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

197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正坐在洛杉矶的一家咖啡馆里,有些焦急地等待着与一位作曲家会面。

彼时,好莱坞还没有人认识这位年轻人,虽然不久前,他刚与环球公司签订了三部电影合同,成为好莱坞历史上与电影制片厂签订长期合同的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不过,美国观众还从来没看过他拍的任何一部电影。

一年前,他仅用十天时间拍摄出的《飞轮喋血》只是在欧洲上映。四年前,他开始拍电视剧,大多只是执导其中某一集,他拍摄的唯一一部完整电视剧《哥伦布》并未获得观众认可。

现在,他将要拍摄第二部电影,而环球公司告诉他,这部电影可以在全美各大院线上映。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首先想到了一个人:几年前因《屋顶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改编奖的约翰·威廉姆斯。

为了能邀请到这位电影界的前辈加盟,斯皮尔伯格找来威廉姆斯写过的所有音乐,仔细聆听,反复揣摩,然后便有了这次会面。

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1)

早年的威廉姆斯与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在咖啡馆里呆了没多久,约翰·威廉姆斯便如约而至。两人虽初次见面,但聊得很投机,斯皮尔伯格随即邀请威廉姆斯为他的新片《横冲直撞大逃亡》(The Sugarland Express)担纲配乐。威廉姆斯被眼前这位年轻人的诚恳打动了,于是,好莱坞历史上最成功的黄金组合就此诞生。

《横冲直撞大逃亡》的票房异常惨淡,不过,这部影片却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权威杂志《好莱坞报道》当年曾这样评价道:“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是冉冉上升的导演新星中的佼佼者。”

就在这部影片还未上映的时候,斯皮尔伯格接到了另一位制片人的电话,后者决定让他导演一部惊悚片:《大白鲨》(Jaws)。他再次找到威廉姆斯,虽然此时两人的第一次合作还未见成效,但威廉姆斯显然对这名年轻导演给予了最充分的信任和赞赏。

他为影片中的大白鲨谱写了气质磅礴的主题旋律,在电影中营造出步步紧逼的音效氛围,用壮阔的管弦乐将片中的惊悚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显然,在那个电子合成器大行其道的年代,《大白鲨》却用传统管弦乐征服了观众。

最终,《大白鲨》在不被业界看好的情况下,收获了四亿一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让整个电影界目瞪口呆。斯皮尔伯格一举成名,威廉姆斯也达到了事业的新高度,《大白鲨》配乐为他赢得了生平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

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2)

《大白鲨》剧照

那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威廉姆斯异常忙碌,他同时担任着现场乐队指挥。当晚会进行到大约一半,嘉宾宣布他赢得奥斯卡金像奖时,他立刻放下指挥棒,快速跑到指挥台上去领奖,感谢完斯皮尔伯格,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又快步回到原位,继续指挥乐队演奏。

这一年,威廉姆斯44岁,斯皮尔伯格30岁。

灾难唱片之王

许多人相信,约翰·威廉姆斯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配乐家。乔治·卢卡斯曾表示,威廉姆斯是任何一位导演梦想中的工作伙伴。甚至有乐评人断言,放眼整个电影音乐领域,如果威廉姆斯自称第二,大概就没人敢认第一了。

虽然那些好莱坞以外的批评家们认为他的管弦乐不过是把瓦格纳、马勒的晚期浪漫派技巧拿来组合拼装,再配以讨人喜欢的主题旋律,其实无甚新意。不过没人能够否认,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将日益衰落的交响化配乐重新带向了高峰。

很少有人说得清他究竟为电影音乐带来了哪些创新理念,不过除了那些批评家之外,没人在意这些。人们只知道,约翰·威廉姆斯创造了一种纯正的商业大片配乐,他独一无二的旋律天赋,加上对浪漫派管弦乐技法的发扬,使得他迅速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并引领了交响化配乐的复兴。

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3)

