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系统示意图(全球首台多源静态CT)

来源:器械之家

第84届中国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于2021年5月13日-1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在此次CMEF展会上,作为一家专注于高速高精度辐射成像的高新技术企业,纳米维景携全球首台自主研发的第六代多源静态CT--“复眼24显微CT”,于5月13日在纳米维景展台隆重揭幕,呈现在大家面前。

ct系统示意图(全球首台多源静态CT)(1)

01

全球首台多源静态“复眼24显微CT”

纳米维景的静态CT通过探测器阵列和射线源阵列构成双环的无滑环结构,时序电子控制阵列射线源曝光,无需机械旋转,在全球首次实现无滑环多角度高速轮替扫描。静态CT具有数十个到数百个独立的射线源,扫描时不需要机械旋转,而通过时序控制圆周独立射线源依次曝光,快速的完成CT扫描和重建,具有扫描速度快,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多级能谱,低剂量等系统性优势。尤其是其潜在的超高时间分辨能力,将为临床提供一个动态观察心脏功能的利器,实现真实心脏运动状态下的FFR-CT扫描。

ct系统示意图(全球首台多源静态CT)(2)

纳米维景的复眼24显微CT采用的是24个独立射线源和零排288层探测器,单台设备所使用的球管数量达到了CT历史之最,图像质量和性能有望大幅度领先当今世上最高端的CT设备,它的空间分辨率有大幅度提高,达到0.165mm超薄层厚,使得空间数据信息获取能力提高64倍,是对全身各个器官精细重建的跨越式突破。83cm的超大孔径,低于50分贝运行的超静音等设计,让复眼24显微CT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临床成像场景挑战。

ct系统示意图(全球首台多源静态CT)(3)

同时,复眼24显微CT的球管是沿着机架一圈分布的,运行时不需要高速旋转,不需要持续曝光,同时功率大为降低,病人的辐射剂量大幅减少,也就减少了损耗,延长了球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费用。由于图像质量的巨大提升和辐射剂量的降低以及不需要高速旋转提供的静音环境,显而易见未来静态C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肿瘤精准诊断医疗、骨科&神经外科手术计划和手术效果评估、儿科、高端体检、影像组学研究、人工智能等领域可以发挥更大价值。

02

纳米维景的成长之路

根据我国CT设备升级换代和高端产品国产替代需求,综合估计,我国目前CT设备销售的市场规模至少为200亿元。而现在国内CT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占据,目前国内70%的CT市场均被国外品牌占据,仅医疗巨头“GPSC”(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佳能)就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国内的医学成像设备企业保有量30%,目前国产CT行业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在超高端及高端CT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是有些许差距。未来,随着国内芯片、探测器等CT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越来越多的高性能国产CT设备将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纳米维景自2014年3月成立伊始,始终专注于多源静态CT核心部件及产品的研发,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在超高端CT研发和应用领域耕耘努力。

在产线规划方面,纳米维景于2020年3月启动位于成都的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的静态CT生产线的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建成全球首个第六代CT(静态CT)生产线。

ct系统示意图(全球首台多源静态CT)(4)

在市场方面,纳米维景正在全球范围,推进与顶尖机构开展高端科研CT项目的合作交流。作为国际化公司,纳米维景连续参加了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4届北美放射学医学年会,得到了来自梅奥、克利夫兰、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MDAnderson等机构和人物的重点关注,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的高端影像技术。

除了复眼24显微CT,纳米维景正在进一步布局复眼系列产品,复眼36、复眼108等超高端CT已列入纳米维景的研发计划。静态CT作为超高端CT,可以适用许多新的临床应用场景,未来可期。

夏尔巴创始合伙人蔡大庆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有一家CT公司,它的机器能够把空间分辨率提高64倍,能把时间分辨率提高10倍。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卖点。未来查看心脏的图像,有可能像高速摄影一样,哪个肌肉因为血管堵了,收缩无力,都能够清晰呈现在心血管医生面前。”而这家CT公司就是纳米维景。

——

作为第六代无滑环多源静态CT技术和产品的创始者和引领者,纳米维景始终坚定以突破视觉极限为使命,创造见所未见,探索无限可能,打造和书写全新一代超高端CT,此外,纳米维景还将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及建设临床平台、科教平台、教学平台、医联体平台等系统平台为服务于临床医学、为助力中国健康,不断探索,贡献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