力,具有独特的神采气质。就像蒙娜•丽莎的画像所表现的,蒙娜丽莎的目光是那么的深邃,神态气质是那么的善良,总能让观赏者激发起了解其背后故事的欲望。

原来宋四家是这么学书法的(书法的外形与气质哪个更重要)(7)

艺术的神采气质来自于哪里?来自于艺术家的内涵和心灵。

作家金马说:

风度的自然神韵,是灵肉一致的全息摄影。它鲜明,丰满,辐射着温热,发散着柔情。

书法作为艺术形式其中的一种,它也具有艺术的这种特点属性,衡量一幅书法作品成功与否,其结构外形固然十分重要,然而,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仅有漂亮的外形是远远不够的。

明代书法家祝允明说过:“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华而不实。”

祝允明所说的“功”指的是书者在书法学习上,下的功夫有多深,“性”则指的是作者的性情,指书法的精神与气质。

祝允明说的意思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光有书法传统功力,光靠技法手段来表现,就不会有神采与气质。而如果只注重展现书者的真性情,却没有坚实的书法功力,没有熟练的技法作支撑,也只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所以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形神兼备,以形取神,以笔墨传神。要有丰富的内涵底蕴, 要有内在的气质神采,要有艺术感染力,要赋予作品艺术灵魂。

书法的神采与气质来自哪里?

书法的神采与气质同样来自于书者的内心与内涵。书者的文化素养、艺术情操、灵魂深处的思绪渴望通过笔墨、点画、结构、章法、风格等表达出来,在字里行间的纵横中表达出书者的诗书情趣,“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将书法功力与率真性情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挥洒出富有神采气质的艺术佳作。

这些远非一日之功,需要长久的学习,全面的进步提高后,才能达到此种境界。

所以说:在书法艺术中,外形结构很重要,神采风韵更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