指挥台上的约翰·威廉姆斯

纵观威廉姆斯漫长的音乐生涯,其作品浩如烟海,气象万千。其中,对主题乐思的开发是他最鲜明的创作法则。他善于将主导动机扩展为完整的主题乐段,并根据情节的发展和剧中角色的遭遇,对主题乐段进行各种情绪的变奏。使得音乐的整体形象既丰富多样,又协调统一。

更为关键的是,威廉姆斯拥有无与伦比的旋律才华,他所谱写的主题乐段总是显得优美动人,具备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大白鲨》可以说是威廉姆斯个人管弦乐风格的开山之作。“前斯皮尔伯格时期”的他还算不上顶尖的配乐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茅庐的威廉姆斯主要为一些电视剧集谱写音乐。

到了七十年代初,他开始进军大银幕,一系列灾难片配乐接踵而至,《海神号遇险记》(The Poseidon Adventure)、《大地震》(Earthquake)与《火烧摩天楼》(The Towering Inferno)等灾难电影音乐均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那时的他也被业界称为“灾难唱片之王”。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威廉姆斯显然受到了当时流行的轻音乐和爵士乐的影响,《大白鲨》则是他的音乐风格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4)

《星球大战》剧照

科幻片配乐专家

不久后,斯皮尔伯格的好友乔治·卢卡斯耗资一千万美金,拍摄了科幻巨作《星球大战》。在斯皮尔伯格的推荐下,卢卡斯也邀请到威廉姆斯担纲配乐。最初,威廉姆斯对这部充满奇思妙想的太空题材影片并不上心,他按照高中生的审美标准为影片谱写了那首后来家喻户晓的“帝国进行曲”,没想到这支旋律竟博得全球影迷的一致喜爱。

《星球大战》的原声音乐很快便风靡全球,交响化配乐就此迎来了全面复兴。威廉姆斯的作曲技巧也对日后的好莱坞电影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星球大战》横扫影坛之时,斯皮尔伯格也开始醉心于外星题材,同年拍摄了《第三类接触》,几年后又创作出更为有名的《E.T.外星人》,两部配乐均由威廉姆斯操刀,《E.T.外星人》帮助他拿到了又一座奥斯卡奖。

也许是因为前有《星球大战》,后有《E.T.外星人》,使得《第三类接触》在威廉姆斯的作品中显得不那么耀眼。不过,该片却是斯皮尔伯格从影至今亲自撰写剧本的两部影片之一,另一部则是《人工智能》。对于威廉姆斯的创作生涯而言,这同样是一部不能忽视的作品。

《第三类接触》的音乐比《大白鲨》更加具有组织性,音乐结构也更完整。在刻画外星人形象时,威廉姆斯依靠弦乐奏出的悠长旋律,以及大开大阖的主题段落,来诠释爱、友善、真诚、勇敢的价值观。

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5)

《第三类接触》剧照

这一方法基本成为威廉姆斯后来运用在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一种惯性模式,具有极强的辨识度。管弦乐在这样的编排模式下,显得无比温暖,配合情节画面的进行,能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接下来的《E.T.外星人》中,这一模式得以发扬光大。片中,外星人和男孩骑着单车飞越夜空时,管弦乐奏出悠扬大气、富有亲和力的主题旋律,辅以流动的节奏韵律,将画面情绪瞬间推向高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是约翰·威廉姆斯交响化配乐风格日趋成熟的阶段,随着这些作品的问世,他的创作理念开始引领整个好莱坞。

不只是大场面配乐

通俗明媚的主题旋律,变幻莫测的主题变奏,旖旎丰满的节奏韵律,华丽庄严的铜管声效,浓郁温暖的弦乐线条,这些特征在他那些广为流传的作品中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就作曲技巧而言,约翰·威廉姆斯最擅长的是“音画同步”的手法。所谓音画同步,指音乐与画面在情绪、节奏和氛围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好莱坞黄金时代最流行的配乐技法,后来也被广泛应用在歌舞片、动画片和喜剧片中。

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6)

其特点是高度写实,作曲家绝不做与画面无关的自由发挥。美国动画电影宗师沃特·迪斯尼在“米老鼠”系列卡通片中曾充分运用这一法则。因而,音画同步的音乐也被称为“米老鼠音乐”。

除了《辛德勒的名单》等少数作品以外,威廉姆斯的绝大多数代表作都采用了这样的创作模式。影迷们所熟知的也大多是这样的作品,比如《大白鲨》、《星球大战》、《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虎克船长》(Hook)、《超人》(Superman)、《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描绘科幻世界的华丽恢弘、表达冒险精神的激扬壮阔,以及宣扬英雄主义的广袤情怀以外,威廉姆斯也有柔情细致的一面。在他创作过的数百部配乐作品中,也有很多诠释内在情感的细腻篇章。

人们不会忘记《小鬼当家》(Home Alone),更不会忽视《辛德勒的名单》。至于《天使的孩子》(Angela's Ashes)、《无罪的罪人》(Presumed Innocent)等着重刻画人性的深刻乐章,无疑为约翰·威廉姆斯的艺术生涯增添了更加厚重的一页。

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7)

《天使的孩子》剧照

如果有人声称,威廉姆斯不过是一个为好莱坞大片谱写快餐式旋律的作曲家,那么,他甚至还没有碰触到威廉姆斯最精华的部分。

华丽交响是威廉姆斯崛起的标志,“斯皮尔伯格式”配乐是他职业生涯最为人称道的风格,不过,如果将这位在好莱坞纵横驰骋了近半个世纪的配乐大师定格为大场面专家,就显得过于片面了。他对晚期浪漫派曲风的继承和发扬,奠定了好莱坞新时期商业大片的音乐性格。而那些隐藏在票房和奖项之下的威廉姆斯,同样值得细细品味。

好莱坞电影音乐的代言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威廉姆斯与斯皮尔伯格的合作几乎全是票房巨作,到了九十年代,斯皮尔伯格的视角逐渐从外星人和冒险题材回归历史真实,以独特的人文主义视角展现战争年代的个体命运。《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同时,这一时期的好莱坞已经达到电影工业的巅峰,配乐工作也变得更加程式化。快速高效、分工精细的作曲模式开始大行其道,以往配乐家必须先研读剧本或者仔细研究完整样片的方式,被越来越多年轻的从业者所遗弃。

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8)

不过,依然有那么一些严谨的配乐家,坚持把影片的每一帧画面都看完后才开始创作,威廉姆斯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工作方式和作品风格完全是老派作风,这位一直坚持管弦乐的作曲家,直到2001年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才首次尝试使用电子合成器。

汉斯·季默开创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配乐界的新潮流,不过,在季默团队横行天下之前的1993年,威廉姆斯用一部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配乐作品征服了全世界观众,那就是《辛德勒的名单》。

正如国内著名乐评人杨大林所言:“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威廉姆斯使用了与过去那种力求音画同步的写实主义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音乐所注重的不再是‘景’,而是‘情’。它所着重表现的不再仅仅是画面情绪本身,更多的是人物以及一个民族复杂、沉重的内心世界。”

作曲家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将自己的旋律天赋发挥到了极致。许多唱片公司也喜欢将这些主题音乐制作成精选集,仿佛它们代表了威廉姆斯职业生涯中最精华的部分。

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电影有哪些(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9)

《辛德勒的名单》剧照

不过,威廉姆斯自己却有过这样一番言论:

电影配乐家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是以为自己所做的音乐会让观众全神贯注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事实上,电影中的音效和对白,都是音乐在引人注意时的劲敌。也因为如此,若能从电影中取得一段音乐且具备完整的独立性的话,那真是微乎其微的奇迹。

威廉姆斯当然十分清楚电影音乐的本质及其局限性,如果把任何一部配乐放在电影这门艺术中去考量,都改变不了音乐的“配角”地位。不过,另外一个事实是,很多经典电影配乐的知名度早已超过了电影本身。那些优秀的主题旋律常常被抽离出电影,并运用在更广泛的媒介环境中,并因此而变得家喻户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音乐风格早已成为新时期好莱坞式电影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也正是通过他创作的那些经典旋律,才开始理解什么是电影音乐。

约翰·威廉姆斯,是人们走进这门艺术的最好途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